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柴进的人事安排
作者:万人丛中一回首   夺宋:水浒也称王最新章节     
    并没有让有些头领们担心太久,柴进身体好转时,王伦便召集了众头领齐至聚义厅。
    看到众头领都到齐了,王伦便说:“今日有两大喜事,一则柴大官人病好,二则山寨又添三位头领。”
    便先请了柴进上来,说:“蒙柴大官人看顾,山寨蓬荜生辉,便坐一把交椅,出任掌管邀接外交头领一职,兼参赞山寨事务头领。”
    一众头领们便齐声喝彩,有几个头领对视一眼,都放下心来,若王伦要将寨主之位让出,他们自然是要出言竭力反对的。
    柴进这个职务,在现如今的梁山山寨,可以说就是一个摆设,只是说出去时,向外人介绍,说这位乃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增显一下门面罢了。
    故而王伦给他加了个职务,可以参赞山寨事务,这就是有了实权,但却偏向民事而非军事,这在眼下的山寨内部,就很稀缺了,因此也无人出来反对。
    柴进对王伦的安排也很满意,人生大起大落来得太快太刺激,他并不是那种有野心的人,对人生的规划也很模糊,能够劫后余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王伦又将蔺仁邀上台前,先介绍了一番,便说:“如今我山寨也聚了三四万人的规模,好似一个热闹的城镇了,便请蔺仁蔺节级,出任头领,坐一把交椅,协助孙定兄弟,将监狱牢城管理妥当。”
    正如王伦所言,山寨人丁愈发兴旺,那么配套的管理机构就该设立起来,这些都涉及到民事,以蔺仁的能力,应该能够胜任。
    蔺仁便谦虚地四面作揖,孙定最是高兴,这样一来,他就不是个孤家寡人了,毕竟裴宣主管军法,跟他还不是一个体系的。
    王伦又招招手:“铁牛,你来!”
    李逵就喜笑颜开地跑到台前,王伦便说:“李逵前后数次随军出战,担任鲍旭兄弟的副将,这一次又与高廉的飞天神兵硬碰硬,敢打硬仗,且亲身下井,将柴大官人救出,功劳累积,提为头领,也坐一把交椅!”
    没有了宋江的影响,李逵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性子,肯听劝,又没气性,更兼粗豪爽利,外带自来熟,故而山寨头领们不能说都喜欢他,至少不讨厌他。
    李逵便作了个罗圈揖,笑嘻嘻地说:“小弟见过各位哥哥!”
    实际上梁山山寨对“哥哥”这一称呼,不是序年齿,而是看资历,头领们对王伦的称呼,也并不完全都是“哥哥”,就好比王进与张老教头,年纪大一些,尊一声“寨主”,王伦也从不介意。
    鲍旭在座下,笑得格外开心。
    介绍完毕,王伦就举起酒碗来,说:“此次打破高唐州,山寨所获颇为丰盈,兄弟们且先满饮此杯,一来欢迎三位头领,二来庆祝大捷,恭祝山寨事业,蒸蒸日上!”
    众头领都欢呼了起来,试问哪个国人,不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场面呢?
    酒宴结束,山寨的一切再度步入正轨,王伦却得汤隆来报,说到:“哥哥,在高唐州甲仗库缴获而来的三百领铁甲,多不堪用,甲叶多有锈烂的,二千余领皮甲,也多有虫吃鼠咬的,能用者十不存六。”
    “缴获的刀枪,样式繁多,却有一半需回炉,小弟这里,还得寻二十人到铁匠铺那里做帮手!”
    王伦知道汤隆说的是实话,因蒋敬将缴获造册报来时,他看得都十分头疼。
    单单在“长兵器”这一目录下,就记载了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鸦项枪、短锥枪、笔枪、拐突枪、钩竿枪等十余种,又分骑兵用、步兵用、攻城用、守城用等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各种用途。
    王伦甚至还看到“突火枪”,顿时大喜,当即调来一杆,看过后大失所望。原来这并不是发射铁丸的那种火药枪,而是在寻常的长枪枪头处,缚一个装了火药的竹筒,战斗时先点燃后刺杀,有些实战用途,但用处不大。
    又有长刀样式六七种,短兵器十余类,抛石机三类,总之我大宋朝的兵器,就突出一个重点:花样繁多。
    不同的作战环境、作战目的,用不同的武器,这种军事基础常识王伦还是知晓的,但我大宋朝恨不得将秦汉以来华夏发明改进的兵器种类,都收拢个遍,这就是太扯淡了。
    故而王伦最看重的自高唐州的缴获,却是弓弩。大宋朝至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在热兵器出现的前夕,将冷兵器尤其是抛射类的弓弩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不像唐朝巅峰时期军队携弓箭率达到了夸张的120%,大宋军队中,弓弩手大约占据总兵力的六成,故而从高唐州那里缴获了二千五百余张弓,五百张弩,并箭矢无算。
    王伦打算也学习唐朝,不刻意追求士兵抛射弓弩时的命中率,而是追求对战场的覆盖率,这种土豪一般的打法,大概也就强汉盛唐能够做到,但至少是王伦追求的一种方向。
    若按照王伦这种思路,那么梁山步兵的各兵种,都是要为弓弩手服务的。
    这并不是王伦害怕肉搏战,而是他渐渐摸清楚了冷兵器时代作战的特点,两军对垒之际,只要将敌军第一波冲锋的士兵用远程攻击尽可能地消灭,不但打击了敌方的士气,还将敌方敢战的彪勇之士先干掉一部分。
    于是王伦便对汤隆说:“愿意上山的铁匠着实不多,你那里仍旧先培养学徒,我请柴大官人给你挑选帮手,你那里多教一个工匠出来,我这里就记你一份功劳!”
    汤隆得了王伦的话,便拱手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