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后勤小队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穿越荒年之情系四道沟最新章节     
    冬天多泡脚,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以及驱寒暖身等好处。
    脚部处于身体的底部,所以在冬季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通过泡脚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
    将血液输送至脚部末梢,从而促进新陈代谢。
    冬季泡脚时会让脚部的温度升高,使脚部和腿部的血管扩张,提高脚部的血流量,从而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将体内的寒气尽快排出,达到驱寒暖身的效果。
    “药我没备下多少,但是这个土方子有效果,你们可以让家里人一起泡。”
    要说韩昭昭来到这个年代,最佩服的就是人们如野草般坚韧的生命力!
    他们或许贫穷、饥饿,但他们却满怀信仰和希望,再艰苦的环境也能生存下来。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这个时代,人们虽然物质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无比富足的。
    他们懂得珍惜,也懂得感恩,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真不只是一句口号,这是最纯粹的信仰和情怀。
    再苦再难,他们依然保持的坚韧和乐观,让韩昭昭深深为之而感动。
    刚来到这个年代,一年时间不到,先是经历了“除四害”,接下来又是“大跃进”,再就是“大炼钢铁”。
    韩昭昭也觉得这年代的人们愚昧无知傻憨憨,可当她身处在国庆十大建筑的工地时,才突然发现,这年代的老百姓太纯粹了!
    他们并不是真的傻,他们有智慧,有毅力,当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小心机。
    但是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他们绝对信任国家和领导人。
    但是咱们的国家太年轻,很多事没有经验,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可以供我们借鉴,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始终在继续奋力前行。
    新中国是最伟大的国家!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这句话,在新中国始建之初就已经在践行了。
    韩昭昭看着大家淳朴粗糙却热情洋溢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太过肤浅。人们并不富裕,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信念。
    在这段时间里,韩昭昭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她学会了许多以前从没在意过的人情世故,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昭昭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时代。
    坚韧不拔的不仅仅是成年人,这年代的孩子们也比后世的孩子们更加坚强有毅力,在能吃苦耐劳这方面,更是新时代的孩子所不能比的。
    才在家休息了一天,小伙伴们就在家坐不住了,拿起绳子就又上山砍柴了。
    他们手上缠着厚厚的破布条,也不怕疼,五个人只有三件工具,其中包括韩家的锯子,牛家的砍刀,钱家又贡献出一把缺了豁口的破斧头。
    韩昭昭在山上又割了很多黄荆条,三个女孩子跟着砍了三天柴,两个男孩子就不让她们去了。
    在家也闲不着,不是有黄荆条吗?各大工地土筐篮子奇缺,编筐吧!
    干不动力气活,可以干后勤呀!
    工人们有结实趁手的家伙什,效率提高,他们不同样是做贡献嘛!
    这下,连腿伤没痊愈的老太太也有活干了,编筐这活,做着就能干。
    四个女人在家编筐,黄荆条需求量提高。牛小民和小三子也不砍柴火了,改割黄荆条。
    编筐不但需要黄荆条,还需要大量的筐提系。酸枣树是做筐提系最好的材料,两个男孩又开始满山遍野挑选合适的酸枣树。
    韩家院子里跟条编加工厂一样,院里摆满了编筐的材料。
    这么多人出来进去的,也引起了胡同里小脚老太太的注意。
    好嘛,一开始来了一个帮忙了,随着时间推移,一个又一个小脚老太太都参与进来了。
    韩家院子里摆不开,只好求助居委会。
    张主任来韩家一看,嗨!这是好事呀!必须支持!
    大手一挥,全部转移。给找了个废弃库房,连材料带人,全移过去了!
    编筐的人手多了,上山砍黄荆条的人供应不上。
    张主任有办法,一开始抽调了六个年轻妇女跟着上山。
    随着土筐土篮子一批批成形送去工地,参与编筐的人手更多了。
    就这样,本来几个小伙伴的自发行动,最后变成了街道的集体活动。
    不过结果是好的,编筐队从平均每天都能完成七八个筐的任务,到后来渐渐提高产量,一天能编出三十多个土筐土篮子。
    人民大会堂工地,军事博物馆工地,还有其他挨着近的几个工地,居委会都组织人去送了土筐土篮子。
    因为这事儿,他们居委会还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号召市民们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能动性,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完成十大建筑工程。
    张主任这段时间春风得意,走路都带风。大食堂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都影响不了她的好心情。
    大食堂的师傅们也挺为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但是老百姓不管这些,你管着食堂,人们吃不好肯定找你说事儿。
    领导也给他们施加压力,没办法,大师们开始动脑子,想办法,什么二蒸饭,什么重复发酵的馒头窝头都弄出来了。
    糊弄肚子呗!味道口感就别强求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五八年的春节到了。
    这个春节,没人有过年的劲头。
    不能买年货,不能自己家蒸馒头,做豆腐,也不能包饺子,就没有年味!
    集体吃饭,大食堂的伙食,过年的饭菜说不上好吃难吃,可总算没有让大家饿肚子,全吃饱了。
    大年三十,老太太能拄着拐走路了。韩家祖孙也在大食堂吃的年夜饭。
    玉米地瓜加小麦三合面的大包子,大人每人三个,小孩每人两个或一个。
    不过每桌还有一盆海鱼,一盆白菜炖肉。据说都是从外省调拨过来的。
    有鱼有肉,还算是丰盛!
    大饭厅里,人们互相拜年,说吉祥话,气氛倒是很好。
    吃完饭,大家各自回家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