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准备会试
作者:嘎嘎和呷呷   乡村日暮有人家最新章节     
    半个月后的十一月底,冬至都过了,那几位事先说好的同年才到京,因为院子太小只能接收两个,另几位只能另外凭屋。
    之前只有一家人住时,西厢做储物间及厨房餐食,双喜和双福本来住东厢。现在人一多,两人将东厢空出来,跟另两个小厮一起住到西厢去了。
    小院里因此变得拥挤。特别是吃饭时,正主都有四个。读书时人也多,一时倒书声琅琅。
    好在几人都不是好冶游之人,新鲜劲过了后就是读书,访友都没几次。
    须臾辞了旧岁,上元时看了闻名的灯节,果然说不上的繁华富丽,那鳌山灯有几丈高,呈拱桥状,人从下面过,戏班在上面唱,真是开了眼了。
    那据说产于云南和丹阳的料丝灯发出七彩之光,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琉璃珠串做的珠子灯问了下一盏要六七十金呢。
    羊角灯、牛角灯、彩纱灯、走马灯应有尽有,也不太贵,一盏薄羊皮彩绘的小走马灯五钱银子,何济源咬牙买了盏准备带回去给孩子们玩。
    甚至还有用冰雕成的晶莹剔透的冰灯,或丈余高的山花草树,或人高的人物翎毛,花草树木,须毫毕见。
    那连发的高十余丈的烟火架,一次连着燃放十余种烟花,什么紫葡萄了,钟馗捉鬼了,嫦娥奔月了,飞天神龙了,八仙捧寿了,七圣降妖了,五鬼闹判了,火树银花了,大牡丹、一丈菊、金盏银台,甚至还有说不出名的,相继燃放,加上舞龙狮时的太平花、打铁花,似使月不得明,露不得下,一片盛世景象。
    事实上从隆庆元年开海,隆庆四年和议后,南倭北虏之忧已解,外加年景也算风调雨顺,确实是平和之年了。
    一月下旬开始会试报名,何济源与同年仔细地将包括籍贯、姓名、年龄、身貌、三代履历仔细写好,一齐到礼部报了名,看到自己的名字被书手整齐地记在白簿上才放心离开。
    回来后即绝了交游,闭门读书作文。
    何松除了读书就是带着双福或双喜到外面闲逛,这么冷的天在或泥泞或尘土飞扬的市场上乱走乱看也不嫌弃,还会带些东西回来,比如风干肉、风干鸡鸭,甚至是活鸡活鸭,就是活鱼少见。
    他听说黄鼠好吃,还真寻到了地方花了近二钱银子买了三只风干的来尝鲜。
    还到房主家买了几个小红铜手炉,自己回来按陈匠户教的法子捣了些炭粉拌上梨汁和糯米粥自制了些炭墼,阴干用来点手炉。
    别看现在是一月末,北地尚霜风割人,地皮枯裂,山无寸毛,晚上在火炕上还好,离得稍远点便手冻脚冻,墨都冻上了。
    若晚上出去一趟,发须皆附着冰晶,如药师琉璃佛般。
    何松被陈匠户忽悠了去见了一个放京债的,竟然还被说动了,回来现学着讲给儿子听。
    何济源一听那利息就光火,这京债果然就是他在省城和长沙曾听到到过京师的长辈说的印子钱,自己还曾经跟倩倩说了好多次,宁愿俭省点,印子钱都不能借,这可是无底洞。
    何松说的这放债的比长沙府的印子钱还缺德,明面上的利息是月三分,但实际是六扣。
    也就是假设借十两的立券,实际到手六两,却得按十两的母来还子息,这是相当可怕的。
    当时翠屏和倩倩着急请熟悉的到武昌经纪的商人送钱,就是担心若考中了钱不够要借债。
    除了将家里的现银搜刮一空外,还包括倩倩收了许久的一颗珠子。
    按他之前听说的京债七扣、八扣是常有之事,甚至有三扣、四扣者,何济源忍不住就跟父亲抱怨起来:“这东西也是能沾的?借了都不晓得哪时能还完。我们家就算全部田收的谷子拿出七分来运到湘潭、长沙粜了,也才一千多石,一百多两银子,加上家里的丝绢布油蜡和盐店、布行,能过三百两就是丰年了。
    这印子钱的月息都达五分,就算借一百两,一年至少要多还六十两。我都不敢碰的东西,父亲吃了几杯黄酒就敢点头?”他有些忿然。
    何松也颇懊悔自己喝了点酒就被人说动了,是以嗫嚅着说:“我也不晓得利这么高,再说,此事还有转圜,我们也没借钱没订书契,还好还好。”他心有余悸地拍了下胸口。
    “哼!那些人就是欺负我们是从小地方来的,说几句吓人的话就能哄得钱来,想多了打的好盘算。”
    何济源不好再说父亲什么,只是叮嘱他没事就在家读书吧,或者帮忙烧下火做下菜,或者找点什么事做,别老往外跑了。
    有什么好跑的,每次回来外衣上都是厚厚的灰,用掸子刷子都要拍半天。
    何松被儿子说的无话可驳,只好点头应允。
    时间进入二月,楚南已是春暖花开,春草蓊郁,北京虽仍然凄风怒号,那草色和柳色却也渐变得浓绿,园中的丁香也长了芽苞。
    何济源在消寒图上依序填好一瓣梅花,数了数,还有十二瓣空白,又看了眼大统历,心里默算了下,不到半月冬便过完了。
    也到了要备会试所用之物的时间了。
    几人到外面请教了些参加过会试的前辈的意见,又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只带大米显然是不行的,虽然里面有炭可以烧火烧水,但自煮米饭显然耗时颇久,一不小心引起火灾不说,还可能煮个夹生饭。
    而且里面的炭也有定数,若用完了也不能补,要在里面住九天八晚呢。
    最好的便是方便加热食用的干粮,像大饼、烧饼、蜜饯、干果、咸肉、卤菜、干肉这些耐储藏的,不然那吃食长了霉,可是要人命的。
    不能少的笔墨纸砚和水注,碗筷杯盏,这些倒简单,一个考篮可以装得下。
    这时夜晚还是很冷,厚铺盖、厚衣裳必不可少,盥洗用品和马桶也不能缺,还要带姜、胡椒粉和一些丸散如万应锭、紫雪丹以防受寒生病,为防分在底号,还要备香袋、香饼、香片。
    不会生火的还要学会生火烧火用铁铫煮水热东西。
    什么卷布、油布、小铁铫、号顶、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等物,甚至扫帚、挖补刀、糨糊,每人归总起来是一个考篮加一大包行李,怕不得有七八十斤。
    至于那些东西如何使用,也花了一些时间来学。大概在那个空荡荡的地方,搭个临时生活的住所的一切都要自带。
    总之一院人忙乱了几日才办妥,又取了区号和舍号,一群举子在八日午时中到达贡院。
    听说本次参考的举子有四千五百人之多,可见皇明科举之盛,但能入杏榜的也就三百余人,竞争不可谓不大。
    搜身后进入各自号房,又是一通忙乱,装号顶、油布和门帘,将铺盖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一大包放在角落,又将两块木板摆好,再烧了一壶水,磨好墨便等着发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