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灵魂三问
作者:一把氘   重铸汉骨最新章节     
    镇江大佛,因由凌云寺僧人主持开凿,故亦称凌云大佛,即后世大名鼎鼎的乐山大佛。它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依山傍水,巍峨壮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敬畏。
    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同时它所在的位置也是一处佛教兴盛之地,每天都有无数佛教信徒前来参拜,嘉定知府楚钦匀便是其中最为虔诚的一位。
    最近半个月以来,四川接连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起义,不仅让驻扎四川的官军疲于奔命,也令他们这些本地的父母官为安抚民众伤透了脑筋。
    今日楚钦匀忙里抽闲,决定去凌云寺和镇江大佛前好好参拜一番,为自己的内心寻找片刻的宁静,也替这动荡时局下那些无辜的老百姓祈福,希望他们都能平安活下去。
    刚出门没多久,天空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这点儿雨并不碍事,楚钦匀依旧决定前往凌云寺,因为主持告诉他,信奉佛法要凭心,决定做的事就不能反悔。
    坐着马车来到凌云寺,却没想到主持早就等在了寺门口,见他过来,主持上前喧了几声佛号后说道:“施主,有位法师在寺中等你多时,不知你是否愿意一见?”
    “有法师等我?”楚钦匀皱了皱眉,主持并未称对方法号,那就说明他不是和尚,而是其他教派的法师,也正是因此他才感到非常疑惑。
    要知道,佛教是非常排外的,能让住持放他进来,可见这里面关系有多么错综复杂,而这样的人为什么要见自己?
    “住持请带路!”略微思忖片刻,联想到之前的事,楚钦匀已经大致猜到了是何方神圣在这儿等着自己,不过他还是决定去见见,看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在幽静的茶室中,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僧衣,手持念珠却包着棕红色头巾的中年男子,正在默默地念诵着经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好似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他的眼睛紧闭着,仿佛在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着精神世界的奥秘。房门缓缓打开,楚钦匀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了进来,却依然没有打断经文的吟唱。
    楚钦匀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僧人打扮的男子对面坐了下来,侧耳倾听他所念诵的经文,发现他念诵的是“弥勒三经”之一的《弥勒上生经》。
    对于这本经书,他也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跟着男子的节奏默默念了起来: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汝之所愿,皆将实现。”
    随着经文的念诵,楚钦匀感到一股宁静的力量从心底升起,最近一段时间那些缠绕在心头的烦恼和忧虑都在渐渐消散,自己的身体也好像轻松了很多。
    待经文念完,男子缓缓睁开眼歉意道:“施主久等了,我刚才在念诵经文,一时忘了出门迎接。”
    楚钦匀微微一笑,表示理解,“无妨,我也正好在这里静心,刚才随大师念诵一遍佛经,心中舒畅了很多。”说着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不一会儿,一个小沙弥为他们送来了茶水,僧衣男子替楚钦匀斟上一杯茶,说道:“楚大人,您可以静心,慧普我却意难平。”
    楚钦匀不为所动,端起茶杯轻呡一口,脸上露出一丝享受般的惬意:“凌云寺的竹叶青余香回甘,真乃茶中极品。”
    慧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随即恢复了平静。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楚大人,茶是我华夏大地孕育的好茶,水也是养育我华夏数千年的好水,如果没有这些,恐怕是喝不到这么好的茶。”
    楚钦匀轻轻放下茶杯,目光如炬地看着慧普:“你我虽各为其主,但我们同样是华夏子孙,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哈哈!”慧普捧腹大笑起来,只要楚钦匀肯谈,那他就有把握劝说他投降。
    笑罢,慧普正色道:“先不说满清朝廷无能,致使我华夏百姓任由洋人欺凌,单单看看百姓们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这个朝廷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楚钦匀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慧普的话语中蕴含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怒,但他也不能轻易反驳。毕竟,他自己也深知朝廷的弊端和百姓的疾苦。
    “你所言的确有其道理。”楚钦匀沉思了片刻,才缓缓开口,“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百姓的责任。作为一名官员,我会尽我所能,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尽忠。”
    “那请你告诉我,”慧普眼光灼灼地直视楚钦匀双眼:“在百姓们以树皮草根果腹,甚至冻饿而亡的时候,你做了什么?在老百姓为了区区一个馒头,鬻儿卖女的时候,你在哪里?在洋人打杀强暴老百姓的妻儿时,你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