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糖公鸡,比铁公鸡还厉害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老实说,胤祄很意外。
    但甭管康熙爸爸为何突发奇想,既然他想了,胤祄就觉得很有必要助力一下。
    万一扩大战果了呢?
    为了达到这效果,他大眼晶亮,用力鼓掌:“好耶!汗阿玛英明,不愧是千古第一仁皇帝。这诏令一下,天下不知多少百姓沐浴皇恩,感念您仁爱呢。”
    被吐槽日久,康熙对仁皇帝三字都有些免疫了。
    但为了不露馅,他还是强扯笑容:“会么?”
    “当然!”
    胤祄小鸡啄米式点头,特别的斩钉截铁。
    让他细说,他就默默加范围。
    嘿嘿。
    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
    横竖已经说好了改错,咱们不妨扩大点规模啊!
    不止匠籍,还有山西山西的乐户、江南丐户、浙江惰民等,也都是前明甚至更早朝代留下来的‘错误’啊!
    还有还有……
    胤祄小脸郑重:“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以前未曾了解,儿子还不知道。现在才知那衙门里的衙役、捕快、仵作之类全是贱籍?”
    “啧啧啧,他们老朱家可太能作贱人了……”
    胤祄小脸嫌弃,实则心里默默给明太祖朱元璋说对不起:[小子对洪武皇帝开局一个碗,直达帝国巅峰的成就还是无比膜拜的。]
    [但锅总要有人背吧?]
    [为了千千万万对社会有用,但却落入贱籍之人能有个相对公平些的待遇,您就委屈些!如果有什么受不了,那就等康熙爸爸百年后,您再找他pk吧。]
    康熙:……
    这个认同的头,他都不知道要不要继续点。
    只清楚臭小子有时候是会孝死亲爹的。
    而且乐户可不是朱元璋的锅,那是朱棣的孽。
    是他把不肯归顺的建文旧臣妻女打入教坊,才有了京城乐户。而山西山西那些,则是朱棣起兵时,不肯附顺的百姓子女。
    不过臭小子既然这么敬佩朱元璋的话……
    康熙觉得他还是别解释了。
    只一句我儿纯善,就接受了他这劝谏。
    唔,部分接受。
    那衙役、捕快等人的贱籍还是得斟酌一二。
    到底那些人名为贱籍,但实际上县官不如现管。扯大旗做虎皮,给自己谋福的多如过江之鲫。
    若都改为良籍,子孙可正常参加科考,那还有寒门举子什么事儿?
    胤祄大眼疑惑:“比起他们,那些富商巨贾、朝中大员子嗣参加科考才对普通人更加不公平吧?”
    “远的不说,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南山集事。若非赵熊诏是赵申乔之子,若非赵大人曾在汗阿玛您面前对弟弟和儿子百般夸奖。您能对赵熊诏印象颇佳,直接钦点状元郎吗?”
    “就算您依然会,民间也不会议论纷纷,都往行贿媚主等方面想,最多感叹一句南山先生时运不济,甚至说才华横溢不等于精通八股文章……”
    好家伙,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例子举的真是胆大极了。
    生让十五十六习惯性替他捏把冷汗。
    眼神示意他差不多得了,别逮啥说啥,挑战汗阿玛容忍性。
    亲哥哥们的好意,胤祄还是要顾及一下的。
    所以紧紧捂嘴,改在心里叭叭:[本来嘛,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天下间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也没有只看弊端,不想着好处的。]
    [将吏归为贱业,堵死人家上升空间。还不拿人家当正经公务员,多半由上峰选拔、拨付钱粮,还怪人家视上官为衣食父母?与之沆瀣一气?]
    十五十六:……
    早知道你这心声更狂野,咱哥们就不给你眼神了!
    这下目的没达到,还又被汗阿玛眼神警告。
    多少有些得不偿失了。
    自打康熙四十七年初秋到如今,康熙已经受足了小儿子心声随时随地的僭越。
    早就习惯成自然。
    熟练地不去计较臭小子这贴脸开大的举例,还认真向其承诺:“放心吧,刑部官员不是吃干饭的。朕都已经三令五申让详加审理的事,必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呃……
    有没有可能正是您这三令五申,才让事情走向历史上那样的极端呢?
    胤祄心里嘀咕,面上却特别信任康熙爸爸的样子。
    康熙:!!!
    有心解释,但无从解释。
    只好恨恨地将臭小子刚刚鼓捣出来的水果罐头方子抢过来,令内务府,得,也别内务府了。还是使人给老九送个信,命他在南边寻合适的地儿鼓捣个厂子出来吧。
    毕竟那边盛产水果。
    选择多,成本也低。
    回头不管军用还是外售,都是极好的
    [老抠如我康熙爸爸,简直是糖公鸡一样的存在。人家铁公鸡最多一毛不拔,康熙爸爸这只糖公鸡还要倒粘些回去。]
    咳咳咳咳。
    大阿哥艰难憋笑,结果口水呛到嗓子里,咳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
    脸都咳通红,还不忘对自家十八弟高高竖起大拇指呢。
    别问。
    问就是佩服他小小年纪金点子一大把,随随便便开口就是利国利民。
    然后,胤祄就又开口了。
    开口跟他康熙爸爸讨价还价:“罐头的方子呀?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您也看见了,这东西读作方子,写作金母鸡,可是要源源不断下金蛋的。”
    “所以呢?”
    康熙状似无意地问,心里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哭穷了。
    结果小十八根本没想狮子大开口,只惦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嘿嘿,其实也没啥。儿子知道您志存高远,用钱的地方多着,也不好让您多破费。”
    “所以您只让内务部拨款,多做些个显微镜就好啦。确保整个大清至少一个县送一个过去,让百姓们都眼见为实一下,那看似干净的生水里藏着多少脏污与隐患。”
    到时候看见的多了,自然口口相传。
    哪怕为了不病从口入呢,也得养成不喝生水的好习惯。
    全民喝开水,他的暖壶厂还愁不客似云来?
    嘿嘿嘿。
    康熙:……
    严重怀疑臭小子早在献显微镜之前就已经打好了这小算盘,并掌握了证据。
    可不但不能戳穿,还得极力配合着。
    当皇帝当到他这个份上,也是憋屈到无以复加了。
    太子嘴角微抽:但凡您老人家的笑容不那么大、那么灿烂,儿子也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