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方圆几十里未见人影
作者:曼洛达人   重生挖掘机大神最新章节     
    陈风听得入神,然而此时不便借助灵网查询,否则他定要探究其究竟。
    “我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可是传承玉玺,你竟如此镇定,我心绪都快翻江倒海了!”
    “不至于吧!”方阳见他紧张的模样,有些哑然。
    “每个朝代的尺寸皆有差异,如今一寸约3.3寸灵米,而在汉代,一寸大约是2.7-2.8寸灵米。如那曾出土的皇后玉玺,应正好是一寸之规!”
    “那所谓方圆四寸作何解?若单面为四寸,史册记载应是边长四寸,而非方圆四寸。”
    “方圆一词究竟指何?直径?半径?还是边长?抑或周长?”
    “查阅灵文典籍便知其意,《灵文大典》:[方圆]四周之意:此城方圆有四五十里。”
    “《当代灵语辞典》:【方圆】指周界长度:方圆几十里未见人影。”
    “《灵源辞书》:方圆:四周,领域。”
    “故方圆可理解为周长四寸,若边长四寸,则当以方寸形容。”
    “正方形玉玺有四边,每边一寸,约2.8寸灵米,你看此玉与此尺寸相仿!”
    “更重要的是,秦汉时期的玉玺便是如此尺寸,于当时环境而言,亦属合理!”
    陈风听得一头雾水!
    原来方圆四寸是整体四寸,他原以为单面就有四寸。
    实则他忘了,若真一面四寸,岂非巨大无比,比荧幕所见还要大。
    陈所长也微微点头:“依史册记载,传承玉玺或许便是这般大小!”
    众人皆愕然!
    无论是方阳,还是权威古董专家,皆言此乃玉玺真容,即便心有不甘,他们也只能接受。
    玉玺的尺寸已深植人心,突如其来的改观令他们心中颇有失落。
    尤其是目睹其色泽。
    有人当即提出疑虑:“传承玉玺不以和氏璧雕琢而成?为何呈墨绿色,和氏璧应该是白色吧!”
    闻言,不少人点头赞同。
    “对啊,我才想起,颜色不对劲!”
    “我仍难以置信这就是传承玉玺!”
    “号称华夏第一国宝,原来如此,颇感失望!”
    方阳望着他们惋惜的模样,无奈摇头,事实如此。
    “传承玉玺非由和氏璧雕琢,那是传说!此事不应归属文史知识,而是常识问题!”
    “诸位先思考一题,战国时期的玉璧通常厚约一寸灵米,犹如当今一饼圆糕!”
    “如何雕刻?如此扁薄之物,如何塑成玉玺,总不能碎了再熔合吧!”
    “《芈月传》看过没?剧组可能也意识到和氏璧难以制玺,最终造出如糕饼般粗的和氏璧,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人气】+1+1+1+1....
    ....
    ——【哈,我想起来了,当初我还纳闷,这也算和氏璧!原来是这样,怪我当时没留意,方阳一说,我竟想笑。回头我得再看一遍,只为一睹‘糕饼’和氏璧。】
    ——【今日颠覆了我对传承玉玺的认知,方阳言之有理,我无法反驳,只能说玉玺与我想象相差太大。曾幻想找到传承玉玺,它必是国家灵博馆之首宝,如今感觉它略显...】
    ——【我刚才特意查看和氏璧造型,怎么看也无法雕刻出玉玺,如此神奇的传说是如何流传至今的。亏我还一直以为真是和氏璧雕成的,这些记述历史的人真不严谨。】
    ——【哈哈,这真是常识问题,关键是至今仍有人信,以前我告诉别人传承玉玺不是用和氏璧做的,他们不信,偏要跟我争,今天总算有人澄清谣言!】
    ....
    许多人听过传承玉玺,但深入了解者寥寥无几。
    大多以讹传讹,渐渐形成一种说法。
    传承玉玺由和氏璧制成,且甚巨。
    其实,方阳先前亦如此认为。
    但他信赖系统。
    瞥见众人眼中的期待渐变为失望,方阳摇头续道。
    “至于传承玉玺所用材质,其实并不神秘。”
    “历代正史文献皆明确记载,传承玉玺乃陕西蓝田灵玉所制!”
