第119章 峰峰矿区
作者:有机有瘦   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最新章节     
    负责磁县方向作战的是 406 团,团长为刘杰。
    原本刘杰还在苦思冥想,如何能够在收复磁县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百姓的伤亡,没想到上级竟发来无线电,告知他县城警局有我方内应,而且一个县城的伪军都已被控制在我方手中。这消息无疑让他喜出望外,事情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
    双方取得联系后,刘杰果断决定将一部分机枪和迫击炮运送到县城。如此一来,在进攻县城时,便能迅速打掉城内的指挥处,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无辜人员的损失。
    宗具臣、韩永梅巧借拉练的名义,多次将警备队带出去训练。名义上是训练,可回来时,身着伪军军装的已换成了华夏军战士。他们还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几十挺机枪、二十多个迫击炮以及相应的炮弹送进了城里。那些被换下军装的警备队员则先换上普通衣服回到城内,再换回警备队服装。如此这般反复操作三次,一千多名华夏军战士顺利地潜入了城内。
    就在这天晚上,负责看守城门的正巧轮到宗具臣的部队。华夏军当机立断,抓住这个绝佳时机,发起进攻。
    先是安排部队携带一定数量的武器前往城门区域进行布防。等到城门内外都布满我军人员后,城外的坦克部队轰隆隆地朝着内城挺进。
    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撕破了夜的寂静,让华夏军的行踪再难隐藏。不过,无论是城门处,还是内城的许多区域,都已被我军牢牢掌控。
    那轰鸣的发动机响声和明亮的照明灯,使得我军的进攻态势格外显眼。倭寇匆忙组织人员前去支援,他们满心以为城门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等他们的部队心急火燎地赶过去准备支援时,迎接他们的却是迎面而来的狂风暴雨般的机枪扫射。
    密集的子弹如同飞蝗一般,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弹幕。倭寇在这恐怖的火力压制下,举步维艰。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开出城内的镇城之宝——五辆 95 式坦克。另外,五十多门掷弹筒,数十门野炮也开始发威。
    倭寇满心以为凭借这些便能扭转战局,取得胜利。未曾想,仅仅打出一轮炮击后,四面八方都响起了迫击炮的呼啸声。连绵不绝的炮弹如流星般纷纷落入倭寇的队伍,刹那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到处都是被炸得血肉横飞的尸体。
    倭寇仍妄图负隅顽抗,就在这时,我军的坦克部队终于气势汹汹地赶了过来。只见那一辆辆坦克犹如钢铁巨兽,身披厚重的装甲,炮管喷射出愤怒的火焰。炮弹在倭寇的阵地中炸开,掀起一片尘土和残肢断臂。我军坦克勇往直前,所到之处,倭寇的防御工事瞬间土崩瓦解。战士们在坦克的掩护下,奋勇冲锋,喊杀声震耳欲聋。每一颗子弹都带着复仇的怒火,每一次冲锋都展现出无畏的勇气。战场上硝烟滚滚,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倭寇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太行绵延千里,中有八陉,滏口陉便是其中之一。太行八陉历来为战争所必争之地,滏口陉也不例外。滏口陉起自峰峰矿区石鼓山和元宝山交接口(称滏口)的纸坊村,终于晋西省长治,从冀南沿着滏口陉进攻晋西,位于滏口的纸坊村会承接第一波攻击,攻下纸坊村,戈矛西指,下一个目标,便会是山底村。
    山底村背靠石鸡岭,三面环山,一面环沟,从地图上看,石鸡岭恰如太行山从西边抛向滏口的一个盖子,正好盖住这一缺口。攻下山底村,控制石鸡岭,可北控武安,南下磁县,与鼓山和元宝山遥相呼应,整个滏口,固若金汤。
    \"宁饶黑风口,不从冉庄走\"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战争中,山底村从来都不是看客。自金代开始,这里的人便响应北宋大将宗泽的号召,挖起“抗金洞”(也叫躲兵洞),保存力量,与金兵进行持久战。
    此处由于地处峰峰矿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成为倭寇觊觎的对象。倭寇对山底村展开疯狂扫荡,最多时一次有3000多人。为了抗击倭寇“扫荡”,原来129师的同志组织百姓百姓将原来的“抗金洞”贯穿,连成地道。当时村里有一千五百人,大多在附近煤矿上做过挖煤工人,具备娴熟的巷道挖掘技术。挖通地道后,整个村子形成了机关密布、户户相通、街街相连的地下堡垒。
    吃水用的水井、拉磨用的碾盘、喂牲口的驴槽、睡觉的大炕、放衣服的衣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其实都暗藏玄机,全是极其隐蔽的地道入口。
    地道宽只容一人过,两人并排行走便有些拥挤。地道高不过一米六左右,基本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猫腰行走。直到有大的洞室出现在眼前,比如说地下兵工厂、作战指挥室等,你才可以直起腰来喘口气。
    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在三四里长的地道行走十多分钟,依然没有憋闷的感觉,
    峰峰优质易采的煤炭资源让倭寇帝国主义垂涎。侵华期间,倭寇疯狂征用峰峰矿区当地劳工,掠夺煤炭资源。为了保证采矿安全和镇压反抗的矿工,倭寇在鼓山及煤矿一线等地修设炮楼32座。炮楼的下面还挖了两个水牢。三层楼高的炮楼上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枪眼口,有三十多个,大部分枪眼正对着煤矿井口的通道,如虎狼般地盯着进进出出的矿工们。
    该炮楼呈椭圆形,由东北至西南座向,仿华夏古城城门门楼建筑样式,下为券顶门洞,上为碉堡工事,通体用红砖筑墙、钢筋混凝土制顶,顶上为圆椎形了望塔,通高9.15米。倭寇在塔顶架设有探照灯、机枪,对四周进行监视。券顶门洞外围呈长方体,向上略收缩。门洞是华夏劳工进出煤矿井口的通道,在其两侧墙体的三分之一处,留着南北对称的拱形门,门宽仅可容身,与门相通的是一处突出门洞之外的半圆形的工事。炮楼下就是水牢,水牢深2.5米,呈半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