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苦难,铸就了金凯枝的性子
作者:晋秦客   我从异乡归来最新章节     
    眼看着小天骄一天天长大,金凯枝的内心是愉悦的,虽然忙于公司的事让她和孩子聚少离多,但是只要有时间她还是尽可能出现在孩子面前,特别是婆媳之间关于小天骄的育儿观并不像别家那样剑拔弩张,反而是十分合拍,这也让金凯枝放心。
    这些年由于连接祖国南北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陆续建成通车,金鸡岭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当地政府有关人员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楚冲在外办公司,所以登门拜访,希望他能回乡为经济发展出一份力。楚冲和金凯枝说起这事,金凯枝有些犯难,一来公司刚在荆阳市站稳脚跟,不宜再挪动;二来金鸡岭经济形势再怎么喜人,也不过是乡镇级别的体量,中小企业还可以,但是对于红晴集团来说,就犹如远洋巨轮开进了小河沟,两口子商量的结果便是,先设立一个农产品初选厂,把不合格产品从源头杜绝,至于以后要不要扩大规模,就看市场的变化了。
    厂子定位为农产品订单种植与收购,接下来就是谁来管理这个小厂的问题,楚冲说可以先把消息发出去,然后看看谁申请接手这个任务,优中选优。金凯枝说可以开个会讨论一下,不过她的意见是把帅师师调过去,如果她不愿意接受,再选别人。楚冲最后说媳妇就别再操心了,他回公司以后定下名单再汇报。金凯枝又叮嘱说领导目前不能用当地人,而一般工人可以考虑金鸡岭附近几个村的农民。
    楚冲走后,金凯枝一边哄孩子,一边在心里梳理金鸡岭有哪些项目可以用来开发。别看她不是金鸡岭的原住民,但是她对这里的情况摸得比楚冲知道的要多得多,楚冲就仿佛是上门女婿,为此婆婆没少奚落儿子,可也改不了他的性子,婆婆只好转而和儿媳保持高度一致。
    金凯枝知道对于居家生活来说,吃水是少不了的,可是金鸡岭由于地势原因,再加上传统习惯问题,一直没有建设自来水工程。金凯枝觉得办个自来水厂也不错,只是这资源必须国有控股,岂是自己这个民间资本能够介入的?只是想想而已。
    她听婆婆说过,婆婆小时候在东北生活,由于一年里将近半年天寒地冻的,所以家里的井也就有些别致。就说家井的位置吧,并不挖在院子里,随便去一户人家,要想找到井就得登堂入室。没错,东北人家的井都打在屋子里。老式的住房布局是这样的:一拉溜儿三间屋子,东西间住人,中间的是过道兼厨房,两户人家共住的,就有两套灶台,水井就在屋子的北墙前边。夏天还好说,最难熬的是冬天,别看水井已经挖在了屋子里,可是一不小心还是会冻个结实。
    家井井口不是很宽,也就是刚够一个小桶上上下下,熟练的打水者在往下放桶的时候,会把手放到辘轳上,并不是实按,任由辘轳咕噜噜转动,等听到下面“扑通”一声,知道那水桶已经下到了水里,稍停一下再一口气把水桶摇上来,再倒入旁边的水缸。婆婆小时候有一回淘气,趁大人不在家往井里扔了好些绿豆豆,在外劳累一天回来的妈妈想起做饭时,打一桶水上来,水上飘着绿豆豆!扔了不要!再打一桶,还是飘着绿豆豆,还不要!爹回来见此情景,眼一瞪问谁做的事,她想着抵赖,却不料家里的黑狗摇着尾巴围着转,爹操起笤帚把她好一顿揍,一边打一边说:“家里除了你没别人,好事不干学会作妖了……”然后扔了笤帚淘井去了。
    淘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比如家猫掉进去或者小孩子往井里扔了脏东西,都要淘井,也就是把井水打干净,让它重新涨满水为止,这个过程挺累人的。
    讲究一点的人家会给井设计一个盖儿,主要是防止灰尘落到井里,干净倒是干净,可是随之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有一回亲眼看到家猫追一只耗子,耗子慌不择路爬上了井盖,猫纵身一扑正好抓到了耗子,也就在这时井盖儿承受不了一扑的力量,一仄歪就双双掉进了井里……连忙续下水桶想着让猫抓住桶沿绞上来,结果半途猫力用尽又掉了下去……那一回把死猫捞上来以后,又连淘了两遍水才结束。后来大人干脆把盖安上锁,用时打开,不用了就牢牢锁死,倒是省了不少事。
    井水是恒温的,冬天温温的,到了夏天又凉丝丝的,所以婆婆小时候放学回来都是舀一碗凉水一口气喝光,也没有闹一回肚子,不像现在喝生水简直是拿命开玩笑,真不知道是身体退化了还是水有问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这水金贵着呢!井滋润着人们的生活,也熏陶着人们的精神。邻里之间的感情似乎全靠了这一口井水,互相帮衬克服一下暂时的困难。如果邻居老人遇到了吃水困难,就会得到附近人家的帮助。这任务往往派给半大孩子,他们便乐呵呵的把老人的水缸打满,然后顺便扫扫地,老人杂乱无章的生活就会有声有色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家里做了好饭,先想着给老人端一碗去,老人高兴了就会拿出藏了好多天的糖果什么的答谢,但多半会被拒绝,因为孩子们知道老人的不易。
    这是婆婆见过的异地的井,金凯枝觉得在金鸡岭挖一眼井并不费事,所以村民对于建自来水厂一点也不积极。
    金凯枝所学知识全都是凭着自己的韧性学来的,从正规教育程度上,老公比自己强多了。
    金凯枝偶然从收音机里收听到李野默播讲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便入了迷,可是又不能耽误学习,就把首播和重播时间都牢牢记住,赶上哪个时间听哪个时间的。尽管如此也只是听得断断续续,毕竟更多时候和上课时间冲突,那时就想如果能买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该多好啊!
