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南明灭亡(上)
作者:江北即墨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最新章节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顺治三年,公元1646,清军由陕西入川,对大西政权发动了猛烈进攻,张献忠带兵迎战,不幸中箭身亡。】
    【张献忠死前跟几个义子说:“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亡,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
    大明。
    张献忠为之一惊。
    原本看标题还不知所以然。
    但是这讲的竟然是他大西军、是他,以及他的义子们吗?!
    心中升起一丝惊喜之意,但是意识到自己听到了什么的张献忠,马上就脸色就拉了下来。
    “我死了?也被这建奴给杀了?”
    张献忠心中升腾起一丝惊怒之意。
    他本就想问自己是怎么了?这清朝这么快南下,肯定是做掉了李自成。
    毕竟天幕此前那首描述李自成的歌也提到了李自成的死。
    所以这些建奴才能这么快南下。
    1646年,这才多久?!!
    崇祯刚死才两年呢?!
    “呼呼……”
    深深的喘了口气,张献忠感到浑身的血液有些发冷。
    如今可是崇祯十六年,距离这崇祯吊死在眉山只剩一年。
    如果那李自成拦不住,他大西军就要直面建奴了。
    “这群该死的关外蛮夷。”
    张献忠有些理解这崇祯究竟有多么难受了。
    国内他们在造反,关外还有这么一群可怕的敌人。
    同时,他也不禁纳闷,自己就那么的不堪吗?刚一碰到清军就被杀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遗言,他心中一动。
    倒是有些想法。
    想来……是他临死前对这清朝恨到了极点,再加上这天幕所说的,清朝的暴行,所以才让自己的义子们投明的吧……
    毕竟,他张献忠可不喜明朝。
    “义父!这建奴竟然……”
    张献忠身边的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等人都脸色大变,愤怒不已。
    如果不是张献忠,他们可能或被乱军杀死,或早已变成饿殍的流民尸骨无存。
    张献忠沉默不言沉思着。
    “……”
    “想不到这明朝崇祯皇帝死后,时局会变化的如此之快啊……”
    “短短两年。”
    “哎……”
    不仅仅是朱家那些后裔被屠戮,连他和李自成都死在了建奴的手里。
    可即便到了如此,张献忠也并不像归明。
    他也可以想象自己临死之前说的这些话,有多少辛酸和无奈。
    真到了那个时候,肯定还是要选择和明朝合作的。
    “义父,我们该怎么办。”
    事态紧急,这样的变化他们也未曾料到,诡异的是,义父征战多久都有上天庇护,怎么刚一接触清军就被箭矢射死。
    “待我与李自成修书一封,言明日后合作事宜,但顺军有关清虏之战事,我大西一定全力支持……”
    相较于明朝廷,张献忠更愿意和李自成合作。
    知晓了目前的这个结局,哪怕是李自成称帝,他称王称臣也可。
    先把这清朝挡在关外再说。
    意识到这李自成很可能打不过清廷的张献忠觉得自己有必要帮一帮。
    至于剩下的那个‘联虏平寇’的明朝廷,张献忠只觉得恶心。
    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想和他们合作的。
    同时期。
    此刻枯坐在天幕下,颓废的崇祯皇帝冷笑两声。
    “张献忠那个无君无父,降而复叛的东西也会想归降我大明朝?!”
    “都怪你!都怪你和那李自成,还有这些个大臣、勋贵、士绅!”
    “大明亡国不是朕的错!”
    “神州陆沉也怪不得朕!”
    “怪不得朕!”
    手中再没有任何一支忠于他的军队,天幕上给出的亡国时间仿佛在倒计时,京城内人心思动,崇祯也已经不想努力了,整个人变的有些疯魔。
    “皇爷……”
    王承恩看的心疼,唤了一声。
    “……”
    崇祯回过头,看到这个最后陪伴自己走完的老太监。
    “你这老货,你哭什么。”
    “皇爷保重龙体啊……”
    “奴婢看到皇爷如此,心里难受。”
    “我大明还有那么多的忠臣良将,皇爷南迁之后,让这李自成和建奴火并,我大明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啊……”
    王承恩一反常态的御前失态哭了出来。
    崇祯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又消弭。
    天幕上所说的灾荒末日,怎么可能没有他的过错。
    明君圣主的名声,在后世屁都不是。
    正如天幕上所演出的那样,他生性多疑,急功近利。
    “丢失北京、神州陆沉、朕枉负皇兄之重托,无颜见祖宗于地下。”
    “迁都?哈哈哈哈哈……”
    “朕负不起这个责任……”
    “朕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看清谁忠谁奸。”
    “将洪承畴这汉奸当良臣,又对孙伯雅这般良臣反猜忌。”
    “没有像天幕说的,让东林党和阉党狗咬狗!”
    自感已经穷途末路的崇祯愤懑的发泄着自己的不满,最后又看向王承恩。
    “大伴,你跟了朕这么久,朕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你去做。”
    “之后护送太子、永王、定王他们南下。”
    “朕无颜面去南京,但是太子总要去得。”
    “你要告诉他,不要学他父亲……”
    对自己名声很是爱惜崇祯,在看到后续发生的事情之后,自觉已经无颜面去南京。
    只想保全自己最后的名声,就如天幕所言,君王死社稷吧。
    当然……之后会不会后悔,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