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讲武堂(一)
作者:一苇河广   大明:朕有近卫师,五年必平辽最新章节     
    神武元年正月初十,郭可阳收到了近卫师剿灭黑龙山土匪的详细战报。
    黑龙寨土匪六百余众被歼灭,其中当场斩杀二百余人,俘获四百余人,匪首刘地狗被一连连长罗长风当场斩杀。
    另外还有众多缴获,已由监军官清点造册,准备全部押回京师请皇帝处置。
    近卫师除了两名士兵受了轻伤,其中一名还是被爆破寨门时落下的石块砸中肩膀受伤,其他并无伤亡。
    郭可阳对于自己装备精良的近卫师能够剿灭这伙土匪,本就毫无置疑,但是当看到详细的战报时,还是兴奋异常。毕竟这可是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部队,所经历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战斗。自己前世虽然带过兵,但在和平年代也从未经历过实战,现在怎能叫人不兴奋。
    此战中只有一营真正经历了实战洗礼,二营只是充当了预备队和警戒任务。毕竟山地狭窄,两个营实在难以展开。
    郭可阳便命令给孙传庭,让他带领二营在京西的太行山一带继续剿匪练兵。令卢象升带领一营火速回京,务必在正月十五之前回到京师。
    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一营去做,燕山讲武堂第一期的招生在正月十五就要开始了。
    据东厂报告,年前便已有近千名从全国各地来京,自称要报名燕山讲武堂的年轻人,住在京师的各处旅店中。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能招到多少新生,郭可阳还是准备将一营做为教导队,来训练这批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近卫师新苗子。
    大明自永乐时起,从正月十一日开始,其后十天都为元宵节假期,在这段时间里各地会解除宵禁,百姓在夜间出行玩乐将不再受到限制。
    此后的近两百年中,这个假期制度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元宵节也成为了百姓一年中最期盼的日子。
    神武元年的正月十五这天,北京城除了各大市坊,有一处地方比往年格外热闹,此处正是十王府大街。
    一大清早,就有大批的青年男子涌往十王府的大门,街上成群结队,少说也要有一千多号人。负责巡街的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早已接到通知,加派了人手在十王府大街维持秩序。
    十王府大门前,一溜摆了十张桌案,桌案后面坐着的是近卫师一营的军官。今天他们要负责筛选录取那些报考燕山讲武堂的年轻人。
    近卫师一营经历了四天急行军,于昨天下午赶回了京师。卢象升立刻被皇帝召见,向其安排讲武堂的招生事宜。
    说是讲武堂,其实根本就不是军校!
    因为建立一所军校所需要的资深教官和大量学习课程,郭可阳根本就没有。
    郭可阳最初将其命名为讲武堂,只是图一个好听的名字,好吸引那些在这个时代算是文化人阶层的年轻人来报考而已。说是带有欺骗性一点也不为过。
    郭可阳的计划是,就按照之前自己训练近卫师的流程训练这批讲武堂新生,至于文字教材就是自己编纂的各种操典和条令。
    说白了,这就是一支新兵集训队。
    不过要是硬说就是军校也说的过去,毕竟后世着名的黄埔军校前五期的学习时间,也就是四五个月而已,所学内容也都是紧贴实战而设置的训练科目,而将星辈出的也基本上都在这前五期里面。
    真正的将才从来不是靠军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实战检验中拼杀出来的。
    学制长短并不太重要,只要这讲武堂第一批的“知识青年”能够扛过去四个月的新兵训练,郭可阳坚信,在以后的实战中一定能够诞生大批优秀的将领。
    这批大明的知识青年们,现在还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正都兴致盎然地在十王府前排队等候面试挑选。不少年轻人,还满脑子将来能够封侯拜将、建功立业的幻想。
    这所新办军校的面试通过标准,简单的有些令人发指:一能背诵默写千字文,二赤脚身高不低于五尺且无残疾,三年龄十五至二十二岁之间。
    十王府现场只考察身高和年龄。
    身高测试就是现场立了一个五尺高(一米六)的竹竿,只要比竹竿高的就通过,因为招生布告里早已写明条件,面试者绝大多数都能达到。
    至于身体是否残疾,面试官只要看四肢健全、行走正常的也都通过。
    而年龄审核就更扯淡了,有官府开证明的直接通过,没有证明的,面试官看对方面相只要不是明显的过了三十的,也一律通过。
    之所以选拔过程这么宽松,乃是因为这是皇帝专门给卢象升交代过的。现在的大明文贵武贱,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人愿意来参军已经实属难得,郭可阳可不想要求太过苛刻把人家拒之门外。
    所有通过面试的年轻人,每一百人为一队,由近卫师一个班的士兵带着,步行到钓鱼台军营参加文化考试,就是每人一张纸一支笔现场默写千字文。文化考试比较严格,千字文必须一字不差的默写出来,且错别字少于十个的才能通过。
    李若琏跟在前往钓鱼台军营的人群里,准备去那里参加文化考试。
    李若琏今年其实已经二十四岁了,超过了最大二十二岁的年龄限制,私下里花钱在官府改了年龄,才得以通过了面试。
    李若琏的哥哥李若琳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若琳因为参与给魏忠贤建生祠,在崇祯元年列入钦定逆案,被判了个徒三年输赎为民,就是三年有期徒刑但是可以花钱保释的意思。
    因为神武皇帝没有像崇祯那样,肆意攀连扩大打击面,李若琳的小问题就被放过了,现在还是呆在翰林院里。
    皇帝刚即位发布讲武堂招生布告的时候,李若琳便觉得这对自己弟弟李若琏是个难得的机会。
    李若琏从小便喜欢练武,这主要还是受他们父亲的李世茂的影响,李世茂是万历二十六年的武进士,对他们管教严格。只是李世茂空有武进士的身份,却一直不得志,到死也没有机会建立功业,引为毕生遗憾。
    李若琏年轻时就有一股子游侠的气质,喜欢四处游历,还曾跑到少林寺与武僧比武。又喜欢读兵书韬略,梦想能继承父亲的遗志建立功业。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若琏会在崇祯元年考中武进士。后来又被选入锦衣卫,并在大明亡国时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自杀殉国。
    但是现在李若琏的命运,已经在他不自知的情况下彻底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