    这本书以孙玉厚的两个孩子孙少安和孙少平的情感纠葛和奋斗经历为主线,将一个时代各种人的生活挣扎及憧憬娓娓道来。孙少安守家创业,从茫然无措到目标坚定,白手起家历尽波折,总算苦尽甘来带领乡亲走上富裕路;孙少平外出谋生,见惯人情冷暖,最终凭借坦诚闯出自己的天地……
    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老师再三禁止看课外书,但是同学们总能找到共同的话题。比如男生讨论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女生则对三毛席慕容钟情异常。不过对待《平凡的世界》则是全体“中毒”,班里好多同学下课以后都在谈论书中情节及下一步人物命运走向,别管是读后感相同惺惺相惜或者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都会握手言和。在繁重的课业任务间隙能够有共同的谈资松懈紧张的神经,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家在县城的同学得意洋洋告诉大家自己已经买全了三本,一瞬间便收获了一大片崇拜的目光。
    金凯枝羡慕之余更加渴望自己也能拥有,只是有两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一个是书店没有熟人,缺少购买渠道,再一个就是钱的问题。只要不惜力,前一个问题也好解决,那就是勤跑腿,为此把县城转过来一遍,甚至在临近的几个县市书店报亭前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那段时间有了空闲就出发,午休两三个小时,就骑车赶往城里,来回八十分钟不嫌累,也是年轻毫无畏惧,换到现在估计得半途而废。
    至于书钱的筹划,省吃俭用积攒了一些,可是购买整套的就差得太多,于是想起了合买,可是又发愁到哪里找合作的书友呢?那时没有网络可以求助,随便往墙上贴信又抹不开面子,还会被人误会成垃圾,所以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在县城文化馆学习时遇到有类似想法的外校文友,这才一块儿赶到书店买齐了《平凡的世界》。
    那一刻,她感觉天空是前所未有的湛蓝与辽远,低下头来贪婪捧读书籍的时候,再也不会担心书店工作人员抛来的白眼了。只是合买的文友对她的表现颇有微词:“你个喜新厌旧的家伙,我还在你身边呢,也不说声谢谢……”
    随后的日子里双方只能依靠写信沟通阅读感受,刚开始是纯粹探讨《平凡的世界》,后来慢慢的加进了日常生活中的感叹,比如本来讨论郝红梅偷手绢事发,不知不觉就转到身边某同学因为偷东西被开除的事……把书中情节和现实对照,这大约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后来由于家庭原因,金凯枝离开校园,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去大连轧钢厂干活,裁钢板,拖钢筋,粗重的活一样样干过来,很难有歇息的时间。这时候就会想到孙少平在煤矿上班的生活,虽然工种不同,但是至少让她深切体会到理想和现实碰撞之后的痛楚。校园的豪情壮志就像废钢材,原本是车船上重要的部件,可惜各种原因造成的报废使它们等待回炉改造,然后以钢筋的模样走进高楼大厦……
    只有锅炉或者轧机需要维修时,厂长才会给工人们放上一两天的假,几个工友便商定赶海回来聚餐一回。海,并不遥远,骑车个把小时就能看到,就随意停下车急切扑上沙滩寻找海货,什么蚬子海螺逮到了就统统装起来。
    工人们的要求并不高,能按时发放工资,偶尔小酌几杯足矣。实际上就连这些都是奢望,更多的是无休止的加班,老板还动不动以扣工资威胁,这可倒好,工资没见影就扣得所剩无几,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把真实的钱拿到手。
    挣扎着做工,只为了家中那一份希望,所以辛苦点也无所谓。午饭后有一段时间空闲,别人是打牌吹牛打发时间,而金凯枝安静的坐到晾台上构思并不算成熟的文字:成熟的钢筋滑过晾台/生活从此脱胎换骨/高楼大厦崛起/那是我在拔节……我所有的业余生活都被文字填满了,工友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写写画画不当吃喝,简直瞎耽误工夫。对这种偏见她并没有据理力争,因为无论什么结果都将毫无意义,有那费口舌的时间不如修改文字来得实在。生活本就不易,又何必让自己生气?
    是的,正因为生活的不容易,所以才要苦苦挣扎,不管是情感上还是事业上,只要努力过,哪怕最后仍是一无所获,但是有了刻骨铭心的经历,才会让人加倍珍惜自己拥有的甜蜜。
    再后来的事,我们就都知道了,先是被拐卖,后来又连遭家庭变故,这一切的一切,伤害着金凯枝的同时也磨练着她的意志,她才会一次又一次从废墟上站起来,与其说她创造了公司,不如说生活逼迫她走向成功。
    ……生活经历的不断更新,让金凯枝深刻体会到了活着不容易,也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喊出的声音那样: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生意场上的拼搏让她学会了所谓的圆滑,虽然她本心并不愿如此,可是生活容不得她做选择,只能违心的随声附和,就像这次金鸡岭的领导一声召唤,她必须做出样子来,如果她拒绝当地领导的邀请,那么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加难过。
    老公拿不定主意,所以只好让她决定,虽然勉强的答应下来,但是后续建厂才是更麻烦的。
    儿子的小手伸过来,一下子把金凯枝刚写了一半的计划书扒拉到地上了。
    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她凑到屏幕上看了看,原来是张红打来的,她能有什么事呢?金凯枝犹豫了一会,还是接通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