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龙场悟道,心之所在
作者:码字如上坟   选择关圣帝君,被全班同学嘲笑最新章节     
    “呼......”
    修炼室的真炁情况暂时解决,詹台静轻呼了一口气。
    吕九龙嘴角也浮现出一抹笑意。
    要真有哪间修炼室里面的斩妖使,因为真炁供应不足的原因,导致养伤效果不佳,对他来说倒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詹台静刚才,调取的可是林末所在的,甲一号修炼室里的真炁。
    这对他来说可就太有影响了。
    先前林末在修炼室里的真炁消耗速度,已经表明了林末在修炼室里是在祭炼定海珠,并且初步完成祭炼的时间,都在五年以上。
    要真等到五年过去,黄花菜都凉了,吕九龙自然不用担心。
    不过吕九龙唯一担心的就是,林末身为战神传人,既然能那般轻而易举地收取定海珠,那是不是也有什么手段,可以加快祭炼的速度?
    要是真被林末用什么手段加速了祭炼进程,在他还没能突破仙人境的时候,就让林末成功炼化了定海珠,那纵然是晋升仙人之后,也难从林末手中把定海珠讨要回来了。
    不过刚才么,詹台静已经把林末所在甲一号修炼室内的过半真炁,都抽调出来分配给其他修炼室,就算林末真有什么可以缩短祭炼进程的手段,没有足够的真炁支撑,也是绝无可能使用出来的。
    此刻吕九龙只希望,那些在修炼室里养伤的斩妖使们,最好是能够慢慢疗养,把林末拖得没有一点脾气,锐气尽失的时候,祭炼定海珠自然就会更加艰难......
    ......
    时间渐渐过去,各个修炼室里的真炁分配情况,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一来是因为詹台静逐渐清楚了,各个修炼室里的斩妖使,所需要消耗真炁的多寡,二来则是因为度过了最开始的疗伤阶段,像是断肢重生这类非常消耗真炁的手段,已经施展完成,剩下的大都是需要慢慢疗养的创伤,还有平缓地补充体内真炁,所以总体上消耗真炁的速度,已经不再像最开始的时候那么迅速了。
    终于轻松不少的詹台静,也是忍不住将视线投向了甲一号修炼室。
    不知道......林末在里面有没有受影响?现在他的情况又如何了?
    ......
    ......
    甲一号修炼室内,坐于蒲团之上的林末,依然是闭盍着双眼,呼吸平稳,像是睡着了一般。
    握成拳头的手指缝隙里,却有莹莹清光泄出。
    先前的林末,只感觉刚才如同梦境的世界扭曲消散,又回到了那个黑暗空间当中。
    本以为这是即将梦醒的征兆,却发现无论如何使劲睁大双眼,都还是无法驱散眼前的黑暗。
    耳畔更是有“滴嗒滴嗒”的水声,忽远忽近地,像是催命一般不知停歇地响起。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流逝,林末焦躁的心境逐渐平复下来,心中也终于生出一道明悟——
    这不是梦!
    或者说,就算这是梦,也是和先前所经历的,那段陌生而又真实的人生一脉相承!
    生于龙泉,12岁遍诵群籍,立志成为圣人。
    16岁,对着竹子格物致知,七天七夜不吃不喝。
    ......
    如此种种经历,这段人生到底是谁的,已经显而易见!
    正是他第三次所契约到的英灵,王阳明的人生!
    那么此时的黑暗、水声,既然不是梦的话,也应当是和王阳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林末使劲回想有关王阳明的经历,忽然想到这样一段记载。
    那便是王阳明悟得儒家入世有为的思想之后,终于考取进士,任兵部主事一职,正以为自此意气风发,从此建功立业,最终成就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之道时,却不想因为反对宦官,被贬到极为偏僻荒凉的贵州龙场,当一个负责迎来送往、传递信件的驿丞。
    那时的贵州,尚且是一片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不但人迹罕至,偏僻荒凉,充满着毒虫瘴气,就连仅有的一些本地人,讲的也是当地方言,王阳明根本无法与他们沟通。
    甚至就是属于王阳明属地的驿站,也是年久失修,连住人的功能都丧失了。
    再加上水土不服、缺衣少食种种困难,可以说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被贬到这里来的人都是九死一生。
    王阳明只好找了个天然溶洞居住,并且自己开荒种地,闲时读书,这才自得其乐地活了下来。
    而天然溶洞......自然是阴暗潮湿,滴水不断!
