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动之于反
作者:HP剩余1   在武侠世界当超人最新章节     
    自杀。
    对于一个不存在死亡概念的先天神器之灵来说,它认知当中的“自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说起来,作为【虚】与【有】最精华部分所结合诞生的【余数】。
    先天神器在理论上无论是稀有度还是发展潜力,都是要高于圣人的存在。
    但是在四象世界之中,先天神器却几乎都是处于“为人所用”的状态,这在王遥的认知之中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虚】与【有】在王遥看来是同级,但【虚】同时代表着“死与生”、“动与静”、“可能与否定”。
    这就使得在很多人眼中,哪怕是圣人眼中,【虚】都是要高于【有】的。
    因为是【虚】赐予了【有】,【生】这个概念。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有】本身就代表着【存在】。
    当【虚】与【有】结合之后,【存在】这个概念才正式被激活,所以很多人都无法意识到“不存在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
    【存在】这个概念想要被激活,必须要具备【观测】效应。
    也就是需要“不存在的【存在】”与【存在】本身一起被认知,之后才能确定这两者的占比、状态与位置关系。
    而这,需要的是【动】。
    【虚】赋予【有】的【生】,本质上是【虚】激活了【有】的【动】。
    【有】不动,那它就不【存在】,也无【生】。
    但它只要动起来,那【存在】、【不存在】、【生】、【死】这些概念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所以,与其说是【虚】赋予了【有】各种概念,倒不如说是它们二者的接触作为【观测】的节点,其反馈便是【有】自动激活了自己的【存在】。
    之后便演化出了【生】。
    老子曾言“反者道之动”,这句话说得倒也没什么大错,只不过对【道】之根源的因果逻辑描述反了。
    对于【道】最根源的【有】来说,应该是【道动之于反者】。
    不过只将“反者道之动”这句话运用在物质世界的范围内,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物质世界中,一切客观物质与主观精神都以物质的变化为基准进行反馈。
    在这种规则之下,“反者道之动”这句话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以物质或者抽象概念为主的场合。
    因为世间的一切变化从最根本来说都是基于物质的变化,所以一切物质的变化都会引来或大或小的反馈。
    就像前文提到过的博弈论。
    在充满秩序的世界,人类会追求混乱;在充满混乱的世界,人类会追求秩序。
    这不是“贱”,也不是“蠢”,而是人类作为物质世界一员,不可避免会沾染的“习性”。
    从博弈论的角度,在秩序时追求无序,在无序时追求秩序,都是会得到更高报酬的活动。
    而这一规则便是物质世界最直观的反馈。
    只要生活在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之中,只要人的意识无法改变物质,那么一切的【动】都注定会得到反馈。
    这种“反馈”有时是和其光,同其尘的共振、包容、融入。
    也有时候是针尖对麦芒的反击、对抗、破坏。
    如果只注意到了其中的对立,而没有注意到还存在着统一,那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这便是王遥对这句话的不满所在。
    一个是没有限定前提条件,这句话只适用于物质决定意识的物质世界。
    另一个就是这句话对于“统一”的描述完全寄托在了【动】这个字上面。
    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个【动】字包含的中性的“波动”、“摇摆”等意思的话,就很难凭借低微的心境真正理解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这些细节处存在的问题,就是王遥极为认同受王推行封神禁令的原因。
    圣人想要传【道】就必须着书才行,着书的时候还要加入巨量的注解,否则只会让心境低微的普通人误入歧途。
    像王遥这种好为人师的先天圣人,他既懒得着书,但又喜欢教人,所以就选择用“交朋友”的方式找几个人进行针对性的指引。
    心性,或者说交流意愿、交流能力符合他要求的人便有机会成为他的朋友,接受他的指引和教导。
    但这也只是凭借他个人喜好对于生物个体进行的筛选,并非作为文明指引者对于社会的贡献。
    就逍遥城现在的状况,王遥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总结才算是正确、客观的总结。
    最初他并不认为农协有什么问题。
    因为已经说过很多遍了,王遥他们这些先天圣人,在各个社会之中都要做到符合“当前文明的社会道德”。
    而不是像一个开了狂暴的正义使者,到处去审判每个文明中他自己认为的那些“罪人”。
    假设他们出现在一个奴隶制社会,就算不按照他们这些圣人的“正义”,只是按照地球或者四象世界这些文明初级阶段前中期的“社会人”来判断,会发生什么呢?
