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485章 大舅妈帮忙
作者:爱吃秋葵煎蛋的龙安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乐最新章节     
    招生简章拟定好,她也要回去准备毕业答辩了。她的论文已经通过,只剩最后一蛄蛹了。
    回去的时候,要去接被四舅舅捎到婆婆家的闺女,顺带着过去看了眼四舅妈。
    邱玉玲到的时候,大舅妈正张罗着准备回呢。
    “玉玲来啦?还想着不一定能见着你呢,你看你四妗子,给我张罗了多少的东西。
    来的时候甩俩手就来了,回的时候大包小包的,不知道的还当我要把她的家给搬走呢。”周红芳嗓门不低,说话爽朗,见着邱玉玲,不待过多的寒暄,就紧着给弟媳表功劳了。
    姥姥也从上房出来了,“玲玲娃回来了,你爹妈那边咋样?你哪天走呢?到时候叫你四舅送你。”
    一连几个问题,邱玉玲一一作答,不管是舅妈还是姥姥,哪个都没冷落。
    “瞧我,光顾着说话了,娃回来都没叫进屋喝口水,娘,你和鸽子还有玉玲先进屋,我去把老四带过来的葡萄一洗。”
    周红芳撇下手头正装了一半的口袋,风风火火的就钻进去了灶房。
    邱玉玲跟着两人进了上房,姥姥也是许久没见自家外孙女了,又重新细细碎碎的问了遍她自己如何的话?
    “挺好的姥姥,我这会儿是赶回去毕业答辩呢,家里那头啥都好着呢,南南她爸调到那边研究所了,我自己还是得几头跑,不过没事儿,火车方便着呢……”
    “那大树他们呢?”孩子长大了,可在老太太眼里,还和以前没啥两样,手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孙女的手。
    “三哥工作也有着落,以后多半就是在那边生活了,三嫂是三哥单位的子弟学校接收过去了,他们两个人倒是不叫人操心。
    不过姥姥,我爹娘在那边也有着落,最近天热,等下个月天儿转凉了,我回来接您,您也去感受感受首都的热情。”
    关于爹妈的部分,邱玉玲没有说太多,只是囫囵的说了下,两口子闲不住,淘换着卖个鸡蛋干菜什么的,反正能从乡里收到啥就卖啥。
    姥姥也没多想,以为闺女在那边,也还是干的是吃苦耐劳那一套,“你娘也能干,走到哪儿都闲不住,我就不过去裹乱了。
    你四妗子这头好了,我就和你大妗子一块儿回去老屋,这人一老啊,念根儿的很……”
    老话都说七十古来稀,姥姥十八岁时候生的她娘,李青梅又是三十三上有的她,她今年虚岁都二十九了,算下来老太太也得八十了。
    尽管她觉得姥姥的日子还长着呢,可老太太自己却一天比一天念家了。
    邱玉玲只说叫她先和大舅妈回乡里转悠转悠,“冬天了您去我那儿,到时候叫大妗子陪着,楼房上有暖气,人少受罪的多。”
    大舅家的哥哥姐姐的,也都安置好了,有了着落,大表哥李英俊和表姐李英芬新房都分在了武市,就是不住她那儿,大舅妈也有安置的地方。
    他家小表哥就更有出息了,他没结婚也就没牵绊,计划明年毕业就能直接进了京市农业局里,按合同返还了厂里四年的资助和少量的返厂违约金即可。
    为这事儿,大舅和大舅妈专程给她解释了一通,两人俱是一副对不起她的模样。
    邱玉玲好说歹说,才打消了他们的负疚感,还是那句话,返厂协议只是保障,但不是约束,不论是谁,有了更好的出路,都是好事情。
    没道理厂里的知青回来的寥寥无几她都不计较,反倒是自家亲戚跟签了卖身契似的不撒手了?
    几个人围绕着家长里短,絮叨了一阵,邱玉玲给姥姥留了二百块钱,正好在两个舅妈去厨房忙活的时候干的。
    姥姥推着不要,“这是干啥?我又没花钱的地方,我娃年轻、四处奔走呢,用钱的路数多,听话,装回去。”
    “姥姥,您就收着吧,您收着我心里头才不惦记,想吃啥吃啥,想穿啥就穿啥,别心疼,花完了还有我呢。”
    “什么有你呢?”李青桐一挑门帘进来了,“哟,邱厂长这么有钱呢?出手还怪阔绰的,咋?看不起你舅啊?舅的老娘啥时候叫你养了?娘,还给她,咱有儿子呢,不靠外孙女!”
    姥姥没好气的看了眼这没正形的儿子,“你也不小了,玉玲也大了,说话还这么没个谱儿的。”
    “娘,您咋听不出来呢,我这不是替您心疼她么,叫她拿回去自己花还不好的呀?”嘴上这么说,但脑袋还是乖乖凑过去,叫老娘呼了一巴掌。
    邱玉玲幸灾乐祸的笑他,“该,一点儿大人样儿都没有!”
    “四舅,我上回给你说的事儿,得往心里头去,另一个四妗子这回遭了这么大的罪,也该好好叫她保养一下了。”
    “知道,知道,对了,你说我要不要把几个小的,送你们枣花附小去念书去?”
    “用不着,这儿就挺好的,你们平日里对孩子们的学业多上点儿心,比择地方更有用。”
    “嗐,这不是电视里都夸你是教育家么?我寻思搁你眼皮子底下,不愁他们几个不成才。”
    “我又不天天在厂里头,几头来回跑着,能给你看住个啥?你听话,紧跟政策,把现有的几个好好教、好好养,比啥都强!”可愁死她了。
    一个四舅家,一个大哥家,她写信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说实话,也就这拨娃娃们还能赶上时代教育红利,只要肯好好念书,就能有不错的出路。
    哪像后世,大学生普及了,供养一个大学生出来,全家返贫不说,孩子还并不能保障有出路。
    从供给双方需求出发,她都觉得抓教育没错,别人家的她操心不着,自己家的,时不时带嘴唠叨两句,也省的日后吃苦。
    “那行,你是他们几个的大姐,有啥说啥,你替舅舅去说他们几句,他们都爱听你的。”
    可拉倒吧,邱玉玲截断了四舅舅的父爱外包,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谁生的谁管,四舅,我再跟你重申一下,是心理上重视,不是嘴皮子上重视。
    还有就是学得进去了就学,学不进去也没必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