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烽烟四起
作者:一把氘   重铸汉骨最新章节     
    眉州之战胜利的消息,如同一波惊涛骇浪传遍大江南北,严重动摇了清廷在四川的统治根基,让越来越多的百姓看清了满清的虚弱,鼓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反抗满清的行列中来。
    就在这时,一份由李鸿章和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的《中法新约》,更是将这道反抗的呼声直接推向了高潮。
    条约除规定了清政府承认法国对安南的保护权外,还要求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优先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
    除此以外,清廷必须在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向法国政府赔偿两千万法郎的战争赔款,以及割让澎湖列岛予法国。
    这份条约的签订如同给满清敲响了一记丧钟。四月十六日,原澎湖列岛百姓由首领付家豪的带领下在台湾岛举旗起义,但受刘铭传所部淮军镇压,经过七天七夜的抗争,最后身死族灭。
    四月二十二日,湖南怀化土家族领袖田孟辉不堪忍受满清知府剥削,联合苗族首领仡濮杰共同誓师抗清,于两天后攻陷沅州府。清廷调动镇竿镇绿营进行镇压,不过由于地利、人和的限制,暂时收效甚微,双方进入了对峙阶段。
    五月初二,甘肃镇南中旗帮办马海晏受其子马麒、马麟撺掇,于西北宣布再次易帜,建立宁海伊斯兰国,脱离满清统治。甘肃提督董福祥临危受命,已领辖下三营汉回提标镇压,但目前也几无进展。
    ……
    这一桩桩闹得轰轰烈烈的军情摆上礼亲王世铎的案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已经不知道多少天没能睡个好觉了。
    前段时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将鬼子六一行人全体罢黜,将他和醇亲王奕譞、庆郡王奕匡换上来,他还为之高兴不已,连办了三天流水席,到如今才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烫手山芋啊。
    可现在即使再怎么后悔都已经晚了,他必须得在那位大权在握的女人发火之前拿出个章程来,不然就有他受的了。一想到那位的脾气和手段,世铎不由得浑身颤抖。
    不一会儿,奕譞、奕匡等几位关键人物到齐,世铎将军情折子发下去让他们传看。等大家都看完,他这才问道:“各位,都说说吧,这大清的江山可是我们大家的,有什么主意千万不要藏着掖着。”
    “本王认为,”奕譞非常熟悉自己那位嫂嫂的性格,她不怕下面的人把事情办砸,就怕大家都瞒着她,所以他试着说道:“还是交由圣母皇太后决断吧,我们只需要办好她交代的事就成,不然我们在这里是瞎忙活。”
    世铎皱了皱眉,和她打了那么多年交道,他哪里不知道那女人的性格。但说实话,她搞权谋极有一手,论用兵打仗,还不如一个普通小兵在行。要是真的全权由她决定,最后局面不知道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想到这个棘手的问题,世铎不满道:“醇亲王,现在是你我同舟共济的时候,如果不拿出真本事,难道你还想鬼子六复起压我们一头?”
    奕譞缓缓放下茶碗,淡淡说道:“如今这个时候老六确实比我们有用。”
    “你!”世铎完全想不通奕譞的态度为什么突然转变,以前他可是最喜欢和他那个六哥作对的。
    这时一旁的奕匡小声解释道:“太后今天命他出海重组水师,过不了多久就要启程离京。”
    “喔~”世铎这才明白奕譞是因为被外放而心有不甘,乱了方寸。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醇亲王,太后对你赏识有加,等过两年必会将你招回京城,皇上不还指着你照料嘛。”
    听世铎提到自己儿子,奕譞心中又有了一些激荡。是啊,无论怎么说,大清未来的江山都是自己儿子的,也会是自己孙子的。想到这儿,他整理了一下思绪,重新振作起来道:“依本王看,一切的事都该追本溯源,不管是田孟辉,还是马海晏父子,他们都无法撼动我大清江山,只有四川的乱匪,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天下未乱蜀先乱”,这句自古名言同时在众人心中回荡。他们深知,四川自古以来就有着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多变的社会局势。一旦四川出现动荡,整个天下都可能受到波及。如今看来,遍地烽烟不正应了这句话吗。
    世铎表情凝重地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见大家都露出认同的表情,于是接着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先平定四川的乱匪,那么,该如何派兵,如何布阵?”
    户部尚书王文韶站起来躬身说道:“礼亲王,以臣所见,眉山之败皆因督标副将唐季堂独断专行所致,非其余人之过,不如就授那个让法国人都有所忌惮的川南兵备道道员祝灏全权,令他限期内平定乱匪可行?”
    世铎听到这个前兵部侍郎发表自己的专业意见,他也认同地点点头:“正该如此,分权对战阵无益,本王这就向太后禀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