    “南朝《宋书》中有载,此宋非宋朝之宋,乃宋齐梁陈之宋,《宋书》言及,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灵玉玺。”
    “另,《晋书》记载,又有秦始皇蓝田灵玉玺,汉高祖配之,后世名为传承玉玺。”
    “再有,《后汉·光武纪》注引《玉玺谱》载:传承玉玺乃秦始皇初定天下时所刻,玉出自蓝田山,丞相李斯所书,其文云云,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婴献之!”
    “这些都是正史记载,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记载,我不一一列举,可以断定,传承玉玺即蓝田灵玉所制!”
    此刻,全场寂静无声。
    因方阳解析得透彻,连正史都搬了出来,明示传承玉玺乃蓝田灵玉制成。
    此刻,他们只能彻底接受现实。
    一旁的陈所长惊讶地看着方阳,虽他也知晓相关历史,但他自认无法像方阳这般条理清晰地表达。
    至少,他必须查找资料确认后才能说得出来。
    要知道,他与何院长不同,他是专研古物的学者。
    换言之,在古物知识领域,全国无人敢言比他专业。
    正因为如此,他更觉方阳非同凡响。
    陈风叹了口气:“之前的皇后玉玺已让我惊讶,不料皇帝所用之物亦如此小巧!”
    方阳尴尬一笑:“此非皇帝所用!”
    “啊?何意!”
    陈风再次困惑,周围的观众同样迷茫。
    方阳思索片刻,回答道:“传承玉玺仅具象征意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刻,那在此之前,他用何物,你是否考虑过!”
    “这...确实未想过!”
    \"六宝印你们可曾听闻,那是秦汉年间,帝王除却传国玉玺外的六枚宝玉印鉴!\"
    此言一出,四周众人无不咋舌。
    此事他们何曾知晓?
    一直以为帝王只需一枚印鉴便足矣。
    岂料尚有六枚隐藏其中。
    即便是陈风,亦是首次闻听此秘。
    只因他对历史的探索尚浅矣。
    方阳微微一笑:\"秦汉之时,帝王佩戴的六宝印皆由白玉雕琢而成,其上皆刻有螭龙之形,其作用我先前已述,乃用以封泥盖印。\"
    \"六宝印分别为:一,巡狩宝印,用于册封领地;二,帝尊宝印,用以赐予诸侯;三,信符宝印,用于调遣兵马;四,天子巡狩宝印,用于召见大臣;五,天子尊宝印,用于册封异国君主;六,天子信符宝印,用于祭祀天地神祗。\"
    \"此制沿袭至晋、隋,直至唐朝,再增神宝、受命宝,成八宝印!\"
    \"故此,传国玉玺仅是象征,独特而独立!\"
    【人气】+1+1+1+1...
