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真丰收
作者:五米秃佛   皇帝的小姨父爷爷最新章节     
    唐二世皇帝之所以管控嵯峨山,官方的理由说是为了追查刺客,一定要把刺杀皇养子的刺客千刀万剐。实际上傻子都知道这只是皇帝的借口,狗皇帝放屁瞅别人,没准儿那些刺客就是他派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唐二世皇帝之心司马昭皆知!他真正要想的是罗家田里出的那些新粮。
    七月份,罗家在嵯峨山下栽种的到了收获的季节。
    罗霄带回来的各种瓜果蔬菜品种有几十种之多,这其中真正能大面积种植的只有红薯一种,其他的还只能在大安坊育种。
    红薯之所以能大面积种植得益于这东西能扦插,只要折一断藤蔓插到地里就能长成一棵新的,今年雨水大别的地方都遭了灾,但是嵯峨山这里因为罗家应对得法不仅没遭水灾,反而因为水气足适合红薯藤生长,使得罗家种出了上千亩的红薯,这其中栽种早的,像罗霄从暖棚里移出来的苗本五月就能收了,晚的差不多得等到十月,剩下的大部分七八月就能收。
    罗霄在大安坊给牛通治腿,把家里秋收的事情都交给了罗长三负责,结果就是开始收获之时皇帝陛下带着满朝文武亲自来测算亩产。
    从五月那场表演之后,皇帝陛下便派了一千人马将这片区域团团包围,昼夜不停的巡逻监视,结果弄的罗霄想吃两烤地瓜都得偷偷的来挖。
    不过这么严密的保护不管理有好处,就是杜绝了人为的破坏与偷盗,再加上罗家管理得法,闹水涝的时候也没被淹,故此这长势十分的喜人。
    当初收红薯的时候那是做秀,皇帝陛下认为当不得真的,毕竟在稻卖亩三不过三五斗的年月,亩产小一万斤这产量太吓人了,那几亩田都是罗霄从暖棚里移栽的苗本,唐二世觉着那是罗霄施了法术的,那是为了打压粮价做的秀。
    如今这几百亩田里的苗本全都是在野外培养的,真正代表了真实的产量。皇帝陛下亲自看过产量之后激动的差点儿抽过去,多的亩产能有七八千斤,少的也有三四千斤。
    当时皇帝陛下抱着一块狗头大的红薯一个劲儿冲天磕头,念叨着从此天下百姓再不受饥饿之苦,大唐有希望了,百姓有希望了,民族有希望啦!
    更有不少官员放声大哭,特别是牛进达,那哭的都上气不接下气了,说倘若当初有此仙粮,何至于饿死我那清廉的老父亲啊!
    二陛下狂笑着曰了,有此仙粮不愁养不起儿女,从此让百姓给朕生,给朕玩命的生!百姓养不起了朕给养,不就是吃饭嘛!
    皇帝陛下派了整整两卫的人马在看着采收,要求做到真正的颗粒归仓,这些都是种粮,浪费一粒都是犯罪!这每一小块明年都能繁衍最少一亩地!
    在采收的同时,皇帝陛下命匠作少匠阎立德带着十来个人详细记录贞观薯粮的耕作与管理方法。
    二陛下觉着罗霄取的那个红薯、白薯的名字虽然很贴切但是不够高端,于是取了这个他自认为很高端的名字,叫贞观薯粮。
    二陛下剽窃了不少罗霄弄出来的东西,比如火炕他就命名为贞观火榻,比如自走水车他命为贞观渴乌,总之好东西都会加上贞观两个字,这可都是浓墨重彩的政绩,反正历史都是由他李家书家的,千百年后谁知道还有个罗霄啊,但是千百年后都必须要知道有个贞观皇,发明了贞观水车,种出了亩产数千斤的贞观薯粮!
    对此罗霄没在意,反正这玩意儿老百姓肯定不会按皇帝的要求叫,他们会取最贴切叫着最亲切的名字,比如蒲公英,东北都叫婆婆丁;比如苣荬老百姓都叫曲曲菜。
    相信很快红薯还是会叫红薯的,谁会叫那个拗口的贞观薯粮的名字啊。
    如果仅仅是给赐个新名还好,皇帝很无耻的霸占了胜利果实,他打算明年先在他四十万亩的皇庄上推行新粮。
    当然了,他不会说是抢先机,美其名曰愿为天下先,毕竟新粮种植风险是巨大的,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呀,所以,他这个皇帝准备为人先,为天下先,用自己家的做实验,如果种植不成功所有的损失他一家承担!
