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优三劣
作者:尘封之魂   明途霸业最新章节     
    朱由榔一番慷慨陈词没有得到预料中的称赞,不由有些尴尬。是呀,他一个东躲西藏的“走天子”说这种豪言壮语,确实没有信服力。
    朱由榔只好讪讪一笑,打发朱慈煊离开。
    王少姬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夫君。她眼中充满了惊讶,心中暗自思忖:“这还是我所认识的那个朱由榔吗?”
    不巧,此时又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啼哭,他们的二儿子朱慈烨醒了。虽然有奶娘照顾,但是朱由榔仍然坚持让朱慈烨和他们同住,表面上的理由是孩子还小,需要母乳喂养。实际上,他是有些害怕和王少姬单独相处,毕竟还不熟悉。
    看着眼前的“妻子”,他心中浮现出一个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曹操,一个彻头彻尾的“人妻控”,其口头禅是:“汝妻子,吾养之!” 一提到曹操,朱由榔便不禁联想到孙可望。
    孙可望的行径,确实与曹操有着几分相似之处。曹操曾以汉献帝为傀儡,以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孙可望同样以永历帝为棋子,借皇帝之名发号施令。
    “然而,与曹操相比,孙可望不足之处有三。”朱由榔开始分析。
    一是目光短浅。
    曹操,出身于沛国谯县的望族,自幼便怀有雄心壮志。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他能够洞察时局变化,制定长远的计划,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而孙可望,出身贫寒,随大西军南征北战,如今虽贵为大明秦王,但这个称号更多是依靠强大的兵力威胁而得。他重虚名而轻大义,只考虑眼前的利益,缺乏对未来的深远考虑和战略布局,与曹操的远见卓识形成鲜明对比。
    二是心胸狭隘。
    曹操以招贤纳士着称,强调“唯才是举”,能够容纳并利用各种人才,如郭嘉、荀彧等。这些人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对待降将也非常豁达,如对关羽的礼遇,尽管最终未能留住关羽,但其胸怀宽广可见一斑。
    孙可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却与曹操大相径庭。他整天想着排除异己,而不是吸纳和利用人才。对同为大西军旧部的李定国、刘文秀妒忌提防,引发内部矛盾。
    三是根基薄弱。
    曹操家族背景雄厚,在军中拥有许多族内兄弟作为大将。这些将领不仅在军事上给予曹操极大的支持,也在政治上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通过政治联姻、任用亲信等手段,曹操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为其政治野心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反观孙可望,目前大西军旧部仅占据了云贵川三地,势力远没有曹操那样强大稳固。近期对清军作战的失败,使得他缺乏足够的军事胜利来树立威望。他对永历朝廷的态度,也让其失去了世家大族和地方势力的支持。现在秦王孙可望的权势宛如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根基不稳,遇到风吹草动就可能轰然倒塌。
    而朱由榔与汉献帝相较却有三大优势。
    一是人和。汉献帝在位期间,朝政混乱,人心惶惶,许多忠臣义士因政治斗争而遭排挤或杀害,导致朝廷内部人心涣散。朱由榔虽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但仍有一批忠诚的将领和士人,如李定国、孙可望等,民间也依然蕴藏着恢复中华的强大愿望,为大明的存续提供了坚实的人和基础。
    二是地利。汉献帝虽为名正言顺的天子,但在董卓乱政、曹操挟持之后,实际上已失去了对中原大地的控制权。而作为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控制的南方地区,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南方的山地、丛林等地形为朱由榔提供了天然的屏障,有利于他抵御外敌,稳固政权。
    三是天时。汉献帝生活在三国鼎立之前,那时的汉朝已名存实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朱由榔所处的时代虽然也是明朝末年,尽管国事衰微,但文化和科技仍在不断发展。且大明可以利用南方的出海口与日益强盛的西方进行交流和贸易往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增强自身实力。
    当朱由榔想到这些,他感到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确信天无绝人之路。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难度堪称地狱级别,不可能轻易找到破局之道。
