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不错不错,十五哥十六哥这顿骂没白挨!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十五十六都麻了,不能有个人把这小话唠拉开么?
    再让他叭叭下去,他们今儿就得死这儿!
    太子不但担心他俩,还担心自家老子被气中风呢。
    赶紧手疾眼快地推了小罪魁祸首一把:“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帮着劝劝啊,再晚一会子,你可能就没有一母同胞的亲哥了。”
    啊这……
    胤祄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推到了他康熙爸爸面前。
    吓得他死死抱住对方大腿:“汗阿玛嘴下留哥!哪有孩子不贪玩的?十五哥十六哥只是稍微懈怠了点,罪不至死啊!”
    十五十六都哭了,这是亲弟弟吧?
    是吧是吧?
    这怎么……好像有点恨不得弄死他们的调调呢!
    胤祄似乎也意识到自己所言不妥了,赶紧对着康熙讨好地笑,露出小豁牙子:“嘿嘿,本来嘛,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您不能要求咱们都跟三哥一样,生来就跟文曲星下凡似的对不对?”
    “倒是这些大臣们,尤其文大臣们,都是三年一科一茬茬考出来的,专门协助您治理大清的。想让大清千秋万世,您好好鞭策他们啊,他们专业对口。”
    刚还艰难忍笑,默默旁观皇家父子斗的诸位大臣们:!!!
    十八爷您不讲武德呀,竟为了捞哥哥而把咱们这些文弱臣子置于水火。
    但他们能学十五十六两位二哥似的当殿开哭么?
    不能。
    他们甚至在皇上愤怒的龙目转过来时,不敢露出丝毫怨怼。还得慷慨激昂地跪下,表示愿意为大清、为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各种勇挑重担。
    当文官的嘛,一路拼杀到三甲。
    再考庶吉士、进翰林苑。
    宦海沉浮多少年,才能在这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啊?
    一个个都老演员了,特别知道如何顺毛摸皇上。
    只可惜康熙昨日听了历史线上,他帝陵被炸开的消息后就差点原地气炸。迷迷糊糊一宿没睡着,梦里都是炮火纷飞,地动山摇。
    一群洋人笑嘻嘻闯进他的地宫,大肆抢掠,连他嘴里含的玉蝉都不放过。
    劫掠一空后,将他遗体随意丢弃……
    咳咳。
    胤祄没提盗墓者的名,康熙就特自然地联系上下语境,将这口大锅扣在联军头上了。
    自然又怒又气还带着浓浓的惶恐。生怕九龙齐心不成功,改变不了来日格局。百年耻辱重现,他梦里的种种都变成现实。
    所以才这般压不住火,更不会被随便拍拍龙屁就就坡下驴。
    而是冷冷一眼扫过去:“表忠心的话,朕听多了。甚至当年的鳌拜、索额图等,还曾忠心耿耿,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呢!并不妨碍他们后头居功自傲,擅权干政。”
    “比起说,朕更希望瞧尔等如何做。”
    “此次朕暂居畅春园,诸卿表现得就很不错。确实兢兢业业,尽心尽力配合太子。日后还应再接再厉,勤勉踏实。”
    虽小十八总突然冒出一句,恨不得气得他原地归西的内容。
    但终究亲儿子,真辅星。
    康熙当然不会真顺着他的话,把飙发在群臣身上,让他自此被记恨上。
    而是先敲打一番。
    说自己虽在畅春园,但也没忽略京中事务。甚至旁观太子监国,自己也反思了许多:“天下承平日久,朕也过于追求那个仁字,理政方面少了些杀伐果断,甚至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你我君臣还能同心同德,励精图治……”
    群臣傻眼:这发展,怎么还越来越不同寻常了呢?皇上您醒醒,千古第一仁皇帝的梦想不能丢啊!
    然而,不等他们措好辞,太子率先跪下了:“儿子不才,愿与汗阿玛父子齐心,共创大清盛世。”
    大阿哥等也都赶紧跪下,言儿子亦然。
    没办法,跟风虽没有首创香,但也不能连风都不跟吧!
    嗯。
    康熙满意点头,接着就打响整饬第一枪:严查八旗。
    帝王表示,他这般紧迫盯人,稍微落了几天,皇子们还懈怠给他看呢。那些生来就分地分房分钱粮的八旗子弟们不得更放飞?
    [呀!康熙爸爸居然以点及面,想到了八旗上?不错不错,十五哥十六哥这顿骂没白挨!]
    [那些铁杆庄稼们可不就是嘛?]
    [生来就高人一等,不必种地、经商也不必考科举。就散散漫漫地玩着,到了可以补缺的年纪再花点钱应付过考试,就能吃上皇粮了。待遇奇高,能力却没有什么能力。别说打仗了,乾隆年间就有武官上不去马啦~]
    [最要命的是满人男的能补缺,女的能选秀。一不小心得隆宠,就能带着整个家族腾飞。所以他们把多子多福贯彻得很彻底,人数呈几何倍数上升。慢慢可不就成了朝廷的沉重负担?唔,比明朝宗室还沉重那种……]
    好,真是好啊!
    康熙咬牙,刚刚略平复了些的心情再次糟糕了起来。
    这回关乎国本,小十八心声叭叭得再怎么刺激,太子跟诸皇子也不敢尝试打断了。
    但他们不敢,那些老王爷、老勋贵们却无所畏惧。一个个颤颤巍巍跪下,细说自己和先辈当年的从龙之功,先帝优养八旗之心等等。
    若在以往,康熙还在立志当全国第一仁皇帝的时候。
    他就得走下丹墀,将这些老肱骨、老长辈们和颜悦色地扶起来,不但干不成事,还可能得掏腰包再赏一波出去。
    现在,再不好好干,他皇陵都要被炸,尸骨都要无存了,还优养哪个?
    直接冷冷一眼瞪过去:“你们这是干什么?朕只说要严查八旗子弟,免得他们养尊处优久了,滋生骄娇二气,堕了先祖名声。最多去芜存菁而已,又不是对全八旗如何,也值当你们这般极力阻拦?”
    被问及的几人嗫嚅半晌,也只讪笑:“奴才等也是为皇上着想,唯恐伤了您的仁名。”
    呵呵。
    康熙冷笑,表示好意心领,但大可不必。
    他已经痛定思痛,决定不再追求那所谓的仁名了。只想与太子、诸皇子并文武群臣一道,治隆大清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