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正经差事上,可不兴以年纪论英雄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而且……
    胤祄微笑,一脸的胸有成竹:[别人什么都不知道,只能一点点试错,摸着石头过河。本阿哥不一样!本阿哥胸有丘壑,还有黄履庄。]
    [更能好好对待他,诱他那些厉害的友人也前来投靠。还能组织人手,培养出更多专精人才。]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信大清不能抢在西方列强面前拥有自己的坚船利炮!]
    好好好,有志气。
    康熙满脸笑容,简直不能更爱自家胖儿子。
    如果这小家伙吃饱喝足后,能再心里分析分析为何封建王朝都很难挺过三百年就更好了。
    可惜,喜提大拿的胤祄快乐得像只松鼠,根本不懂他康熙爸爸的殷切与忧伤。
    撂下筷子就行礼:“汗阿玛事忙,儿子就不打扰了。这就带黄先生先选个地方,也好快些操持起来。”
    康熙都恨不得黄履庄马上投入工作,哪还耐烦让他一点点选地盖房啊?
    直接大手一挥,就在玻璃厂左近赐了个三进大院子。
    同时还把护卫、下人都给配齐了。
    所需材料等,也让黄履庄按需开单。工部、内务府等地有的就直接拨过去,没有的再着人尽量采办。
    见胤祄小嘴撅的半天高,他还好脾气解释:“不跟你抢人,还归你说了算。但再有汲水器那样的利国利民之物,你小子还能忍住不献上来?”
    胤祄:……
    就算能忍住,他敢说么?
    只能摇头啊!
    康熙一脸‘朕就知道你小子爱国爱民’的笃定表情:“就是知道这样,汗阿玛才不忍心让你白搭太多啊。毕竟你挣得多,花得更多。日后娶妻生子,用银子的地方也多着呢。”
    胤祄嘴角微抽,又颤着小手要跟他比年纪。
    康熙摇头:“知道知道,你还小着,且不到琢磨这些的时候。但有备无患嘛,多些准备总归是好的。”
    还在垂髫之年的小阿哥不想考虑这个。
    只确定收了房子与人手跟材料,也不会干涉到自己跟黄先生的自由,尤其研究方向后,才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几日,他都没出现在朝堂、无逸斋等地。
    全身心泡在黄履庄的新研究室里。
    帮他布置新环境之余,也随时被这位传奇人物震撼着。
    天可怜见的。
    原本他还打算拿出弹簧利器,收获一波小小震撼呢。结果……
    黄先生先让他开了眼:能批量制作弹簧的机器!
    当时,胤祄人都傻了。
    想也不想地来了句:“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穿越同仁懂都懂的。
    黄履庄一愣,接着用流利英语答:“i am forty,your highness。”
    我四十了,王子殿下。
    可把胤祄给激动的,还以为暗号对上了。
    结果事实证明,黄履庄扬州人,从小接触西洋知识。因而对物理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也为深入学习故,掌握了一口流利的洋文。
    并非穿越者,而是真高人。
    通过自学就能有许许多多发明,且有报效之心。都千辛万苦走到御前了,却被弃如敝履。
    想想,就让胤祄扼腕。
    自然而然对黄履庄更好,也对康熙更埋怨、更恨铁不成钢。
    康熙:……
    原就常被吐槽的人生更加雪上加霜。
    憋屈得他都开始推说春闱将至,事物繁忙,尽量减少见那小扎心狂徒的次数了。
    但是春闱,康熙四十八年的春闱!
    胤祄懊恼地拍了怕自己的小脑袋,最近光忙着安置黄先生跟黄先生头脑风暴了,竟把这孕育了南山集案的温床忘到了脖子后。
    知错就改还是好阿哥。
    皇帝爹忙,就去找太子二哥。为了将祸事摁死在萌芽状态,他不介意退而求其次。
    阿嚏~
    被其次的太子狠狠打了个喷嚏,有心亲迎,却被自家皇父的眼刀子盯穿在原地。
    只能从心地命人表示自己也忙着。
    汗阿玛以点及面,看出了八旗日益骄奢下隐藏的巨大问题。严令整顿,且要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效果。
    上司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不止他,诸兄弟都要忙冒烟啦!
    集体劝退卡。
    群发闭门羹。
    意在让胤祄消停些,暂时莫来打扰。
    若别的事情,胤祄当然乖巧。
    可整顿八旗哎!
    这对大清来说,不啻于剜除腐肉。
    做好了,能让初现颓势的王朝改掉积弊,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做不好,大概就是浮皮潦草地走个形式。
    极容易雷声大、雨点小。
    连个标都没治,更别说本了!
    如此大事,胤祄当然得看看。必要时掺和一下,宁可害哥哥们被打板子也不能让他们把事办成面子工程。
    于是劝退卡没起到劝退效果,还让小阿哥犯起了犟。
    撩起小袍子就乾清宫外的地面上了:“儿虽不才,也愿意为整顿八旗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
    春寒料峭的,康熙能舍得宝贝疙瘩在外面跪着?
    他能,其余诸子也不能啊!
    眼见着众逆子七嘴八舌劝,就差把不慈的大帽子扣他头上了,康熙还能怎么着?
    撂下奏折把人领进来,反过来跟他比划他才几岁呗!
    然后,康熙就见识到了自家小无赖这规则的灵活性:“汗阿玛此言差矣,儿虽小,但孝心大啊。而且有志不在年高,无能枉活百岁。正经差事上,可不兴拿年纪论英雄。”
    “上位者若没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又哪来甘罗十二为相、霍去病十八当上冠军侯呢?”
    “老有老成就,小有小锋芒。顺治爷六岁登基,耽搁他定鼎中原了么?您八岁登基,不也照样收拾得鳌拜、吴三桂、郑家、噶尔丹等苦不堪言?”
    要相信老子英雄儿好汉!
    几句话拍得康熙通体舒畅,当然想让乖儿子会云多云。
    结果努力了半晌也没点效果的胤祄极了,小眉头一皱,心里就开始叭叭叭:[横竖我朝都上了,也不在意小小参一下政。您就赶紧迎了吧,再晚点,我怕你又上了那赵申桥父子的恶当。人家牵驴您跟着拔橛子,好处没捞着,恶名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