    肯定是消灭那些“罪恶”的奴隶主,解放那些奴隶,把自由还给他们咯。
    那么然后呢?
    他们不是死于某些或常见或罕见但都不值一哂的因素,就是被其他奴隶主抓起来,成为下一个奴隶主的奴隶。
    或者自己成为奴隶主,去抓或者买其他的人做自己的奴隶。
    这是一个时代的选择,圣人不会去对时代洪流中每个普通人的选择指指点点,更不会以“未来的正义”的名义对“过去的邪恶”进行审判。
    所以在地球的时候,王遥就算再怎么对社会失望,也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间接影响社会道德,纠正他认为不应该存在的错误。
    什么是不应该存在的错误?
    那就是,将从人类诞生之初便一直受到每个人内心厌恶的活动正当化。
    简单点说,就是蚩尤。
    蚩为愚蠢,尤为不公。
    对于不公与愚蠢的痛恨是从文明诞生之初就深入了每个人的骨子里的,所以史书才会用这种名字来指代一个战败的领袖。
    愚蠢的领袖意味着死亡,不公的领袖意味着压迫。
    这两者都存在对于依附者个人利益的牺牲。
    在物质世界,牺牲他人的个人利益便是最让人痛恨之事。
    王遥刚在四象世界醒来的时候,一路上观察也没有发现任何奇怪的地方。
    百姓并没有怨恨当权者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不公与愚蠢行为发生在大街上。
    所以就算是那三位世家子弟找到王遥,请求王遥拯救逍遥城,王遥也没有立刻对此做出强烈反应。
    原因就是,他们三人并非逍遥城本地人,而是跟他一样的外来者。
    一群外来者要用自己所谓的“正义”去审判他们认为的“罪恶”,这种愚蠢的自我感动行为只存在于凡人身上,不可能动摇到身为圣人的王遥。
    那时候王遥依旧认为农协暂时没有任何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
    直到遇到路漫漫,从她口中得知了关于修罗门的一些历史之后,王遥才开始正式思考关于农协一系列行为的是非对错。
    但是,思考并非凭空想象。
    想要知道农协的行为是对是错,最重要是知道当前社会的经济体系、经济面貌、政治体制......
    所以王遥才会一直待在外面,而不是守在逍遥侯府等着委托上门。
    他需要看到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地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这之后,他才有资格去分析农协种种举动是否合理,依照当前完善的信息才能判断如何才是对、怎样才是错。
    因此不得不再次强调,这个世界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空想是不会有任何有用的结果的。
    得到信息越多、越准确,他所能做出的结论才会越接近正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简单的道理在圣人身上也同样适用。
    可是当王遥见识过山梨城,跟面宗的华丰交流过之后,便知道农协确实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路线上的问题,更是事关无敌圣人仁民会长的问题。
    无论农协是对是错,王遥都必须要保证仁民会长能够顺利返回,而不是失去回归的标定物然后被【虚】同化。
    这个目标更是在完成主线任务、改变堕落的农协、拯救逍遥城之上。
    按王遥的尊贵程度划分,整个东州所有凡境众生加起来都不如一个仁民会长的价值高,所以做出这种优先级的决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也仅仅是王遥个人的尊贵程度划分。
    在王遥这个追求【生】的先天圣人眼中,代表【生】之极致的便是存在自【有】中脱颖而出的圣境【众生】。
    所以在王遥眼中,作为【人】的无敌圣人便是最有价值的存在。
    不过,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不要把自己的“正义”当做真正的“正义”。
    王遥作为先天圣人的追求,怎么可能与从【生】中脱颖而出的圣人的追求相同呢?
    先天圣人是逍遥侯的追求,因为先天圣人最接近根源、最接近“一切的起点”。而逍遥侯追求的便是知晓一切,所以必须要了解一切的起点。
    那么作为【虚】与【有】最精华部分的先天神器,怎么可能会被这些圣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