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看地(二)
作者:重玖   状元来自垃圾场最新章节     
    在陈书记办公室喝了会茶,闲聊了几句,大家才把话题转到买地上面。
    李浩宇拿出了自家经营码头的许可证,递给陈书记:“书记,这就是我家码头的经营证书,已经承包了十多年了,现在也是响应政!府决定,我们是坚决拥护的,就等着政!府决定,提前解约了。
    但我家已经接触这行很久了,所谓行行有它存在的价值,行行都是为禾城发展做贡献,我们是一颗螺丝钉,政!府关照我们怎么做,我们肯定是听话照做。
    现在政!府叫我们搬迁,那我们肯定得听话啊,这不就找到您这里来了。
    得感谢我表哥和书记您呐,这边离市区不远,我们开回收站,主要目标客户还得是市区的那些单位、居民区,这个距离正好。
    我们也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扩大规模的,在市里属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地方是寸土寸金,不可能给我们多少地价钱也贵的吓人,这回就想着多买点地,一步到位。
    真的要麻烦书记您了。”
    陈书记抽了口烟,笑道:“招商引资是目前我们村最重要的任务。
    我跟你们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边经济的基础一向不错的,八十年代,我们是通过水八仙,就是茭白、茨菇、荸荠、鸡头米这些,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整个禾城、申城这些地方,几乎都是我们这里的水八仙,老百姓日子过得都不错的。
    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开始发展,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这里选择投资办厂的人比较多,渐渐地,工业、商业就都发展起来了。
    园区成立后,中心区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现在有很多国际大企业入驻,我们这里呢,不属于中心区,那些不够格入驻中心区的企业,在我们这里投资的不少。
    你们过来的时候看到了,我们这一片都是这样的企业,村里在乡里领导的指示下,也进行了拆迁,搞好了基础设置建设,所谓筑巢引凤吧,这几年发展得挺不错的。
    我跟你们实话实说,你们这垃圾回收站,我还真没看在眼里,收不了多少税的,但我管理的成本要的,对吧?还要我一块地,对吧?
    但这不姜总来了吗,姜总的面子,我还得给啊,是不是,哈哈哈。
    那我实话实说,村里工业区的那些地,起码五十亩起买,方方正正的,便于建厂房。你们不需要那么多吧?
    所以我考虑了一下,你们看。”
    陈书记说着指了指墙上的村工业园布局图说道:“这里,南面就是一条河,河再往南就是吴中区了,西面就是护城河,东面就是工业区人家老板的厂,北面现在空着,这是上面关照的,北面不能卖。
    这块地在图上看很小,而且是狭长的,东西窄南北长,一共15亩不到点,说穿了就是边角料。
    你们看要不要,要的话我们实地去看一看,不要的话……”
    他说着两手一摊:“这五十亩一下子买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工业用地,价钱不便宜。”
    李家众人随着他的话,都在看图上那块地,心里很是忐忑,这买地不便宜,到底是多少一亩啊?新建的两个区说是三到五万一亩,那是人家才开发,为了招商引资,定的价格比较低。
    这里肯定不止这个价格的,就算五万一亩,那十五亩就得要75万,乖乖,家里的钱就没了,接下去造房子、添设备的钱呢?
    至于五十亩一买,李家人都选择——想都不要想。
    周迎春讪笑了一下:“那什么陈书记,谢谢您对我家的照顾。能不能让我们先去现场看看?这图上看上去就是一个手指那么小的地方,有点想象不出来。”
    “行啊。”陈书记一口答应。
    类似这样的,他可见的多了,越是买地少的,越谨慎,那是全家身家性命都在这里了,可不得慎之又慎。
    于是大家都上了陈书记和姜文涛的车子,小汽车快,没一会儿就到了。
    我了个去,不仅荒凉,而且——就是个扔垃圾的地方。
    从村委出来,一会儿就到了一条两车道东西向的马路上,路南北都是工厂,这就是陈书记说的厂里招商引进的那些厂子,一路往西开到头,就到了这块地方。
    周迎春想到了一个情节,那裁缝店里的裁缝,拿了一匹布裁衣服,上衣、裤子的裁好,最后剩下手掌那么大一块多余的布料,师傅就随手扔在了一边。
    有人要做个扎头绳的,拿去;有人来讨块布粘鞋底的,拿去;有人说要补补丁的,拿去……
    这地就是这么个情况,只是这块“小布”现在已经被附近的那些厂当成了垃圾场了,生活垃圾、厂里那些废品,几乎都往这里倒了。
    陈书记有点不好意思:“这帮家伙,怎么倒了这么多垃圾。”又对几人说:“你们放心,只要你们买下这地,我马上联系环卫部门,这些垃圾请他们来出,费用村里出;我们还会出通告,让周边这些厂知道这块地已经有主了,不许再往这里倾倒垃圾。”
    李浩宇目测了一下,问陈书记:“书记,这里多少面积啊?”
    “东西45米,南北250米多点,好算点,就算15亩吧。”
    “这西面就是河了,夏天一过,这西面沿河的泥有不少要掉河里的,时间长了,这45米可能会越来越少的,能筑石驳岸吗?”李父问。
    “那肯定能的啊,”陈书记道:“到时候打个报告,我给你们批,但这成本就高了。”
    石驳岸很花钱的。
    李浩宇笑道:“成本高也没办法啊,不然靠着河造了房子,过两年塌了,那不得出大问题?”
    李家住岛上,筑石驳岸的活,岛上人会的很多,这活不难,还叫得到人来帮忙。
    “去市里的话,一定要走村尾那边?”周迎春问。
    这边往北都是荒地,拆迁后,大家的地都是村里的了,村里也不组织人种地了,就荒在那里,等着人家来买地。
    “最常走的路就是刚才过来那条,不过刚才你们可能没注意,我们走的是东西向的,中间有三条南北向的路的,都通向北面那条大马路的。”陈书记用手划拉着:“村里元旦后还会在北面修几条路的,这样方便大家出行。你们这属于最西边,出入肯定比其它厂要多走点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