    消息一出朝中世家门阀都骂翻了,这特么的都种出来好几百亩了用的着你再试种啊,你这分明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有不少世家的家门跳着脚的指着皇宫大骂——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于是乎,朝中除了皇室之外所有人勋贵门阀都行动了,他们纷纷上表,要求明年自家也种这种新粮,用的借口就是不能看着皇帝陛下自己损失,他们愿意共同承担这份巨大的损失。
    皇帝虽然腿粗但拧不过一堆胳膊,最后只得同意将新粮分散给各世家门阀去种。
    虽然皇帝同意他们种了,但是每家应该分多少他们又意见不统一了,为这事儿差儿打起来,最后还是皇帝陛下出面,让他们以氏族志上的排名来分,排名靠前的自然分的多,排名靠后的自然分的少。
    他们这边为每家应该得多少种粮,幻想着明年有多大收获的时候,都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新粮可是罗家的。
    于是乎,当兴奋过头还占便宜没够的头一家兴冲冲去嵯峨山,准备去把自己分得的种粮运回去时被罗家一怒屠了干净,此时众人才猛然间醒悟过来,自己这小脚踢球横划拉了半天最根本的问题还没解决呢!
    再于是乎,世家门阀纷纷向皇帝上表,要求皇帝下诏让罗家把种粮贡献出来。
    此时皇帝还算清醒,没干这能直接动摇了他国本的事情。他要真那么干了,他觉着罗霄更能跟他拼命,毕竟如今罗霄养活的可不仅仅是他罗家的人,因为发大水颗粒无收,关中近二十万流民全都汇聚到了嵯峨山。
    用罗长三的话来说,本来这些红薯可以再晚半个月再收,但是现在等不得了,因为没粮食了,所以只能提前收。
    如果真要让世家门阀把保命的粮食拉走了,就算罗家不反那二十万流民也得反。甚至不仅那二十万流民,还有抚军寺的七八万人再加上罗霄给他们找的家小,算算数字二陛下汗下来了,不知不觉之间罗霄手里竟然控制了将三十几万人,这么多的人真要闹起来,造成的恶果绝对是难以估量的。
    于是乎,二陛下就准备不管这件事了,他准备把罗霄树立成世家门阀的公敌,如果世家门阀跟罗霄扛上了,不管死谁皇帝陛下都是开心的。
    世家门阀更不傻,虽然垂涎于新粮,但是他们也知道激怒了罗霄的可怕后果,杜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城南韦杜离天尺五这话可不是乱说的,结果如何,数百年的杜家坞堡让人家十三太保直接给灰灰了,现如今杜家坞堡的位置上形成的那个湖里都已经长出鱼来了。
    既然玩横的不行世家门阀与皇帝陛下就准备来软的,先给罗霄个甜枣吃,如果他吃了那就好办了,如果他不吃,大伙齐心协力以势压人逼着他吃!
    皇帝与群臣研究好了对策,八月初一开朔望朝会的时候他们没在皇宫开会,齐刷刷的全都跑到大安坊来骚扰罗霄来了。
    当然了,皇帝陛下也知道罗霄不待见自己,所以来的时候他特意把长孙皇后与四妃还有自己的那一窝儿女全都带了来。
    皇帝陛下来时罗霄正在大安坊组织秋收。
    他在坊间种了玉米、土豆、红薯、花生、向日葵、西红柿等等新近的舶来品,还有棉花以及辣椒及一些热带的水果。
    棉花这东西是从西域来的,如今叫白叠子,过去一直有人种,只不过种的很少,大多都是种在花园里当花欣赏,却不知道所谓价值千金的白叠布的原料实际就是这玩意儿。
    辣椒这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泊来的,反正罗霄来的时候发现关中是有这东西的,就是那种长长的红红的品种,关中这里叫秦椒。《山海经》里记载的景山之中多茱萸,多秦椒的那个秦椒。
    另外罗霄知道其实西藏的河谷里也有野生的子辣椒,类似于小米辣,反正这东西大唐自古有之,只不过这些都太辣,时人不敢食之,以为毒。
    罗霄带回来了不少灯笼椒还是柿子椒,算是丰富了辣椒的品种。这些他种了有好几亩地,自家吃是足够了。
    除了辣椒外罗霄还种了不少热带的水果,比如莲雾,比如芒果还有香蕉,这些都成功了,唯一没成功的就是椰子,这玩意儿长的太高了,罗霄没舍的花那冤枉钱造一间超高的温室来养它。
    “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弹棉花呀弹棉花,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哎哟勒哟勒哎哟勒哟勒……”
    罗霄带着罗雪、罗雨还有回了长安后又有些水土不服却还不停捣蛋的罗罗边摘边棉边唱着弹棉花歌,罗雪、罗雨两个小丫头唱的很开心,罗霄却总觉着少点儿什么,琢磨半天,少什么呢?嗯,是少听众,却少几个挨枪子儿的鬼子听众,他正琢磨之时,罗平急匆匆来报,皇帝陛下跟满朝文武都来了。
    罗霄一听不由耸耸肩道:“得,鬼子进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