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注拼符号
作者:一把氘   重铸汉骨最新章节     
    祝灏拜会完徐家上下,礼貌地谢绝了徐仲雍两兄弟留饭的邀请,离开了徐宅。这次他收获不可谓不丰,不仅与徐仲容见上了一面,得到了徐家所有人的认可,还获知了这么一个商机。
    出了徐宅,他尽管心中有些不愿,但仍然按捺住自己的情绪,依计划去拜访了赵岩松和刘迟。相比于徐家高朋满座,大家都真心实意欢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徘徊在赵、刘两家门口的却是一些走关系的蝇营狗苟之辈。人们脸上挂着虚情假意的笑容,目的不过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场面让祝灏感到十分厌恶。
    所以,送完礼,祝灏虚以逶迤一番,只略作停留便告辞走了。他可不想在这两人面前多浪费哪怕一秒的时间,有这些时间他还不如去干点儿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说到有意义的事情,祝灏就想到前段时间,他拜托王南亨替他完善的注音符号。
    在此之前,国人一直采用东汉时期创造的反切法来对汉字进行注音,到现在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其原理是:如“东”的反切是“德红切”,即用“德”的声母“d”和“红”的韵母“ong”相拼,得出“东”的读音“dong”。
    但显而易见的,反切法的缺点过于明显,先不说初学者要先认识多少个字才能反切出一个字的读音。就打个比方,如果初学者从小说的是方言,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那么他学习起来更是南辕北辙、错漏百出。
    因此,重新颁行一套完整统一的注音符号,对于推广识字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唯有提高国人的识字率,中国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觉醒,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其实最开始,祝灏是想照搬罗马拼音的,因为他从小就学得这个。但后来经过反复论证,发现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认识罗马字母,而要通过学拼音认识汉字,就得从头死磕罗马拼音。但既然是死记硬背,为何不使用简单易学,而且更加贴近汉字结构的注音符号来代替呢。
    并且,拼音其实也并不完善,就比如很多方言文字无法用拼音拼出来,又如g和j的区分困难,清浊音的混乱等等。若是采用注音符号则可以规避这一些小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加适合使用。
    所以,祝灏将拼音和注音做了结合,希望通过简化过的偏旁部首,来代替拼音的二十三个声母以及二十四个韵母。另外,再根据事实的需要,增加方言音的标注,达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然,祝灏也没自大到认为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弄出这种划时代的系统。是以,他需要一个懂得汉字结构的人来帮他完善。正巧,王南亨常年与活字印刷打交道,对文字以及偏旁部首的理解更为透彻,这个任务对于他来说当仁不让。
    带着礼物,祝灏怀着希冀的心情来到王南亨的印刷作坊,刚跨进大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这让他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见到祝灏来访,王南亨三步并作两步迎了出来,一边拱手一边笑道:“悯济老弟新年好呀!祝你招财进宝、财运亨通!”
    祝灏看了一眼王南亨身后院子里坐着的男女老幼,也呵呵笑着回道:“我祝文轩兄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俩人互相祝贺一番,王南亨便拉着祝灏的手说道:“悯济你来得正好,你不来找我,过两天我也会去找你。”
    听到这话,祝灏心中一喜,赶忙急切地问道:“文轩兄,可是已经全做出来了?”
    王南亨点了点头,但随即又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待祝灏再次发问,他就继续说道:“按你的想法,我已经全部编译好了,但就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知如何解决。”
    “喔?”祝灏眉头一挑,当即跟在了王南亨的身后走向后院。
    王南亨领着祝灏来到里屋书房,然后他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小册子,郑重地放在了桌上。祝灏拿起仔细翻阅起来,随着越往后翻看,祝灏脸上的笑意也更加浓烈。
    过了良久,祝灏这才恋恋不舍得放下手中册子问道:“文轩兄,这已经完善了,为何你还是这副表情?”
    王南享铺开一张白纸,用毛笔写上一个“因”和一个“应”字。说道:“‘因’这个字我们可以用一ㄣ来注音,‘应’这个字用一ㄣㄥ来注音。”
    祝灏微微点头,按照刚才小册子上的对照表,“一”对应着“y”这个声母,“ㄣ”则对应的前鼻音的韵母“in”,而“ㄣ”加上“ㄥ”就变成了后鼻音的“ing”。同样的,“ㄢ”对应着“an”,若是加上“ㄥ”,组合成“ㄢㄥ”就可以念成“ang”。以此类推,每个就都能用声母加上韵母来对读音进行标注了。
    由此可见,王南亨设计的这套注音符号已经完全覆盖了后世的拼音符号。初学者只要死记这四十七个简化过的偏旁部首所代表的读音,那么他拿到一篇标注了注音符号的文章,即便不认识任何一个字,都能游刃有余念出来。这将极大提升认字的速度和效率,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和儿童来说,注音符号无疑是一把开启汉字世界的金钥匙。
    但紧接着,王南享又皱着眉头写出四个汉字:应、迎、影、硬。
    看到眼前四个字,祝灏才恍然间明白过来。他一拍脑袋,暗骂自己粗心大意,竟然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声调。
    声调在汉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区分不同词义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加强对声调的处理和把握,才能确保每一个汉字都能得到准确、全面的注音。
    略一思忖,祝灏当即用笔在纸上分别将四个声调加了上去,然后指着注音符号说道:“文轩你看,在韵母xㄣ头上标注声调,一横为第一声平调,一提为第二声升调,一折为第三声上音,一捺为第四声去音,如此一来,应、迎、影、硬,这是不是就清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