    朱由榔叼着炭笔,开始沉思,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他发现自己还面临着三个不利因素。
    一是派系党争。东林党——复兴社、军头、明朝宗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派系之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也严重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对那些归顺的农民起义军,他们不仅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和利用,反而遭到了打压和排挤,这无疑削弱了朱由榔政权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是战力软弱。朱由榔为了拉拢各地军阀,采取了滥封官爵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并未真正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反而导致了军心涣散和战力的进一步削弱。各地军阀虚报兵力,实则战力不足,面对清军的攻势,他们往往选择投降,甚至甘心成为清军的马前卒,这严重损害了朱由榔政权的军事实力和抵抗能力。
    三是经济困难。战乱导致许多农田荒废,农民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税收收入,造成经济基础的薄弱。由于战乱频发,交通要道被阻断,商业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商旅畏途,市场萧条,严重削弱了经济活力。
    面对这棘手的局面,朱由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并非历史学家,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积淀;他不是历史教授,不具备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他也不是历史爱好者,无法从历史典籍中汲取灵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似乎难以从后世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
    王少姬静静地站在一旁,手执烛台,为朱由榔提供柔和的光亮。在她细心地安慰下,朱慈烨已经沉入梦乡。她凝视着自己的丈夫,见他在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这些字中,大多数她都能辨认,但还有一些字,她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似乎是一些字的变体。
    比如,她注意到“孙”似乎是“孙”的变体,“变”字与“变”字似乎可以通用,同样的还有“贫、称、刘”等数十字。这些字虽然字形不同,但意思应该是相通的。而且这些字的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学习和掌握。
    “这难道是夫君自创的?”她望向朱由榔,眼中充满了惊讶。这些日子以来,夫君给她的惊喜实在太多,若不是她一直陪伴在旁,她甚至会怀疑朱由榔被一个长相相似的人替代了。
    王少姬心中充满好奇,她轻声问道:“夫君,这些字是您新创的吗?它们看起来与我们平时所用的字体不同,却又似曾相识。”
    朱由榔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到王少姬钦佩的眼神,他不禁心旌荡漾,决定据天功为己功。
    “对不起了,创造简体字的各位大神,从现在起,简体字就是我创造的了。”
    朱由榔微微一笑,回答道:“少姬,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字的确是我根据现有的字形简化而来的。我想,如果能将文字简化,让更多的人容易学习和书写,岂不是一件好事?”
    王少姬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夫君总是能想人之所未想,这简化字若能普及,定能让文化更加昌盛。”
    她顿了顿,又关切地说:“但此事非一日之功,夫君还需注意休息,莫要太过劳累。”
    朱由榔轻轻握住王少姬的手,感激地说:“有你在身边,我便无所畏惧。我们一起努力,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他决定趁热打铁!
    朱由榔拿起炭笔,在纸上流畅地写下了“0、1、2、3、4、5、6、7、8、9”这十个简洁而清晰的数字,并逐一向王少姬介绍它们的发音和意义。
    王少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好奇,她如同发现了宝藏一般,急切地问道:“这些神奇的数字也是夫君发明的吗?”
