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兄弟之间
作者:尘封之魂   明途霸业最新章节     
    夏夜的月光,如同一位温柔的织女,用她那柔和的银色丝线,编织出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画卷。微风轻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轻轻掠过肌肤,仿佛是大自然在低语。天空中,一弯新月静静地悬挂,她的光辉清澈而明亮,如同流水一般,无声地洒满了整个大地,给夜色中的万物披上了一层银装。
    驿站挂上了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给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草木的清新,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机。
    夜色已深,月华如水,洒在静谧的庭院之中。
    李定国从行宫返回驿站后,并未沉入梦乡,反而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思绪所困扰。
    索性,他披上外衫,来到院中。他的目光时而凝视着夜空中的明月,时而又投向远方的黑暗,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答案。
    “二哥也睡不着?”刘文秀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定国回头望来,原来刘文秀也失眠了。
    “是啊!今日看到大哥,想起一些往事。”李定国一边回忆一边说。
    十几年前,他们四人,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被张献忠收为义子,结成了生死与共的兄弟。他们跟随张献忠,历经战火的洗礼,兄弟情深,愈发牢不可破。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他们四人分别被封为平东将军、安西将军、抚南将军和定北将军,并赐姓张,荣耀一时,权势显赫,成为大西军的中流砥柱。
    然而,命运多舛,他们在官兵和大顺军的夹缝中,不得不向川蜀进军。在这段艰难的征途中,张献忠不幸中箭身亡,四人悲痛欲绝,但为了大西军的未来,他们果断处决了胡作非为的宰相汪兆龄和陈皇后,稳定了军心。
    陈皇后和汪丞相被杀后,他们四兄弟掌握了大西军的领导权。在他们的共同领导下,大西军经贵州转战云南,最终在云南扎下根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人,四弟艾能奇在进攻东川土司禄万亿、禄万兆的战斗中,不幸被毒箭射中,英年早逝。
    但三兄弟并未因此气馁,他们在云南励精图治,使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后来,他们归顺大明,率军出滇抗清,收复大片失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是啊,咱们兵进四川、湖南、广西,清军无不望风而逃。二哥你更是逼得清虏的定南王孔有德自杀,还阵斩其硕敬谨亲王尼堪,真是令人热血沸腾,大快人心!”刘文秀回忆起昔日的辉煌战果,脸上不禁露出了自豪与荣光。
    热血澎湃,令人振奋。但这样的辉煌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
    李定国的卓越表现却引起了孙可望的警觉,他开始对李定国心生猜忌,甚至趁机剥夺了刘文秀的兵权。特别是在迎接永历帝入黔之后,孙可望的野心迅速膨胀,竟然萌生了篡位的念头。
    为了抗清的大业,李定国选择了忍让,而孙可望却越发咄咄逼人。
    直到安龙救驾时,两人的关系终于破裂,反目成仇!
    李定国回想起在安龙城外的小山上与孙可望的对话,心中涌起一丝哀伤。他的兄长,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如今已被无尽的欲望蒙蔽了双眼,除了那遥不可及的皇位,他看不见其他任何东西。他看不见朝堂上的裂痕,看不见大西军老兄弟们的期盼,更看不见清军的虎视眈眈。
    刘文秀轻步上前,温暖地拍了拍李定国的肩膀,传递着无声的慰藉。
    “至少,陛下平息了内乱,大哥也还活着。”刘文秀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
    “是的,幸好有陛下在。”李定国低声回应,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
    刘文秀的思绪也飘回到了那些并肩作战的岁月,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突然灵光一现,对李定国说道:“二哥,我们何不向陛下上书,由你我二人联名保荐大哥,让我们三兄弟再次携手,共同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万万不可!”李定国立刻打断了刘文秀的提议,语气坚定而急切。“陛下虽然宽宏大量,仁义为怀。但大哥所犯之事,即便是满门抄斩也不为过。如今圣上没有褫夺其王爵,已是莫大恩典。我们绝不能有此非分之想,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反而害了大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刘文秀也被李定国的话吓了一跳,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关心则乱,没有深思。
    “二哥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刘文秀沉声说道,“从今往后,我会谨慎行事,不再轻举妄动。我们兄弟虽然不能并肩作战,但这份情义,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李定国拍了拍刘文秀的肩膀,语气温和了许多:“三弟,你的心意我明白。我们兄弟情深,自然希望能够携手共进。但圣心难测,务必谨慎行事,不能因一时冲动而误了抗清大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贵阳期间,我们的确要尽量避免与大哥接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但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发生,我们一定要尽力保全大哥的子嗣,为孙家留下一份血脉。”
    刘文秀点了点头:“二哥放心,我明白了。”
    与此同时,在秦王府的深处,孙可望独自坐在书房中。蜡烛的火焰在桌上跳动,昏黄的烛光洒满了整个房间,柔和的光线在木质的书架和书桌上跳跃,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格外孤独。
    书房内,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古籍和卷轴,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和岁月的气息。
    此时,他的书桌上静静躺着一个沉甸甸的牛皮信封,信封表面未着一字,却承载着千钧之重。他心知,这信封里装着的,是那些仍旧忠心耿耿的部下们送来的请愿书。可能是他东山再起的资本,也有可能是一道催命符。
    在朱由榔的宴席上,一个宫人悄无声息地将此物放入他手中。他虽有惊讶,却也稳如泰山,悄悄将其藏在内衬之中。
    回府的路上,他坐在马车中一直在思索,是不是应该打开这封信?这个问题,到了府中,也没有答案。
    他在书房中已经静坐了两个时辰,宴席上的酒精早已在体内蒸发殆尽。此刻,他的头脑异常清醒,但面对这封信,他的内心依旧犹豫不决,手指在信封边缘徘徊,却始终未能下定决心。
