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拉大旗,作虎皮,烂锅甩给康熙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赵申乔跪下:“臣请十八阿哥慎言。”
    呵呵。
    [你让本阿哥慎言,本阿哥就是慎言,那本阿哥多没面子?而且你这糟老头子坏的很!真慎言,我家康熙爸爸就又要被当枪使了。]
    [为保护我家康熙爸爸,本阿哥不但不慎,还要童言无忌呢!你准备好了吗?嘎嘎嘎~]
    这魔性的笑声一出,康熙和诸皇子都微颤了颤。
    难听,可真太难听了。
    但更难听的,是他接下来的指责:“呸!你们爷俩做得,本阿哥竟说不得?如今京城议论纷纷,都说你那好儿子靠作弊才得了金科状元。”
    “为了这事儿,戴名世跟赵熊诏还吵了一架。那,知道的都知道,你赵大人最看重长子。随扈南巡途中跟汗阿玛闲话都要反复提及他呢!现在儿子受此大辱,你能受得了?”
    噗~
    什么看重长子?
    只能说姓赵的祖传裁缝,惯会见缝插针替儿子讨好处。
    而十八阿哥是个会说话的。
    赵申乔:!!!
    想到自己弹劾戴名世会被质疑居心,但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深受皇上宠爱的十八阿哥。
    怼不能怼,骂不能骂。
    他只能让自己跪得尽量挺拔,神情也更加郑重。
    仿若大雪下的青松,不折不弯。
    “微臣不知十八阿哥为何会有如此误解,只能说坊间虽议论纷纷,但微臣犬子是皇上亲自监考、阅卷,在三百余名应考者中钦点的状元郎。”
    “微臣犬子年轻受不得激,微臣却不是个不明白事儿的。自然不会因为愚民几句妄测,而去怀疑皇上圣明。”
    “更不会因而蓄意构陷戴名世,授人以柄……”
    拉大旗,作虎皮,烂锅直接甩给康熙。
    他家犬子赵熊诏有没有资格成为金科状元,他说了不算,天下百姓说了也不算。得赵熊诏确实有才,皇上也真心看重。
    如今圣旨已下,那赵熊诏就是板上钉钉的状元郎。
    他们父子只感念天恩浩荡,努力尽好本分。
    然后把传播谣言那些人都告到衙门,让律法还他们父子清白。
    至于今日之事……
    赵申乔重重磕头:“微臣身为左都御史,闻风尚且得报与皇上知晓,又哪敢掩藏亲耳所见之逆书?微臣……”
    吧啦吧啦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三点。
    一,不管旁人怎么议论,状元是皇上钦点的状元。我们半点不虚,只感念皇恩浩荡。愿意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我们虽不惧,但毕竟流言杀人。
    当老子的,难免关心儿子。
    不愿意好好的孩子被毁在流言之下,试图知己知彼也是人之常情。谁料想抱着了解的态度而翻的书,竟翻出那么多悖逆之言呢?
    但翻都翻出来了,也就涉及第三点了。
    职责所在!
    他是皇上亲封的左都御史,职责就是纠劾百官。
    说到这,他甚至还哽咽了下:“如此大事不举,怎能对得起皇上提拔信重之恩?”
    [嘶~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奸似忠了吧?啧啧啧,瞧这涕泪横流的,比窦娥还冤。难怪历史上的汗阿玛被他骗得团团转,真当了他排除异己的那把刀……]
    康熙:……
    别说了,别说了。
    越说朕越觉得历史线上的自己有点蠢蠢的。
    虽然他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以此为引,扼制民间私修史书的风气。
    但……
    康熙不忍细想,越想越觉得……
    还不等他想出个合适的措辞来形容自己的复杂呢,胤祄就开始阴阳怪气了。
    啪啪啪。
    小阿哥鼓掌:“啧啧啧,好一个为国为民为君王的耿介忠臣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您多高风亮节呢。结果就是假借职务之便行诬陷之实么?”
    “十八阿哥,微臣……”
    “你不是,你没有。你就是为人严谨,职责所在。”胤祄毫不客气地打断他:“但是!但是我的赵大人,那南山集偶抄上说得又哪里不对呢?”
    “千人千面,同一个句话,在不同解读下有不同意思。本阿哥就觉得汗阿玛虽为守成,实同开创,怎么你有不同意见?”
    这要是换个主儿,赵申乔必定把唾沫星子喷他一脸。
    更激进些还可能一巴掌甩过去。
    意见?
    老子意见大了去了!
    但守着皇上,面对皇上最喜欢的十八阿哥。
    他敢放肆一点么?
    不敢!
    只能避开这个雷,去挑别的刺。
    可胤祄根本不给机会,说一句堵一句。把为私怨而欲兴大狱,欲陷帝王于不仁的大帽子牢牢扣在他头上。
    列席早朝以来的第一次,十八阿哥肃着小脸儿跪下。
    “儿臣启汗阿玛,纵然那戴名世的南山集里有些微不妥,确非臣子之所宜。但您素来仁德包容,也没必要为多年前的些许文字而过多苛责。免得让天下人在您徇私之外,又添个残暴不能容人的坏印象。”
    先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请问责赵申乔。
    御史言官怎么了?
    风闻奏事不等于故意挑刺!
    本来咱们满人以少数之名管理中原之地,民族矛盾就一直存在着。身为臣子,努力促进满汉一家都来不及,你这还为一己私怨打破头楔子?
    义正词严地好一通输出,听得大阿哥拍手叫好:“难为十八弟小小年纪,竟能为国为民想得这般深远。”
    对对对。
    太子等人也跟着夸奖不停。
    虽然这跟他们的原计划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
    但十八弟又有什么错?
    他还是个孩子。
    他其心可嘉!
    诸阿哥一顿夸夸夸,原本虽心急如焚,但牵涉重大不敢贸然开口的汉臣们坐不住了。
    赶紧也都跟着站队。
    夸十八阿哥,参赵申乔。
    无关捧不捧谁,站不站队。他们只觉得文字狱的口子不能妄开,否则日后有样学样的多了,这朝堂上还能有个宁日?
    但不管为何吧,总之现在群情汹汹向赵申乔,眼看着就要让他达成偷鸡不成蚀把米成就。
    为了不被摁头别有居心,告状不成反丢官。
    赵申乔忙不迭使出了谏臣的终极绝招:“微臣此心昭昭,可表日月。但十八阿哥不信,还……”
    “微臣无话可说,唯有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