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国士无双
作者:鱼鱼鱼111   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最新章节     
    按理说,这应是纯粹的学术讨论,然而那位夫子早与秦王嬴政有所交情,时不时地把话题引向别处。一位夫子问道:“不知秦王有何看法?”
    是的,嬴政也在其中,但他并非夫子之一,而是坐在主位上,他是主办方和赞助者。对于这样重要的活动,他自然亲身参与。“夫子所言甚是!”实际上,嬴政并未全神贯注,他只是默默浏览祭祀用的诏令。
    整场讨论中,嬴政的互动不多,但这并无大碍,因为他只是代表秦国而来。当嬴政发言完毕,持续了两个时辰的学术讨论即将收尾。
    “时光已逝,两个时辰过去,该是结束的时候了。”一位夫子提议,其他夫子纷纷附和,随后他们默契地将目光投向了荀子。
    荀子面容严肃,忽然露出微笑,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本针线装订的书卷,然后展示给大家看。
    夫子假装惊讶地问:“荀子,那是什么?”
    “这是书!”
    “书?怎么可能如此轻便?”夫子疑惑地问。
    “这是用纸张制作的书籍,是我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论语》。”荀子说着,翻开了书页让几位夫子细看。
    的确,书页上墨迹清晰,字迹工整。“竟然是真正的书!这纸张难道是除竹简和丝绸之外第三种写字材料吗?”另一位夫子惊叹道。
    “没错。”荀子点头,笑着确认。
    “难以置信,这纸张无疑是改变读书时代的关键利器!”夫子激动地高呼。
    刹那间,学府内的所有学子沸腾了,他们急于想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这种纸张,都想拥有一本。这书轻便易携,引人向往。
    接着,荀子开始朗读《论语》篇章,有些学子从未完整阅读过。随着他的声音响起,学府内立刻安静下来,学子们聚精会神地倾听。
    不仅是部分学子未闻全篇《论语》,连一些中小贵族和多数大商人都未曾听过。此刻,他们全神贯注,努力记住内容,因为这是免费传播的知识,无需花费任何代价。
    不到半个时辰,整部《论语》诵读完毕。这时,嬴政起身笑道:“学府学术交流圆满结束!”说完,夫子们离去后,他也离开。
    这原本普通的学术讨论,却意外地火暴,学子们不仅关注学术内容,更热衷于讨论纸张书籍《论语》的来源。当大秦学府的讨论会结束后,人们纷纷返回故乡,消息迅速传遍天下,许多人充满好奇和渴望,甚至有人写信询问荀子,询问纸张何处可购。然而,荀子并未透露具体信息,只表示产量暂不够,还需等待。
    过了数日,法家的学生们意外地发现,他们的老师竟在不经意间拿着一本纸质书籍疗伤,而这本书看起来极为相似于儒家荀子手中的《论语》,内容却记录了法家的学术理论,立刻引起了法家学生的强烈反响。同时,各个学派的夫子们都手握着各自学说的书籍。
    不久后,国 现了小规模的纸张交易。
    自从在学府中见识过纸张之后,无数人敏锐地察觉到它相对于竹简书籍的巨大优势,长远来看,竹简书籍将被纸张取代。然而,目前纸张的供应量远不足以满足全国所有读书人的需求。
    还没开始售卖还好,一旦有了销售渠道,哪怕数量不多,那些重视面子和财力的权贵,以及有特定目标想要结交学派夫子的人,都开始争相购买纸张,从最初的少量需求迅速扩展到每一页都需要。
    本国商人立刻嗅到了商机,原本从不同渠道进货的纸张不再出售,他们囤积货物,期待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随着夫子们在公共场合或拜访他人时有意无意展示纸张书籍,学派内的知识分子们受到感染,疯狂追求拥有这样一本书籍。
    短短几天,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风气,纸张仿佛象征着面子,它的价值不再仅仅是承载文字,而是蕴含了流行品和奢侈品的附加光环。
    在新郑某处书房,沈万悠闲地品茶,对面坐的是赵高。此次纸张的敛财活动,两人将共同负责,以沈万为主导,赵高协助,他们将在国中敛财,榨取秦国近两载积累的财富,以及权贵和大商人的历年储蓄。
    确实,单纯贩卖纸张并不能带来暴利,唯有通过财富收割,才能吸走大量财富充实大秦。“沈大人,我们真该佩服国的商人,特别是齐国的商人,他们囤积奇货、推波助澜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赵高之前看不起商人这样的投机行为,但现在他意识到,商人的商业智慧并不逊色于自己。
    ---
    炒作纸张,奇货可居
    齐国商人闻名遐迩,长久的和平加上稷下学宫的影响,使国的文化氛围浓厚,相较于其他战国诸侯国,这里几乎是太平盛世。与崇尚武力的大秦截然不同。
    因为没有战事且文化气息浓厚,产生了许多中小型商人,他们对商品极其敏感,只要看到利润空间,就会疯狂追逐。例如沈万故意放出的几张洁白纸张,他们立刻大规模收购,市场上的平均价和市价的纸张都被一扫而空,只留下他们库存。
    收购后,他们利用各种关系,向齐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权贵展示纸张的巨大潜力和尊贵地位,不断激发人们对纸张的喜爱和追求。甚至,他们特意请来诸子百家中的学者,在纸张上书写文字,制成书籍,进一步提升纸张的价值,使其更加抢手。
    纸张稀缺,产量低,别说一个月,一年的产量也不足以满足权贵的需求。考虑到纸张必然取代竹简,其升值空间巨大,再加上夫子亲笔书写的知识,以及最重要的轻便易携,不会让人质疑暴发户,反而会被称赞热爱学习,随身携带书籍,极具品味。
    在齐国商人的带动下,其他国家的商人纷纷跟进。在本国商人的默契炒作下,纸张价格如火箭般飙升!