    书房内,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四周的书架上,如同他此刻纠结不定的心绪。他知道,一旦打开这封信,无论内容如何,都将无法回头,他的人生,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都可能因此发生转折。
    一声鸡鸣传来,划破了夜的寂静,也似乎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决断。
    孙可望缓缓地伸出手,指尖触碰到了那封牛皮信封。他的心跳在这一瞬间加速,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将信封放到烛火上,看着火舌慢慢爬上信封,逐渐吞噬着那些或许显示忠诚、或许充满期望的文字。火光映照着他的脸庞,那是一种决绝与一种释然。信封在火焰中扭曲、卷曲,最终化作一堆灰烬,轻轻飘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这一举动,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孙可望明白,有些东西,只能深藏心底,不能成为他人手中的把柄。他需要的不是部下的请愿书,而是自己的决心。
    火光渐渐熄灭,书房内再次陷入一片昏黄。
    一夜未眠的孙可望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坚定。
    鸡鸣三声,东方渐白,新的一天悄然降临。朱由榔站在窗前,任由晨风拂面,感受着初升朝阳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在他身后,王少姬还未醒来,她一路舟车劳顿,昨晚又折腾了许久,现在正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她的呼吸平缓而均匀,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仿佛在梦中也能感受到朱由榔的关怀。
    朱由榔转过身,静静地看着王少姬安详的睡颜,心中涌起一股柔情。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床边,小心翼翼地为她掖好被角,生怕打扰到她的美梦。他知道,她为了他,为了大明,付出了太多,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给她一个安稳的依靠。
    窗外的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王少姬的脸上,给她的睡颜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朱由榔忍不住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感受着她的温度和柔软。
    “少姬,你辛苦了。”朱由榔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爱意。“等天下太平,我一定好好补偿你,让你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他站起身,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朝政。但在离开前,他又回头深深地看了王少姬一眼,将她的睡颜深深地刻在心底。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想到她,他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朱由榔轻轻地走出房间,关上门,让王少姬能够继续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和安详。他相信,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来大明的曙光。
    随着朱由榔的脚步渐行渐远,王少姬在梦中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爱意,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更加甜美的微笑。
    上朝前,朱由榔特意派人邀请李定国一同享用早膳。餐桌上摆放着经典的馒头和咸菜。但今日的早餐有所不同,中间还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肠旺面,这是贵阳当地的特色小吃。
    肠旺面以其鲜美的汤底、滑嫩的面条和香醇的肥肠而闻名。面条选用上等的小麦粉手工制作,经过反复揉压,使得面条既有弹性又不乏细腻的口感。肥肠则是经过精心清洗和慢火炖煮,去除了腥味,只留下肉质的鲜美和肥而不腻的口感。再配上特制的辣椒油、花椒、葱花、蒜末等调料,一碗肠旺面便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朱由榔和李定国相对而坐,一边品尝着这地道的美味,一边轻松地交谈着。朱由榔夹起一筷子面条,热气腾腾中带着诱人的香气,他微笑着对李定国说:“王兄,尝尝这肠旺面,它可是贵阳的一绝,别的地方可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味道。”
    李定国点头致谢,也夹起一筷子面条送入口中。面条的滑嫩与肥肠的鲜美在口中交织,辣椒油的香辣和花椒的麻味恰到好处地提升了整体的口感,让人忍不住连声赞叹:“陛下,这肠旺面真是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看着眼前的皇帝,李定国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谁能想象,眼前这位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天子,在一个多月前,还蜷缩在安龙府那破败狭小的行宫中,过着朝不保夕、风雨飘摇的生活?
    李定国虽读书不多,但他心中自然浮现出一句古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仿佛为朱由榔的境遇和成长做了最好的注解。
    眼前的皇帝,在经历重重磨难与考验后,似乎已经完成了一次蜕变,如同一只蝴蝶破茧而出,展翅欲飞。他的眼神充满坚毅,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从容与自信。
    李定国不禁在心中赞叹,皇帝不仅有着过人的勇气和坚韧,更有着一颗包容和睿智的心。这种变化,正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早膳过后,朱由榔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王兄,随朕来,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定国紧随其后。
    朱由榔牵着李定国的手,步入了朝堂的大门,这一举动无声却铿锵地表明了他的态度——李定国不仅是他的股肱之臣,更是他无可替代的兄弟,两人之间亲密无间,彼此扶持。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已经齐聚,他们的目光随着朱由榔和李定国的步伐而移动,等待着皇帝的驾临。朱由榔稳步走上龙椅,环视四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定国和孙可望站在朝堂最前面,他们身后各有一把椅子,待皇帝坐下后,他们也依次坐下来,目不斜视,神情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