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城内。
好不容易有了个落脚点,吴应麟和方光琛两人不敢耽搁,立即带着兵卒们开始着手加固城防。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了几名信使去联系汾州的万元魁,并告诉他这边的情况。
万元魁立即回复,表示愿意提供补给,这些物资将会在不久之后运抵平阳城。这个消息让一直奔波的吴家军士兵们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本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解。
“方叔,还好有你,要不然,我们肯定也是会折在西安府了!”吴应麟心有余悸地说道。
他现在对方光琛充满了敬佩之情,不仅是因为方光琛成功地带领军队撤离西安府,更是因为他一路上的谨慎和深思熟虑。因此,吴应麟对方光琛的称呼也从“先生”改为了“方叔”。
然而,方光琛此时却是一脸的疲惫。他头上的白发似乎比以前更多了一些,这表明他在过去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压力。这段时间里,他殚精竭虑,小心翼翼地规划每一步行动,生怕出现任何差错。这种精神消耗让他感到十分疲倦,但他仍然坚定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
当听到吴应麟的感激之辞时,方光琛急忙拱手恭敬地回应道:“世子言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没有王爷的帮助,我可能早已死在了战乱之中。如今能与您一同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 说完,方光琛深深地向吴应麟鞠了一躬。他的忠诚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吴家和吴三桂的深厚情谊。
半个月之前,吴应麟就听从了方光琛的建议,命令自己手下的吴军故意与王一正率领的军队产生摩擦,挑起事端。不出所料,王一正果然如他们预想中的那样,以断粮为手段来压制吴家军。
王一正原本想着借此机会,可以完全掌控吴家军,但没想到的是,方光琛和吴应麟却以筹粮为由头,趁机逃离了西安城。一开始,王一正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当西安城被明军重新夺回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吴家军早就逃走了,而且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然而,此时的他已经沦为了阶下之囚,除了心中暗自懊恼之外,别无他法。
经过这一次死里逃生之后,吴应麟对方光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现在,吴应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先找方光琛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世子,平阳城孤悬在山西南部,不可久留,待粮草问题解决后,我们便要立即前往太原或者大同!”方光琛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们以前也是这样将桂王追得无处躲藏,而现在,事情反了过来。
“方叔,您说句实话,是否关内都已经无安全之地了!”吴应麟也是个十分聪明的,他苦笑着问道。
“是!”方光琛沉吟片刻,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两人沉默,风光无限的大清皇朝,怎么才十年,就落到了如此田地,他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
雷朝圣在接到暗卫的情报后,面色有些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道:“没想到啊,这一次居然能有如此收获。”说完,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笑容。
接着,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传我军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平阳城!”
接到军令的明军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飞速奔跑着。整个军队仿佛变成了一道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向着平阳城疾驰而去。
两天后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洒在了平阳城的城墙上。方光琛站在城墙之上,面色阴沉得可怕。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眉头紧锁。尽管已经过去了两日,可粮草仍然没有送达。然而,更糟糕的是,他们散落在外围的斥候却带回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支数量不少的明军,正在快速接近平阳城。
方光琛深知情况危急,他明白自己和吴应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个关键时刻,方光琛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转过身,对着吴应麟道:“世子,现在情况紧急,你必须带着夫人先行离开。我会留在这里,负责断后。如果不这样做,恐怕我们都会陷入绝境。”
吴应麟听了这话,心中一紧。他看着方光琛,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知道,方光琛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忠诚和关心。
“方叔,事情已经严重到如此程度了吗?”吴应麟问道,没有了方光琛,他真的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
“我们带着家眷,行军速度是远远不如明军的,一起走的话,我们只能是全部落到明军手里!后果难测!”方光琛无奈,耐心解释道。
“世子将所有马匹带上,这样你们走得也快一些!你们出城后,不要停歇,直接前往京师,现在也只有去投奔大公子了!”方光琛想了想,又嘱咐道,将所有的马匹都给了吴应麟,他这是不准备给自己留后路了。
知道事态紧急,吴应麟也没有在啰嗦,直接带着人开始整理行装。很快,一支车队从平阳城驶出,往北疾驰而去。
方光琛站在城墙上,目送着吴应麟一行远去,神思有些恍惚,往事一幕幕的在他的心中闪过,待到他醒过神来,已经没有了车队的踪影。
其实他自己不走,其一确实是为了掩护吴应麟逃离,以报吴三桂知遇之恩;二来他对清廷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现在就算逃去关外,也就是晚一点死而已了。
至于活着,他没有想过,他这么些年在吴三桂麾下,恶事那可是做了不少,依大明律,他被俘的话,绝对活不了。
留下的一万五千名士兵因为缺吃少穿,士气十分低落,方光琛将这段时间搜刮来的物资又几乎全部给了吴应麟,士兵不满的情绪已经在酝酿,随时都可能爆发。
方光琛自是知晓这一点,但他却没有去管,当粮草迟迟未到,他就知道,这支军队已经完了,只有投降明军或者沦为匪寇两个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