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和村官王伟说完话,村支书又着急忙慌地赶过来。
原来村支书是本地人,家住得很近,不由分说地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坐坐,吃顿饭,休息一下再走。不仅如此,还说要捉几只自家养的走地鸡,再装一些纯天然蔬菜让我们带回去。
原本我们就没打算多做停留的,吃饭就不麻烦人家了,趁着时间还早,先回家要紧。但村支书又实在是真心,我们也就不再推辞了。张姨跟着村支书去了他家里。
我一个人站在庙前那棵矮树下等张姨,顺便看看许愿树上,大家挂的心愿牌。大部分都是写的“高考大捷,顺利进入理想的院校”等,也有小情思,写了“和xxx长长久久,永不分离”,另外还有写了“家人快乐,平安健康”的。看来土地公要负责的业务还挺多啊。
看累了,我走到另一边的大树下,找了个干净的位置坐下休息。顺便拿着纪念品铜铃把玩。
只见上面除了铜铃,还串着各种彩色的木制配件,分了好几个分支,最大的配件是一个红色的木头鱼,彩绘上鱼鳞鱼鳍鱼尾等细节十分逼真,下面的两个分支,对称地串了两个小一些的木头鱼,颜色不同,一个蓝色,一个绿色。
鱼?是图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吗,或者鱼跃龙门,寓意高考顺利,又或者如鱼得水,生活富足,都是蛮好的祝福呢。
一仰头,满心满眼的深绿色,没想到不只是彩色让人着迷,这样纯粹的绿色也同样夺目。在城市里待久了,猛然间,看看大自然的绿色,感觉格外的舒适。
忽然,一抹小小的橘红色,闯入视野。掩映在整片绿色中,距地面大概十多米,换个角度再瞧,颜色渐渐变深。具体点说,感觉像是两根丝带缠绕在一起的什么东西。
身后吵吵闹闹的声音,我转过身就看见村支书一手各拎着一个麻袋,里面都有一只被捆住脚的走地鸡,还在扑腾乱动着。张姨跟在其后,抱了一篮子的鸡蛋,提着一袋新鲜蔬菜。小羊远远瞧见,很自觉地下车,跑过去接村支书手里的麻袋。
“看看,本来是喊你们去家里坐坐的,结果饭没吃成,还倒叫你们破费了。”村支书不好意思地说道。
我一下愣住了。事后才了解到,原来张姨去了村支书家里,正好瞧见他的小孙子“五虎”在门口玩。张姨出于喜爱,给孩子包了500元的红包。这反倒让村支书更过意不去了。
村支书腾出手里的空,又来和我握手,感谢我的捐款。我被“热情招呼”得实在不适应了,只得快速转移话题,避免尴尬。
“宋支书,这棵树上是什么东西呀?”
“这呀,不知道哪个混小子爬上去,系的东西,还挺高吧。”
“嗯。”
“都是为了高考图个好兆头,本来我们是不让攀高的,怕出事,要祈福都到东边那棵矮树上挂。结果,偏有不听劝的小子,趁人不注意爬那么高,幸好没出事。”
“这高度,确实蛮吓人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天爷眷顾,听说今年高考被f大提前预录的,就有他,985多好的学校,好像叫蒋什么,蒋过年吧,我记得像是这么个名儿。”
真搞笑,谁家会给孩子取名叫过年呀,我偷乐了一下,又换做一副正经模样聊起来,“咱们这土地庙是很灵的,我也是被眷顾,才又来还愿的呢。”
“是是是,您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人。”
周围看热闹的村民,听到我们的话,也呵呵直乐。在友好的氛围中,我与大家一一告了别。
回程时,送的活鸡暂时放在后备箱了,车里不可避免的,充斥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开了换气不行,又开了车窗,感觉才好受一些。
为了节省时间,小羊特意选了轮渡过江。我也是第一次体验这种交通方式。
车子开到大堤上排着队等,一艘轮船靠岸,搭好铁板,霎时各种车辆鱼贯而行,迫不及待地在船上占好自己的位置。这船看着不大,却可以同时容纳二十多辆汽车,两边的空隙也合理利用上,停满了两轮电动车和一些摩托车,还有专门供行人乘坐休息的一排排座椅。
我越看越新奇,直接下车,走到轮渡靠近江水的一边观察,船开得很快,激起的水花溅到人身上,冰冰凉凉的,清爽的江风吹在身上也是麻酥酥的。张姨谨慎地跟随我下车,拉着我避免船身摇晃带来的不适感。
“张姨,一点都不晃,好稳呀,你瞧多好玩。”我故意晃晃身体,今天坐车坐得人骨头都要散架了。还是这样走动走动,让人感觉舒服惬意啊
“跟个小孩子似的,这里人来人往,你注意着点。”张姨贴近我,仔细留意着我们四周的动静。
“下次,我们什么时候专门来坐轮渡呀。”
“好,以后想什么时候来坐就什么时候来坐。先回车里吧,待会就要上岸了。”
“好!”我被张姨牵着,缓缓往停车的方向走。
船上七、八个小孩子,你追我赶,躲迷藏玩得正欢。一个齐腰高的孩子,跟在他们身后,也追着喊着要加入。
他在人群中,左右挪移,因着个子矮,常不被注意到,一下子撞到我的手臂。等我反应过来,再回头看时,人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张姨倒是吓得不轻,忙停下来问我有没有事。
我一看地上,村官送的铜铃不小心从口袋里掉落了,我蹲下身子捡起铜铃,被惊魂未定的张姨着急带回到车里。
回到车里,张姨才定下心来,说是第一次带我出门,必须保证我完完好好的,少了一根头发丝,都没办法跟少爷交代的。
我只觉得张姨说话的神态动作很有趣,连连点头配合着她,表示哪儿也不乱跑了,乖乖待在车里直到回家。
低头收拾手里的铜铃时,才发现原本用绳子栓着的一个绿色小鱼木块,竟然有些松了,这种批量生产的东西,有一些松松垮垮是很常见的,我正准备把它拆掉,重新系一遍。手表突然响了起来,是苏林的电话。
我看了眼,还没完全断掉的结头,只能暂时作罢,放进了随身的包包里,想着等到回家了有空再弄吧。
“喂!”
“到哪里了?还没回来呀?”
“嗯,才坐了轮渡,现在已经重新上路了。”我看看周围的街道建筑,并不熟悉,也说不上来到哪里了。
“还有半小时就能到家了。”张姨在一旁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