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自由任命
作者:森海如烟   重生为北汉燕王最新章节     
    贾诩起身,复述众人商议之事,然后审视诸葛亮,问道:“孔明,此事你如何看待?”
    面对贾诩的考校,诸葛亮淡然一笑,从容答道:“主公之决策明智。
    我军连年北抗胡虏,南击黄巾余孽,西破董贼,东剿海盗,将士疲弊,此时远征袁绍,即便胜,亦是惨胜,实不明智。”
    话锋一转,诸葛亮继续道:“休养生息固为良策,但需有相应法规支撑,方能发挥最大效益。
    亮以为,主公应破旧立新,制定顺应时势的法令,使百姓有法可依,军士有法可守,如此,府中军中秩序井然,上下一心,数年后大事可期。”
    起初,将领们对诸葛亮的敬意,多半源于对敖烈的尊重,他们认为这位年轻的智者虽才情出众,但毕竟年少,难以担当大任。
    然而,诸葛亮一番深思熟虑的言论,条理清晰,见解独特,渐渐消除了那些心中不服的将领们的轻视,他们开始专心倾听诸葛亮的分析:
    “开设学院一事,固然妙计,但实则困难重重。
    鹿门山学院,世人皆知,乃学府之巅,水镜先生与庞德公两位高人坐镇,赋予其耀眼的光环。
    主公欲创学院,须寻得几位名震天下的大儒镇院,方能与鹿门山一较高下,否则,如何吸引那些贫寒子弟前来潜心研习?”
    稍作停顿,诸葛亮继续道:“然主公广纳贫寒子弟与平民入学,传授技艺,让他们在求学之时,对主公心生感激。
    待学业有成,选拔佼佼者入仕,分派各地郡县与军队,此事亮深表赞同。
    世间奇才异士何其多?许多天赋异禀者,只因家境贫寒,终致无所作为。
    主公此刻给予他们机会,学业有成后,他们必尽心竭力以报主公栽培之恩。
    此举不仅能解决我军中下层官员短缺之困,或许还能发掘出可担大任的栋梁之材。”
    说到这里,诸葛亮紧锁眉头,又言:“先前亮已提及,开设学院之难,便在于此。
    主公越过了世家大族,为贫寒子弟开辟坦途,终将使那些世家无路可走。
    试想,天下贫寒子弟皆归主公,世家大族岂能甘心?三五年内,他们或许未察觉,但时日一长,必知主公之真实意图——网罗天下英才。
    故开设学院,主公需审慎考虑,要么不做,要做便要一鸣惊人,首批学员的素质必须提升数倍。
    确保数年后,这批学院中能涌现出几位杰出之才。”
    诸葛亮缓缓吐气,接着说:“至于数年后,我军休养生息后,何去何从,亮在来时路上已反复思量。
    如今乱世,群雄并起,主公元气大伤,其他诸侯必趁机壮大。
    陈留曹操,实乃当代枭雄,必欲将陈留、颍川连成一片,进而觊觎兖、豫,此人,为主公之劲敌,亦是朋友;河北袁绍,虽因伏击主公之事声誉受损,但他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天子亦无法真正制衡,故袁绍实力并未削弱,他将鲸吞冀、青,并觊觎徐州,此人,是我军挺进中原的第一道难关,应列为首要关注对象。”
    “除此之外,江东孙氏,世代英豪,江东之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孙氏日后必成一方霸主。
    然主公与孙氏渊源深厚,幽、并与江东间隔着整个中原,故与孙氏无利益冲突,可结盟,以船只互通,形成犄角之势。”
    “荆州刘表,守城之主,无远大志向;益州刘璋,昏庸懦弱,难以持久;南阳袁术,刻薄寡恩,无王者之姿……这些人,皆非主公对手,不出数年,必有一半凋零。”
    “假设以上判断皆成真,天下局势将日渐明朗。
    主公可兵分两路,亲自率军南下讨伐袁绍,收冀、青二州,退可保自身,进可觊觎中原;另派上将军北上,扫荡匈奴、乌桓、鲜卑及余扶等异族,施以教化,令其或迁居内地,或遵守汉律,如此,我军北疆无忧,可安心问鼎天下。”
    至此,诸葛亮心中所想,已尽数道出。
    大堂内一时寂静,唯有针落可闻。
    许久后,敖烈从诸葛亮的宏图中回神,举手鼓掌,其他人纷纷起身,向诸葛亮拍掌,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贾诩笑容满面,说道:“恭喜主公再获一奇才。
    孔明之才,胜过管仲、乐毅。
    诩以为,孔明与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载之张子房相比,亦不逊色。”
    见贾诩竟将诸葛亮比作姜子牙和张良,敖烈大笑道:“诸位可领略孔明之才?方才一番话,可谓石破天惊否?”
    诸葛亮的一席话,让敖烈识人之明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他也正式确立了在敖烈麾下第一谋臣的地位。
    他的全局洞察与细微操控,令众人信服不已。
    散会后,敖烈命赵云妥善安置崔州平等三人,随后留下诸葛亮、贾诩、荀彧、李儒、鲁肃、徐庶及顾雍等文官,共商细节。
    众人商议后,决定先对内部官员进行局部调整,以最大限度发挥各自才能。
    首先,便是诸葛亮的身份问题,敖烈封他为大都督司马,总揽幽、并二州军政大权。
    同时,敖烈晋升涿郡太守崔琰为并州牧长史,随高顺前往并州整饬政务,一同前往的还有与诸葛亮一同来到幽州的崔州平三人,经诸葛亮推荐,敖烈深知崔州平三人虽在历史上无名,但担任一郡太守绰绰有余。
    崔琰升迁后,涿郡太守之职由荀彧推荐的张既接任。
    李儒的身份,犹如悬剑,亟待化解。
    李儒新近投效于敖烈,他曾是董卓麾下的一代智囊,如今不宜公开露面,故敖烈表面上仅封其为参军,实则将新组建的“影卫”交予他掌管。
    待影卫训练有成,贾诩便退居幕后,李儒则接过这神秘部队的指挥权。
    武将阵容,敖烈亦有所调整。
    身为幽并大都督,权柄更重,北疆将领皆可由他自由任命。
    赵云、马超、黄忠三位已至高位,无法再晋升,其余将领均晋升一级,张辽等人在原有职务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