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好在我是小孩子,不用讲道理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听这不绝于耳的夸奖,康熙跟诸皇子都麻了:横竖就你四哥厉害呗?
    不管怎么着,都能被你夸了又夸!
    从塞外就致力于跟他搞好关系,但至今也还停留在被同情范畴的胤礽酸溜溜。
    还边酸边记。
    随时准备照葫芦画瓢。
    咳咳。
    什么脸皮不脸皮的,暂时放一边。只谨记一切行动为大清的基本原则,但凡有利于大清的,就都记下来,一样样徐徐展开。
    比如前面的查抄内务府,国库清欠。
    还有即将开始的整顿八旗。
    在这方面,胤禛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所以见胤祄来,他才喊了那么大逆不道的几句。本想小家伙会顺着他的话茬往下想,哪想着他又是好一阵夸夸夸啊?
    关键时候,老九还夹带私货:“疯了吧?竟出此大逆不道之言,汗阿玛揍他!”
    [噗~看来野史也不全都胡编乱造,至少四九不和是真的!]
    康熙:……
    很怕他顺势打过去,小十八又开始在心里嚷嚷他养儿子如养蛊。为了屁股下那把椅子,差点把九龙全都坑死。
    所以即便看着怒火中烧,却也没有上手打人。
    只冷冷一眼瞪过去:“让他说,朕今儿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个什么子午卯酉。”
    胤禛板着脸拱手:“儿臣遵旨。”
    然后他就开始发挥在户部工作的专业优势,一项一项开始报账。
    从旗人出生到死,朝廷需要颁发的银子、粮米、布帛、田地、房屋等,一样样算起。顺治年间,刚刚入关时,八旗有多少旗人、多少成丁。
    到如今又有多少旗人、多少人丁。
    朝廷每年花在八旗上的开销有多少,占整个朝廷每年收入的几成。
    又以什么样的速度在递增。
    “按着这个速度,不消百年,八旗费用就得占朝廷收入的一半以上,比明朝宗室的花费还多。”
    这就很让康熙与诸皇子倒抽口凉气了,但在胤禛看来,不过冰山一角。
    朝廷优养八旗。
    旗人不种地,不经商,多半也考不来科举。
    未成年靠朝廷发的丁银保障基本生活,成年后通过考核后入伍,领取丰厚俸禄。
    也就是民间戏称的八旗铁杆庄稼。
    但兵额有限,新生人口无限。
    现在就有部分男丁满了十六后补不到缺,只能在家闲散的情况。
    游手好闲的多了,各种问题也多不说。
    这些闲散惯了的人,日后补缺,还能当个好兵?
    滥竽充数罢了。
    还有……
    胤禛一条一条,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弊端都说了个遍。
    康熙沉默,诸皇子若有所思。
    胤祄双眼亮晶晶,不停给四哥鼓掌:[牛哇牛哇,不愧是我雍正大帝!别的皇子打生打死,各种阴谋诡计齐出。只有他兢兢业业为大清,想的那么多,那么远。]
    其余皇子风评被害,看着胤祄的目光都多多少少透着几分幽怨。
    但胤祄专注为四哥打call,根本没瞧见。
    倒是康熙笑着刮了刮他鼻子:“豆丁大的小家伙,能听明白你四哥说的是什么吗?就这么欢呼鼓掌,说什么都要支持他的样子。”
    哼!
    胤祄撅嘴,挺了挺小肚子:“汗阿玛别门缝里看人,把儿子给看扁了。咱也是上过朝,听过政,还陪您批阅了许多折子的大阿哥。”
    “忧国忧民着呢!”
    “怎么会听不懂?”
    “哦?”康熙一脸不信,逗小孩似的说:“那就劳烦咱们十八阿哥好好讲讲,你四哥都说了些什么?说的好不好?又好在哪里?”
    [嘿!还一键三连。说不好打板子,说好了就请萨满驱邪是吧?]
    [两头堵,好歹毒的计策!]
    [哼哼,好在我是小孩子,不用讲道理,还倒打一耙无压力!]
    康熙:……
    朕在你眼里,到底是怎么个恶毒形象?
    其余皇子憋笑憋到发抖。
    所以,小十八不仅是大清辅星,还是汗阿玛克星吧?
    是吧?
    是吧是吧。
    胤祄吐槽完就往康熙怀里一扑:“汗阿玛说话不算数,明明答应要给儿子放假的。结果您这么大个皇帝,居然说话不算啊!”
    “朕……”
    “好嘛好嘛,您是汗阿玛,是全天下的主子,也是全天下最疼儿子的人。就算赖皮,儿子也不怪您的。但我学都没上几天,可不懂四哥到底什么意思。但他说了那么多数字,那么多理由,肯定有道理。”
    “不然哥哥不训他?您不把他拉出去打板子?”
    字多,我信。
    哥哥们没闹妖,您没打人,我更信!
    [嘿嘿,各种插科打诨,主打一个胡搅蛮缠。坚持即便要抱大腿,也不能过分暴露自己的基本原则。不然被泼狗血事小,被架在火上烤就玩完了啊啊啊啊!]
    康熙:……
    都不知道该夸他聪明,还是笑他天真了。
    就琢磨着今儿这场算是白演。
    于是摆摆手,说兹事体大,容后再议。
    [不是,这还有什么容后的呀?]
    众皇子群演们行礼,刚要陆续退场,结果就听到了胤祄这不敢置信的心声。
    好么!
    一整个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还走啥?细听听呗。
    众人默契停下脚步,就听胤祄心声如爆豆:[要想进步,不公平的制度就得改!趁着八旗还没有烂到骨子里,就得以雷霆之势,该削削,该砍砍。]
    [旗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战,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入关之后,八旗兵就养尊处优,早早被富贵泡软了骨头。从三藩之乱到三征噶尔丹,八旗战力比坐滑梯还跌得快,都快与明末锦衣卫仿佛了。]
    [真是……]
    [老弱不堪的还在军中混着饷银,青壮反而无所事事。只能走马章台,提笼架鸟。后期更是往大烟馆里吞云吐雾。吸毁了自己身体,吸没了万贯家财。无数金银流入敌人之手,变成他们攻打大清的枪炮。等等!]
    胤祄皱眉:[我要是记得没错,雍正初年就曾颁发过禁止鸦片的圣旨。现在康熙四十七年,那害人的玩意儿是不是已经流入大清了?啊啊啊!那西药德里鸭噶中就含有鸦片成分,康熙爸爸还没有开始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