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感叹英雄
作者:阳江牡丹   南明崛起最新章节     
    双鱼堡下的良田里,绿水书院的士兵们正在给卫所的士兵分田,按照规定,凡人均少于一亩的12岁以上男女,都可以获得补足良田一亩。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女性也可以分得田地,这是开天劈地头一回。
    虽然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女性会出嫁,不应该给她们分田地,但这些田地都掌握在李奇的手里,李奇才是这些田地的主人,爱怎么玩怎么玩。
    不是说率土之滨,皆为皇土吗?那就用皇土养皇民。
    谁为皇,武力强者为之。现在李奇武力最强,那就是李奇作主,这些地都是李奇的,这些民也是李奇的。
    当然,以前卫所兵是不用交税的,但现在李奇不再设卫所,这些人也不再有军籍,跟普通的平民一样,是要交农业税的,除了以前的欠饷会补发,以后不再发给军饷。
    但也有一件新鲜事,就是绿水书院也不收丁税,所有的税收都只简化为农税和商税,这农税是按田亩土地的多少来收取的,绝对的公平。
    不想纳税也是可以的,你只要不要田地,就不用纳农业税。当然,你经商做的小本生意,交易量不超过规定,也是不用交税的。
    什么?你家开工厂的,那超过一定规模也要交工业税,不多,三十税一,明太祖朱元章就规定的税率,执行了几百年了,李奇也不准备更改。
    当然,余下分不完的土地都属于绿水书院名下,由各种学习班或者加入绿水书院屯田的人耕种,忙不过来的就请人打短工,绿水书院现在也是地主了。
    当然,这样的决定大部分卫所兵是欢迎的,你不要看他们卫所兵名义上有军饷,但他们祖辈都没有真的拿过几钱银子,大部分被各种名义给扣掉了。
    不当兵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们自由了,没了军籍限制,可以去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只要合法就行。在以前可不敢想,他们被严格限制为卫所兵,都快沦为农奴了。
    而且,绿水书院的势力范围之内从事任何合法职业,都不需要额外的任何证明,只要出示他们的个人身份证就可以了,也不需要批准,都是备案制度,注册备案即可。
    这分田的事,也不用李奇操心,李奇只需要坐在那千户大人以前的千户所里,泡着茶慢慢的喝着,偶尔到外面田野上走一走,和这些现在的新农户,以前的卫所兵聊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就是听听群众的呼声。
    当然,作为一个最高领导者,他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赞美的声音,不和谐的声音不容易传到他的耳朵,他也就当这世界是和谐的。
    三天后,有消息传回来。派去联系神电卫的小分队传回来消息,神电卫表示接受总督府的命令,欢迎总督府派人来接管工作。
    李奇很开心,也很意外,他只不过看这神电卫离双鱼卫也不远,搂草打兔子,顺手派人去问问。
    反正他在这双鱼卫坐阵,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改造卫所的标准化高质量的示范点。
    坐在千户所里泡茶无聊的很,钓鱼兼职泡妞,闲着也是闲着。
    就不抱希望的派了支小分队,持着现成的道具,又装扮了一回总督府的特使。不得不说,现在这特使的身份好使的很,绿水书院人人都戏精上身,把这都当真了。
    人人在外面办事都把自己与这总督府的关系给挂上,傻傻分不清真假。
    当然除了李奇自己知道自己是那个假扮的傻冒,也没人会怀疑李奇总督府的身份,毕竟这实力摆在这里。
    那还等什么?快点去接收啊。
    本来李奇手不想伸那么长,这神电卫属于高州府的管辖之下,不想又招惹一个府的不满,刺激那些大人物的神经。
    自己在阳江县这里胡闹,都怕肇庆府那边派人来搞事,更怕两广总督脑抽筋突然派兵过来围剿。
    虽然李奇自己总说不怕,但却也知道,真的大兵压境,他还真未必对付的了,但怕也要上,总不能因为怕就不干事了吧。
    点齐兵马,李奇这就要出征了,不,是去接收胜利果实了。
    当然,兵不能少。
    去哪都要有兵,没兵别人反悔怎么办,万一傻傻的走过去,落下了别人的圈套,那这玩笑就大了。
    可能都会被评为本年度最佳笑话奖,李厅可不想当这笑话奖的主角。
    兵分两路,一路由吴有财带领,走的是陆路预计要走三天的路程,这路实在太难走了。
    一路走海路,由李奇带领,顺风的话可能一天就到了,毕竟坐在船上也不用停下来休息,可以一直走。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海运还是很繁荣的,各种来往的船只川流不息,也有一些武装货船穿行,不知是海盗还是民间的走私商人,李奇也不去管他,只要不来招惹李奇,李奇现在也没精力去管。
    当然,那些船远远的看到李奇,也会尽可能的躲的够远,这满载大炮的船队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是海盗船队,又或者是西人的船,那可就玩犊子了,分分钟命都没了。
    海上航行其实挺无聊的,除了偶尔相遇的船之外,就是看不尽的海水,听不尽的浪涛,还有那风吹着船帆噼啪的响声,扰人清梦,让人睡都睡不好。
    李奇无聊的拿起那从旧书摊那淘来的《戚家军光烈传》来读,当读到戚少保被罢官后,戚家军被用作救火队使用,又不给军饷,部分军人奋起闹饷,被骗而解除武装集结,尽屠之,余者编入其他军队,不禁唏唏。
    又读到戚少保穷困潦倒死后多年,戚家军余三千老弱,被入寇的清军两个万人队围攻,且战且退,既无援军,也无后勤,弹尽粮绝。
    退至通州郊区,余600余人,依战车结阵,清军猛攻3天,不克。后满清汉军运来城防炮,轰之,尽亡,无生还者,摔书而起。
    出船舱远眺,茫茫大海,不知路在何方。
    心情稍复,回舱抽一书,名《海外谈.船运》,读到其中怪异之处,据记载:“次年,船运司长郑和公乃引闽越人转石磨之旱缸,以火烧水令旱缸内塞往复来往而驱使宝船前行矣。二百船东行,时停时止,费三月又八天而至毕鲁。”
    又大感好奇,这不记录的是蒸汽机船吗?看来这旱缸是成熟的技术,这次回去要找人来研究一下,可惜那不知何人会用来转石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