    ——【哎呀哎呀,我竟然听得如此专注,若是当年有方阳这样的老师,我必能考入仙门。首次听讲历史,竟如此引人入胜,都是我不曾知晓的秘闻。】
    ——【牛人,我今日定要反复观看方老师这段讲解,届时用来炫耀,绝对有效。不信有人会对这个不感兴趣,关键是他们肯定不知传国玉玺如此微小,非和氏璧所造,单凭这六宝印,我就够吹一年的!】
    ——【我华夏人只知传国玉玺,谁曾听说其他宝玉印鉴。想来古时帝王出行,腰间只怕要束紧,否则挂着一串‘珍珠’,怕是要掉落。若皆换为巨型宝玉印,那场面定然壮观。】
    ——【秦始皇当初琢制传国玉玺,本意传世,却未料二世即终,依我看,许是玉玺太小之故,若其大如人头,说不定能传承数代。】
    方阳解惑之后,众人皆惊叹连连。
    今日此行实属不虚,不但目睹了传国玉玺现世,更习得诸多颠覆认知的史识。
    这些知识平日难以触及。
    只因热衷于观看方阳的直播,使得他们的见识与知识库更为丰富。
    对于那些正在看直播未能前来之人,唯有无力地捶胸顿足。
    要知道,这可是传国玉玺。
    华夏无人不晓。
    它见证了华夏千年的统一历程。
    谁不想一睹其容。
    可以预见,一旦此宝玉印的消息流传开来。
    华夏恐怕将为之震动。
    不仅学界,便是寻常百姓亦渴望一窥传说中传国玉玺之真面目。
    陈风已然回神,凝视着微小的玉玺,难以置信地说:\"昨日随你挖掘出永乐大典,今日又挖出传国玉玺,近几日跟随你,比我一生的经历还要精彩!\"
    方阳闻言轻笑:\"有这么夸张吗?\"
    \"这可是传国玉玺!非砖石,我亲眼见证其出土,此生已无遗憾!\"
    听他如此夸赞,方阳无言以对,不知如何回应。
    陈主任点头赞同:\"他说得对,我真未料到,临时过来看看,竟有幸目睹传国玉玺问世,真是天佑,作为考古人,能亲眼见此物出土,此生无憾矣!\"
    连旁边的工友都激动不已:\"回去后我能吹牛一番,我见过传国玉玺,还是第一个见到的,厉害得很!\"
    四周笑声一片。
    与此同时。
    许局长手持电话,匆忙来到方阳博物馆楼上,找到何院长。
    \"院长,大事不好了!\"
    何院长正在查阅资料,疑惑问道:\"何事?\"
    只见许方面色涨红,激动不已,言语颤抖:\"方阳...方阳挖出了传国玉玺!\"
    \"什么!\"
    闻言,他惊得立时起身。
    太过震撼。
    即便院长年岁已高,也无法承受如此信息。
    双眼圆睁,满面难以置信。
    \"确定是传国玉玺,不是普通帝王印鉴?\"
    许方郑重点头:\"确认无疑,陈主任就在他身旁,他也未否认,估计是真的!\"
    呼~~~
    院长深深呼吸,平息内心的激动。
    此事令人振奋。
    传国玉玺啊!他梦寐以求找到它。
    未曾想,它真的出现了。
    且如此接近,让他感觉如同做梦一般。
    愣了一会儿,何院长重新坐下,眼神空洞,似在沉思。
    \"罢了,我不过去了,这边需要人手,那边想必拥挤,过去也是添乱,不如等他回来再说。\"
    \"小许,你赶紧带些人过去协助护送,警局最近忙碌,他们人手不足,恐怕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此物价值连城,不得不防啊!\"
    话音刚落,许方连忙应允:\"院长,我马上去!对了,戴局长估计也快到了,他说白天人多,不便前往。\"
    \"知道了,去吧!\"
    华夏国家历史博物院。
    周馆长此刻正在办公室鉴赏文物。
    助手未敲门便急匆匆闯入。
    \"馆长,出事了,大事!\"
    馆长正研究文物,被打断,显然有些不悦:\"何事如此匆忙?\"
    助手深吸一口气:\"西海市那边...又挖出了传国玉玺!\"
    此言如电流,直击周馆长心神。
    他坐在原地,愣了几秒,震惊地看着助手:\"你...确定?\"
    \"陈主任就在现场,他没否认,想来应当是真的!\"
    嘶~~
    周馆长震惊无语,昨日永乐大典,今日传国玉玺,太过离奇!
    他已不知该如何评价方阳。
    此刻,他有些后悔离开西海市。
    但他立刻吩咐手下:\"快,订机票,如此重宝不应放于他的分院,我们过去争取,最好能拿到此处展览。\"
    \"好的!\"
    看着助手离去,周馆长独自坐着,思绪万千。
    他不自觉地想起初次见到方阳,曾困惑为何这般年轻小子会受人重视。
    渐渐地,他被方阳的专业知识所折服。
    未料想,他刚回来,方阳便弄出十二生肖,隔日又挖出永乐大典。
    这两件事已足够让他震惊。
    然而今日,他无法再坐视不管。
    就算不能取回,他也一定要亲眼见证,这个曾令他魂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