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开荒(二)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穿越荒年之情系四道沟最新章节     
    正月十三,牛小芸回来了!
    开荒小分队壮大了,经过三个小伙伴几番商量,他们把牛小民牛小莲也吸收进队伍里。
    人多好办事儿,更何况新加入队伍的还是两个比他们大的半个大人。
    接下来,他们重新分配活计。韩昭昭领着牛小民他们去了山坡的另一面,在距离荒地最近的小溪边,选了个洼地,先挖淤泥。
    这里的淤泥常年累月的淤集,远离人烟,根本没人动过。
    一铁锹下去,挖上来的都是黢黑黢黑的陈年塘泥。
    “嗬!这泥真够黑的,一看就挺肥沃!”小民和小三子惊喜道。
    这也就是枯水期,如果夏季丰水期来挖泥的话,光那种臭味,他们也闻不了。
    这时候挖淤泥时机刚刚好,掀开最上层半指厚的冰壳子,下面的淤泥稍微有点上冻。
    一铁锹插下去,不软不硬湿度刚刚好,一锹一大块,一锹一大块,既不糊铁锹,又能成型好搬运。
    干到兴起,牛小民在前边铲,他们四个小的直接下手往筐里搬。
    够一筐,两个人一伙就给抬走。
    连续挖了两天淤泥,韩昭昭赶紧喊停,马上就要开学了,再这么干下去孩子们的身子骨也受不了。
    歇了一天,三个大孩子全部开学了,能干活的只剩下韩昭昭和牛小芸两个女孩子。
    反正离化冻时间很早,她俩也不着急。早上吃了饭,就溜达着上地。
    两个女孩子开始撒肥,把运来的淤泥砸得碎碎的,均匀的撒在清理干净的荒地里。
    俗话说粪是庄稼宝,攒粪如攒金。 人瘦脸黄,地瘦没粮。有产无产靠水,增多增少靠肥。
    地挖不动,韩昭昭和牛小芸也不闲着,把杂草铺在地上,开始做烧肥。
    两边的山坡上已经被韩昭昭剃了头,也不怕引起山火。
    韩昭昭点着火在上风口跟着火头跑,牛小芸站在旁边拿着铁锹打辅助,火势失控她就会盖土灭火。
    两个女孩子小心翼翼的分片烧了肥。捡着地烤软的地方一点一点的挖草根。
    挖出的草根软的晒干了继续烧肥,硬的正好晚上背回家,她俩就这样一米一米的抠了一亩地。
    等牛小民和小三子他们休息,五个人挖草根,干的更快了。
    惊蛰前,就已经把草根和地里能看见的石头都挖干净了。
    韩昭昭现在早晚练武术,还在空间加班种地,又一直吃空间水吃空间粮,体质早已今非昔比,壮的跟牛犊子似的。
    她没感觉累,但牛小芸就不行了。如果不是韩昭昭暗中添补她吃的,还给她提供空间水喝,这孩子早就累趴下了。
    就这样,她的两只手掌,水泡起了又磨破,长好又起来,最后终于变成了厚茧。
    听说晚上上炕都要拽着猫尾巴,天天干这么重的体力活,还真把她给累坏了。
    韩昭昭也挺心疼的,可没办法,心疼也得拉着她干活。
    这时候多吃苦,等以后就不会饿肚子,更不用看着家里人挨饿啥忙也帮不上,挣扎痛苦。
    她知道,六十年代的全国大饥荒,被饿死的人很多,但侥幸活下来的人,也很凄惨。
    大多数人不但身体虚弱,生了多种慢性病,还留下很多健康隐患。
    据后世医学研究,经历过那场饥荒的孕龄妇女,后来所生的孩子,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概率都特别大。
    韩昭昭觉得,帮助好朋友们自救,比她冒着风险送他们粮食,应该更妥贴。
    不患寡而患不均,胡同的邻居这么多,帮谁不帮谁呀?万一被人针对,她岂不是要把自己给葬送了?
    只有让好朋友们自食其力,他们又捆绑在一起,才不会出事。她不想考验人心,这样,对所有人会更好!
    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天天走近,惊蛰马上就要来临。
    俗话说,惊蛰不耕地,好比蒸馍跑了气。
    地里一化冻,韩昭昭他们也抓紧行动起来。
    搜集了胡同里好几家的镢头铁锹,雄赳赳,气昂昂的开始翻地。
    他们划分了责任田,每个人分几块地,刨的刨,挖的挖,狠干了十天,才把荒地给深翻了一遍。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他们边翻地,边捡拾着地底翻上来的虫子。新开的荒地,金针虫、地老虎、蝼蛄,可是有不少,尤其是白白胖胖的蛴螬特别多。
    这可是好东西!
    他们准备了罐头瓶子,每天都能抓满满一大瓶子,刚好,韩昭昭家里‘买’了两只半大母鸡,喂它们吃虫子,长的贼快,还省粮食。
    牛小芸:“昭昭,还是你奶奶会算计,这时候买鸡,正好!”
    韩昭昭抿嘴笑:奶,对不住,又给您甩锅了!
    三月三,荠菜赛金丹。
    天气转暖,地里的野菜冒出了小绿芽,荠菜、苦菜、婆婆丁、地丁……纷纷从土里冒出头。
    牛小芸姐妹可兴奋了,吃了一冬天的咸菜,终于能见到绿叶菜了。
    野菜比较小,混在褐色的杂草中地皮上,不仔细翻找很难找到。
    再能干的孩子,跑一天,也难得挖满一篮子。
    幸好,开荒的地,处于谷底,背风朝阳,野菜比山坡上长的要大一些,有的长到茶碗口大。
    他们翻地的时候,会收集到一起,等下午回家,每天也能装一篮子。
    不过,就是根大一些,虽然有些苦涩,多吃也无害,他们都是连根吃的。
    这年代,不能要求好吃不好吃,得看能不能抵饿,更关键的是,不用花一分钱!
    老百姓有句话说的好,瓜菜半年粮!
    连根带叶择洗干净,剁碎了,和上玉米面,加点盐,不论是蒸窝头还是贴饼子,大家都吃的美滋滋的。
    韩昭昭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散文:荠菜焯水,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末,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拌匀……
    那是讲究人的吃法,要讲究个色香味形俱全。
    老百姓没有这种风雅,油盐酱醋、香干、虾米哪一样不需要花钱,太奢侈!
    各种野菜掺上粗粮,不花钱能填饱肚子方为目的。
    地翻一遍还不行,还要再耙一遍,把地里的泥土耙的细细的,没有太大的小坷垃,才能提高出苗率。
    刚耙完地两天,就下了一场春雨。
    枣发芽,种棉花。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韩昭昭他们没种棉花,按节气,种了南瓜、花生、春玉米、谷子。
    种完这几种主粮,地里有些干了,高粱、黄豆、芝麻来不及下种了。
    他们要等下一场雨到来,土地湿润,才能再次下种。
    几个孩子终于可以休息几天了。
    五八年的春天,应该说还是比较风调雨顺的,一个星期后,地里的禾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