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昭告天下
作者:谈花弄影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最新章节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太子的提议如何!?\"
    身为太子岳丈的常遇春,这个时候肯定要力挺,躬身站出队列道。
    \"臣认为太子的提议十分可取,陛下你是知道的,咱们南征北战,多少士卒断送了性命,哪些死了的还好,可哪些活着又身体残缺的士卒,生活十分艰难,只能靠朝廷发放的抚恤金而活。\"
    \"现在太子爷能给他们一份体面的生计,微臣觉得十分有必要。\"
    常遇春虽说有喜欢杀降的嫌疑,但是对自己的部下可是非常爱惜。
    当初那些跟着他走南闯北的士卒,因为伤残的原因不得不退出行伍,而朝廷那时又财政困难,给这些士卒的抚恤金又不足以养活他们自己,常遇春就会经常救济这些士卒,每年都会给这些士卒发放钱财和粮食。
    前面几年还好,常遇春在战场上获利颇丰,又有老朱给的赏赐,救济这些伤残,老弱士卒还不是问题,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常遇春这位开国国公,在钱财方面也顶不住。
    但常遇春一向说话算话,他曾答应过这些士卒,要让他们安享晚年,自己怎么能食言,就算把鄂国公府卖了,他也得兑现承诺。
    徐达也知道常遇春私下救济士卒的事,他又何尝没有这么做,底下的将士浴血奋战,替他们卖命,如果自己还不能让活下来的士卒善终,以后谁还敢跟自己。
    \"陛下,太子殿下的提议对朝廷建设极有帮助,又能解决地方军队的弊病,所以臣也附议\"
    徐达作为大明目前威望最高,职务最高的军队将领,他不仅能看到常遇春看到的,还能看到常遇春没看到的。
    太子爷设立军机处和内阁,目的在于防止朝廷文臣插手军队之事,没有朝廷文臣掌握着军队的后勤补给,军队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就可以放开手脚,再不用担心朝中文臣的背刺。
    历史上的岳飞大将军不就是被文官集团在后面背刺,不给军队拨发粮草,最后导致北伐失败,后世的这些将领,心中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顾忌。
    朱元璋心中也在暗自盘算,虽然朝中文臣无法插手军队事宜,但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却可以通过军机处,决断军机要务,这对皇权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有利于加强皇权。
    老朱眼神扫视了一圈底下百官,见只有武将一方有人出来附议,文臣一方好像积极性都不怎么高。
    \"善长,你以前管理军队后勤事务,后来又当过丞相总览天下政务,你来说说太子的提议如何?\"
    经过锦衣卫的一番刨根问底的搜查,居然没有查到李善长有任何的贪污之处,这让老朱心中大感意外。
    老朱点名道姓,李善长也不得不走出来说道。
    \"陛下,臣附议。\"李善长并没有多说其他,直接表示了认同。
    他太了解老朱了,别看老朱是在问他们看法,实则是在看朝中还有哪些人不是太子党的人,老朱心中早已同意太子爷的提议。
    朱元璋面无表情,缓缓说道。
    \"既然你们都同意太子的提议,那好,标儿你来拟旨。\"
    朱标屁颠儿屁颠儿的来到高台龙案旁,老朱起身让出龙椅,又把朱标按坐在龙椅上,\"你坐着写\"。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这回看了个真切,可愣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劝言,连方孝儒这种刻板遵循三纲五常,君君臣臣,子子父父的儒生也是不敢出声。
    朱标拿起龙案上的御笔,打开一卷明黄的卷轴,沾了沾名贵的墨汁,提笔写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老朱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随后瞥了一圈底下的朝廷大臣,开口说道。
    \"大明立国以来,朕励精图治,致力于巩固江山,惠及万民。然自胡惟庸案以来,贪官污吏蔓延,朝政不清,致使民怨四起,政令难行。朕深感忧心,遂广泛听取朝臣之言,反复思虑,决意废除丞相一职,以肃清朝纲,振兴国政。
    自即日起,废除丞相职位,其职权分散归于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各司其职,共同辅佐朕治国理政。各部尚书须各尽其责,清正廉明,若有失职懈怠,贪污腐败,朕必严惩不贷。
    同时,设立内阁,选贤任能,辅政决策。内阁成员由朕亲自挑选,务必忠诚廉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效忠国家。内阁各大臣需以身作则,体恤民情,竭诚为国,确保国泰民安。
    立军机处,选才任能,辅助军事。军机处成员也由朕亲自挑选,务必戍边御敌,保家爱国,效忠大明。军机大臣需忠于朝廷,以身为引,训练士卒,确保大明境内之安。
    此外,命锦衣卫继续监察百官,凡有不法之徒,必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以儆效尤,使贪腐之风不再蔓延。
    朕深知,治国之道,贵在严明法纪,清正廉明。唯有如此,方能长治久安,百姓乐业。
    兹令天下官员,遵旨而行。若有不从者,严惩不贷。望尔等尽忠职守,齐心协力,共创大明盛世。
    钦此!\"
    文武百官齐齐跪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谨记陛下旨意。\"
    \"平身!\"
    \"内阁大臣暂时由李善长,杨思义,方孝儒,刘伯温兼任,军机大臣由常遇春,徐达,汤和,李文忠兼任,你们可都是朕的心腹之人,朕不希望你们像胡惟庸那样.......\"老朱眼神幽幽的道。
    李善长,徐达等人连忙跪谢表达忠心。
    只有刘伯温欲言又止,自己好好的在司天监当着清闲的差事,怎么又被提到了内阁之中,但现在也不是他反对的时候,在朝堂上反对老朱,那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扫了老朱的面子能有好果子吃?
    所以刘伯温只能先行跪谢,然后无言的回到大臣队列。
    朱标奋笔写完圣旨,吹了吹还没有干透的墨迹,要说这圣旨的材质那是真好,无论是笔墨,还是卷轴都是一等一的材料,写上去的字迹,能保存百年之久,要不是受制于这卷轴,还能保存更久。
    等字迹干透,老朱接过圣旨看都没看,就递给刚进入内阁的方孝儒。
    \"把这份圣旨昭告海内,让百姓们都了解了解,朝廷是如何处理贪官的。\"
    \"遵旨!\"
    方孝儒接过圣旨,躬身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