    林末豁然开朗,看来自己现今所处的地方,就是王阳明所在的龙场溶洞了!
    想明白这一点后,又是一道明悟在林末心中生出——
    正所谓龙场悟道!想要从此处脱困,就得在这里,悟出王阳明当年在龙场悟得的东西!
    “心即是理......”
    这四个字在林末脑海中浮现出来。
    这四个字既是王阳明英灵一身能力所在,也是他所悟出的道理。
    想要脱离此处,就得想明白,这「心即是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林末自身的悟性或许不高,这一点,在他夜读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知之明。
    不过,他自己的悟性不高,却不代表所契约到的英灵悟性不高。
    要知道林末第二次契约的,乃是以武入道第一人,张三丰英灵,其仅仅凭借内家武学,便迈入了修真者境界,悟性可以说是冠绝当世,就是放在历史长河当中,也是极为出类拔萃的存在。
    而林末的张三丰英灵契合度早已圆满,这份妖孽一般的悟性自然也是继承了下来。
    “心......理。”
    四个字当中,其实只说了两个东西,一个心,一个理。
    那么首先,就得明白心是个什么东西。
    按照林末自己前世接受的现代科学教育,心就是心脏,是用来供血的身体器官,跳动着不断为身体各位输送血液。
    当然此处的“心”,说的肯定不会是这个东西。
    儒家认为心即情欲,若是任情欲放大、自由发展,必定会走向不可预知的方向。
    有人认为人天生就是坏的,所以任情欲放大,不好的东西不加拘束,自然就成了恶人。
    也有人认为人性本善,来自人性的情欲会催人向善。
    不过不管如何,双方都讲究一个克己复礼,也就是适当地用法礼约束情欲,也就是约束人心,才不至于走向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
    按照这种理解,那么「心即是理」就理解为人的情欲乃是道理?
    林末心中存疑地摇了摇头,继续去想道家对“心”的解释。
    张三丰作为修道之人,更是道家老祖一脉的传人,对此倒是不难悟到。
    《管子》八十六篇中《心术》一篇,对“心”做过研究讨论。
    简单来说,认为心即是念,念生则心起,念灭则心寂,而这个念,指的就是人的念头,一个念头,便可以掌控人的身体和灵魂。
    不过道家经典中却是指出,心既包含了人类的情感欲望,也包含了理性智慧,应自由自在,无为无伪,道法自然。
    也就是说,在道家理论中,一者认为心是念头,一者认为心是人类精神的集合体。
    张三丰所信奉的,便是后者,毕竟后者是道家老祖《道德经》中的解释,践行此道,便能以人心通天心,达到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
    至于佛家,张三丰年少时本就是一小沙弥,对于佛家经义倒也很有研究,所以承载了张三丰英灵能力的林末,也就自然知晓佛家对心的认识。
    《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中的“自在”,指的便是心。
    意味着心不受外界任何事物束缚,超越了执着和欲望,达到的一种超脱自由状态,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再加上,末那识,阿赖耶识。
    简单点来说,佛家认为,人的心是由身体感官对外界的感受,加上自身心理活动,再加上潜意识,共同构成。
    所以至此可以知道:
    儒家认为的心,是人的情欲。
    道家认为的心,是人类精神的集合体。
    佛家认为的心,是自身的所有感受。
    (我就瞎写,大家瞎看就行。)
    可见儒道释三教,对心的认识各有不同。
    那么王阳明所说的心,到底是什么心呢?
    林末不由犯起了难。
    而且暂且不论这个心到底是哪个心,「理」却是很好理解的,天地万事万物的规则道理,是谓天理。
    那无论儒家的情欲,还是佛家的八识,代入“心即是理”之中。
    林末都觉得不甚合适。
    道家所说的人类精神集合体,好像有那么一点意思,可是......也不是太恰当。
    此刻,纵然林末有着张三丰那妖孽悟性,借鉴儒道释三家,却还是悟不出「心即是理」的“心”,到底是什么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