    朱由榔微微一笑,这次,他没有故作神秘,而是摇了摇头,开始向她讲述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历史。他告诉她,这些数字源自古代印度,后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最终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虽然它们没有被大规模运用,只有少量的人使用它们,但它们的高效和便捷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王少姬听得津津有味,她惊叹于这些数字的奇妙,也对朱由榔的博学多识感到钦佩。她意识到,这些数字不仅仅是计数的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接着,朱由榔又将他那为数不多的英文知识也抖搂出来,他用简单的英文单词和短语,向王少姬展示了另一种语言的魅力。他告诉她,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了解不同的语言,就能打开通往不同文化的大门。
    这一夜,在朱由榔的夸夸其谈和王少姬的惊呼声中度过。
    ……
    自那惊心动魄的“偷天换日”事件后,百户李昂便如人间蒸发般,杳无音讯。朱由榔深感不安,他担心自己的计谋败露,从而连累李昂,为此他自责不已,久久无法释怀。
    而文华殿的守卫却增加了一倍,大臣们想见皇帝都被士兵阻拦在外,一时也束手无策。
    五月,李昂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值守的岗位上。朱由榔心中那块悬而未决的石头,终于落地,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
    当夜,文华殿中突然传出消息,朱由榔身患急症,情况危急。李昂闻讯,心急如焚,别无他法,只得再次寻找太医,为朱由榔精心诊治。
    文华殿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殿中仅有朱由榔、王少姬和李昂三人。朱由榔半卧在龙床之上,眼眸微启,凝视着面前如松柏般挺拔的李昂,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李昂,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只因朱由榔的一次小小善举,便不惜一切,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从水火中救出。这份忠诚与勇敢,令朱由榔感动不已。
    朱由榔心中暗暗发誓,若有一日,自己能够复兴大明,重振江山,必定不会亏待这位忠良之臣。
    据李昂所述,他此次随孙可望出征,途中“不幸”遭人暗算,身中奇毒,无法继续前行,只得就地寻医治疗。
    他精心布置,让亲信假扮成自己,留在当地以养病为名,以掩人耳目。而他自己,则身披星月,穿越重重险阻,前往康国公李定国处求援。
    李定国接到信后,有些为难地对李昂说道:“并非我不明大义,只是一旦刀兵相见,唯恐清虏趁机卷土重来!当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
    李昂无奈地点了点头,只得匆匆赶回安龙。
    李昂接着说道:“臣部下共有精兵百余人,皆是臣的亲信,而且臣近日还秘密联络了一些忠于陛下的大臣、将军,他们都愿意与臣一同举事。安龙城内的千余守军,半数已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等到起事之时,叛贼猝不及防,必败无疑。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以报圣恩!”
    朱由榔却沉默不语。
    在他的记忆中,他对李定国一直怀有崇高的敬意。李定国不仅军事才能出众,在野战中曾一举击杀两名清朝亲王,还以爱民如子、军纪严明而闻名,在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毫不夸张地说,李定国的行军打仗能力堪比汉代的韩信、唐代的李靖、宋代的岳飞以及本朝的徐达。
    然而,李定国所处的时代,南明国力衰弱,舞台有限,限制了他的发挥。他面临内忧外患、国力衰微的困境,致使其才华难以充分施展。但即便如此,李定国仍忠心耿耿,以一己之力,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
    倘若历史能给予他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换一个时空背景,李定国定能如历史上那些名将般,大展宏图,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的名字将与那些历史英雄豪杰一起,被铭刻在史册上,成为后人敬仰和追思的对象。
    就目前而言,只有李定国和刘文秀能与孙可望一较高下。他们三人皆曾是原大西军“四将军”之一,尤其是李定国,这些年来,凭借着卓越的战功,他甚至隐隐压过孙可望一头。
    此外,自从归顺大明后,李定国对朱由榔忠心耿耿,始终如一。若非顾忌内部分裂,他绝不会任由朱由榔一直被软禁在安龙府。孙可望这段时间未直接取代朱由榔,很大程度上也是忌惮李定国的威望和实力。
    听了李昂的汇报,朱由榔与王少姬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朱由榔心中既有对李昂的感激,也有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朱由榔缓缓开口道:“李将军忠勇可嘉,朕心甚慰。但孙贼势力强大,安龙府守军众多,单凭将军之力,恐怕难以一举成功。朕担心的是,一旦进攻受阻,反而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内乱。”
    王少姬点点头,她明白朱由榔担心自己及眷属的安全。她轻声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将军虽勇,但叶应桢也非等闲之辈。我们还需从长计议,谨慎行事。”
    李昂微微颔首,沉声道:“陛下、娘娘所虑甚是。末将已与诸将军商议,决定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我们计划在五月十日之前,先派遣小股部队袭扰安龙府周边,制造混乱,分散守军注意力。同时,末将亲率精锐部队,绕道安龙府后方,出其不意,发动突袭。”
    朱由榔闻言,仍有疑虑,点头道:“此计虽妙。只是,将军势单力孤,风险不小。朕担心叶贼会有所察觉,提前设伏。”
    李昂微微一笑,信心十足地说:“陛下放心。末将已在安龙府内安插了内应,随时为我提供情报支持。况且安龙城内百姓皆心向陛下,兵士多被孙贼蒙蔽,待我军兵临城下,必是势如破竹。”
    说话间,大夫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