    仅仅三个月,纸张价格相比最初翻了整整一倍!然而,即便如此,千金难求,纸张已非金钱所能轻易买到,只有财力雄厚加上广泛人脉的人才能获得用来制作成书籍。
    “沈大人,如今纸张价格已经比起初高出一倍,这个价位实在惊人,是否可以大量出售了?”赵高显得有些激动地问道。
    “别急着投放,我们还需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确保大中型商人都能从中获益。”沈万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积极帮助我们完成主公的任务,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纸张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大幅上涨。”
    \"纸张如今能迅速增值,关键在于需求量远超投放量的千百倍,‘物以稀为贵’,商人们深知此理。为了保持稀有性,商家才会借此牟取暴利,进而对我们行事更为疯狂。\"
    \"因此,只有维持少量的纸张供给,才能促使那些囤积纸张的商人继续炒热市场,提高售价。\"
    \"然而,仅凭这点纸张投放,尽管价格上涨了数倍,但我们赚得并不多!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完成公子交付的任务呢?”赵高略显不满地嘀咕。
    沈万微笑着,神秘地说:“公子的任务自然能完成,赵高无需担忧。时机未到,只需耐心等待,到时候,我们就能满载而归,向公子交代清楚。”
    赵高无奈地应道:“好吧,既然大人你为主,那我们就静候你的时机,只希望不会来得太晚。”
    随着时间推移,纸张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权贵知道了它的存在,不仅是大人物,连中下层的权贵也开始关注并效仿上层的风尚。于是,尽管投放量不变,纸张的价格却水涨船高。
    《炒卖纸张,珍稀资源的垄断》
    这时,不仅权贵、商人看出纸张的价值,就连底层的地主阶层也开始了解并加入抢购热潮。普通民众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纸张的存在,一些人开始悄悄向底层民众兜售,虽量不大,但每两张纸都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
    底层人民积累财富不易,农民辛劳一年所得,即使卖掉也所剩无几,而士兵收入较高,但风险同样大。小商人看似自由安全,却也难保生意兴隆。对他们而言,纸张提供了一条无需冒险、时间投入少且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道路:只需初始投资,静待升值后出售,便能小赚一把。
    国家整体上,底层生活艰难,纸张却成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契机。传言纸张将替代竹简,成为学者必备,需求远大于供应,价格只会攀升。更有流言指出,各 室也计划大量购买,以收藏书籍。人们深信纸张只会升值,对读书人和权贵至关重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底层民众因纸张致富,购买热潮席卷了小地主和中等地主,甚至中小商人也开始大量囤积。然而,投放量的增长远不能满足汹涌的需求,短短几天内,纸张价格再次翻倍。人们欣喜之余,更愿持有而非卖出,贪婪之心永无止境,期望值不断攀升。
    九个月后,当纸价飙升至最初价格的两倍时,人们开始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货币购物,那时,再也没有人愿意售卖。大家都在期待纸张价值更高,坚信这是权贵们的必需品,市场需求庞大,只有担心买不到,从不担心卖不出去。
    持有纸张的人除非遭遇特殊情况,如需要解决突发危机,才会出售换取所需,否则无人主动出售。尽管市面上买少见少,但无数人仍在疯狂收购,这股热潮让人们深信纸张神话,它作为无可替代且持续增值的资源,不可能被打破。每个人都确信纸张具有极高的价值,连底层民众和借贷者也开始加入购买行列。
    在巨大的狂热和可观利润驱动下,本国的权贵们也意识到纸张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也开始参与进来,大量购买纸张以提升自身财富。
    此时,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住财富快速增值的 。一个农民,因为早先机缘巧合购买了纸张,转眼间财富剧增,然而他的经济状况却渐显严峻。
    权贵们借此展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同时利用纸张增值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并让家族财富稳定增长。这种快速的增值速度,远远超过艰辛剥削他人的收益。
    第十三章:国家的疯狂决策
    又过了一个月,纸张价格飙升到原价的四倍!
    两个月持续的增长,巨大的利润和稳定的增值空间,连国家都按捺不住,赵国皇宫内,偃与巨鹿君赵穆等大臣正在召开朝会,议题不再是日常政务,而是讨论是否动用国库资金购买纸张,借此让国库因纸张增值而增长,间接增强赵国的实力。
    \"事情就是这样,纸张在过去两个月内上涨了四倍!从未有过下跌!因此,我想用国库资金购买纸张,存入国库,以替代那些无法增值的财产。你们怎么看?\"偃眼神微红,这个问题昨晚困扰了他整夜未眠。
    以前还能忍受他偃个人使用王室资金囤积纸张,但现在四倍的价格已让他无法坐视,他希望赵国国库也能跟进,他怀疑其他国家可能早已悄悄动用国库资金,囤积纸张,以此壮大国力。
    偃个人的参与已让他的财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如果赵国国库不行动,其他国家占了先机,赵国的实力岂不是越来越落后?甚至可能被实力最弱的n国超越,那就太可笑了。
    在朝会上公开讨论用纸张代替金属货币作为国库储备,进行增值,这种疯狂行为以前会被嘲笑为偃的愚蠢。但现在,国家层面正严肃讨论其可行性。
    赵国经过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的消耗,加上天花瘟疫的影响,数年间国力反而不如战前。青壮劳动力严重短缺,权贵们的财富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丰厚,多数都在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