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草窝子和羊腿
作者:嘎嘎和呷呷   乡村日暮有人家最新章节     
    何济源说两人能学会未雨绸缪,善莫大焉。
    “你也别挑开,当初烧柴也没说不愿意。”倩倩不乐意。
    “哪里不愿意了?我已好久没被烟熏了。”何济源俏皮地说。
    惹得另外两人大笑。
    但转眼何济源又正色道:“不寅吃卯粮是家母的一贯做法,我家里的谷子别说吃一年,两年都吃不完。”
    “嗯,所以有个大谷仓。”
    “何止是大谷仓,”张翠屏补充,“装酱糟的缸都有三个,醋缸有两个,酸咸坛子好几个,谷仓里的腊鱼腊肉不下百斤,干菜干货什么的也有几大缸屋。我在家时邻居借个酱醋都是直接从缸里舀的。”
    “这么一讲,我倒是想起以前吃的酱肉了,好久没吃了,怪想念的。”何济源故意咂吧下嘴。
    “你看这个人,又顺杆子爬了。”倩倩对张翠屏笑道,“晓得我们做了酱肉呢。不过可不是牛肉的,这肉可不敢明卖。”后面是对着何济源说的。
    “晓得晓得,去做吧,我请了张同学明日来喝午酒。”
    天气冷,双喜给孩子做了个草窝子,用于冬天取暖御寒。
    这种草窝子三尺余高,直径二尺左右,用捶软的齐把稻草一圈一圈地扎成上小下大的圆筒形。
    底部第一层草把子,一圈连续用扎草扎紧,从第二层往上都是在下口留一扎草,可以隔一档扎一次,做到每扎子都是两层草把子一扎。
    在离地面一尺左右的高度放一层带花眼的隔板条,让小小孩子站脚,上口用布和棉花包缝一周,好让小孩子坐在里面的凳上时,两只膀子刚好趴在窝口上休息。
    一般在小小孩子长到能站立时,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时,就在草窝的花眼隔板下面放一只火盆,让孩子站在暖烘烘的草窝里玩耍。
    隔板上还放一只小板凳,站累了就可以自然地坐一会儿。
    有时大人则坐在草窝旁边,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看护着。
    这样的草窝子集采暖、保暖、经济适用于一体,是有幼儿的农户必备,很是方便暖和。
    颉儿已会爬,在第一次进这个暖和的窝子后,就里外要人扶着进进出出,乐此不疲。
    外面比草窝子里冷,她忍不住出来玩一会,又钻进去。
    在里面躲来躲去地跟大人捉迷藏,笑得银铃似的。
    如果哪个她指定的人不配合了,就用手指着,啊啊地不甘心叫。
    她最喜欢跟何济源玩,拉着何济源的手指要一起钻进那个暖窝子里,惹得众人大笑。
    “这是把好地方让给你呢。”倩倩笑得几乎直不起身来。
    “把这里让给小娘好不好?”何济源逗女儿。
    “啊啊啊!”孩子摇头。
    “你看,就是个不晓得疼小娘的。”倩倩装得伤心。
    孩子拉着何济源的手到了她这边,抱着她的腿,似乎在安慰她。
    “刚才说不晓得疼小娘呢,这回不就疼了?”张翠屏才说完,孩就已张着手臂抱住她了。
    张翠屏抱起颉儿,亲了一口,笑得开怀。
    这人请喝酒是第二日,下雨天里外面腌臜得很,就是出菜园子摘菜也要换上泥屐,进屋再换上家常穿的鞋。
    雨下得密,穿上蓑衣戴上斗笠都会飘到脸上,冷冰冰的,柳诗里“密雨斜侵薜荔墙”里的雨想来也是如此。
    天井一角吊着的酱豆袋子里正滴着第二道酱油,承接的缸里已装了大半缸。
    何济源说的酱肉是她们在十月里时埋在以前未吃完的酱渣里的,半个月后取出晾干收好。
    还有一种做法是将五花肉用烧酒浸透后泡在酱油里五六天再取出晾干。
    两种味道都不错。酱肉切小片,底下垫上腌的大头菜叶子,大火蒸透,散上点碎芫荽叶子,再淋上点花椒油和热猪油,就是很好的下酒菜。
    白萝卜洗净后削下皮,泡在酸甜的醋水中,怕酸可多放点糖,一个晚上便成甜酸脆的萝卜皮。
    萝卜则切片后放进泡菜坛子里做泡菜。
    削点大薯加上糯米粉和糖做成大薯丸子。
    下雨天鲜肉和鲜鱼不好买,鲊肉和鲊鱼倒是有。
    用洞庭湖的小银鱼干加蛋做个汤,蒜苗抄个腊肉,清抄个白菜苔,再加用糁子酒烧的鸡肉,煮几枚咸鸭蛋,一桌酒席便粗具规模。
    有肉有青菜有汤有酸咸有点心,几个女子耗时不过一个多时辰。
    连张翠屏都为倩倩安排酒席的速度惊叹。再热上一壶自榨的甜糯米酒,便上了桌。
    何济源、黄立魁陪客,双喜、小四在外面侍候,留饭留菜,张翠屏和倩倩在房间里一起吃饭,彩云在旁边喂颉儿蒸蛋羹拌稀饭。
    这群人吃饭慢,边饮酒还边讨论文章,双喜热了几壶酒,倩倩编好了两双苘麻鞋垫还没完,喧喧嚷嚷地。
    张翠屏在绣之前染的石榴红绢料,准备做马面裙子。
    倩倩觉得红裙子就是好看,特别是纻丝的,亮亮的,柔柔的,配上盘的羊皮金,光华炫然。
    她也偷偷托何济源买了点羊皮金线,却不敢光明正大地用在红裙子上,只敢用在箍子包头和香囊上。
    中午喝了点酒,炭燃得好,她有些犯困,跟张翠屏说了声,陪着女儿午睡去了。
    何济源的同学有带了肉的、鸡的,还有个送了一腿羊肉来,正好进补祛寒。
    倩倩不太会做山羊肉,主要这东西稀罕,就算在何家吃得都少。
    何家养的山羊是在春夏时刮绒打线用的,几只羊绒毛少,织不成布,打成的绒线大多是编帽子。
    就算新增了小羊,不是极大日子黄氏都不舍杀。连王嬷嬷也是不善于煮羊肉的。
    只是一块羊肉放在自己面前,不想办法做好吃就是浪费。
    倩倩苦恼,求助于何济源、张翠屏和张嬷嬷。
    何济源一脸无奈,君子远庖厨,他只会吃,问做法简直是问道于盲。
    张翠屏呢,虽然也吃过,没做过呀,用她的话说喝的羊汤也是膻的。
    张嬷嬷呢,也不会,倒是提供了个法子,就是料有点难配,而且这法子还是她打听来的,具体效果如何也不知。
    一屋子人对着那腿羊肉大眼瞪小眼。
    最后何济源拍板,羊肉而已还能难倒人?想怎么做便怎么做。
    于是倩倩便去备张嬷嬷说的那些料,什么豆蒄、砂仁、草果、桂皮、胡椒、花椒、八角、山柰。
    最后几种易得,花椒自己就种有,八角茴香从老家带了些来,桂皮来自广西,量大价也不高,胡椒呢虽然是舶来物,在市场上也能买到。
    就是豆蒄、砂仁、草果这些来自更南方的调料,贵得很。
    倩倩叫双喜各买了半钱重的,竟然一共花了六文,都可以买半斤猪肉了。
    先砍一半下来做两种味的,剩下的一半用盐搓了后挂起来熏。
    将肉斩成小块,水中放姜片和香料过水,再在热锅里放点茶油翻炒,将水分炒干,放糁子酒提味去膻。
    加入泡发好的黄豆,加酱油和水、香料一起炖,最后收干汤汁,起锅。
    另外一些过水肉则稍炒后加入萝卜炖。
    一肉二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炖黄豆的好吃,炖萝卜的汤甜,两种膻味都不显。
    这也算是增加了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