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鹬蚌相争
作者:魇眼   山海记史最新章节     
    “玉山,近日可好?”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和尚,身着一件朴素的僧袍,手中拿着一串佛珠,缓缓地走向玉山住持的禅房。他轻轻地敲了敲门,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师兄,今日怎么有兴致到寺里来了?”玉山住持打开房门,一眼便看到了站在门外的玉海和尚。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和欣喜,连忙邀请玉海和尚进入禅房。
    玉海和尚微笑着点点头,走进禅房后,他与玉山住持相对而坐。两人之间弥漫着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仿佛时间都凝固在了这一刻。他们彼此问候着,分享着近期的生活点滴。
    玉山住持询问道:“师兄,此次前来可是有什么重要之事?”玉海和尚摇了摇头,笑着说:“并无大事,只是想来看看你。寺庙中的事务繁忙,我们已有许久未曾相聚了。”
    玉山住持感慨地叹了口气:“是啊,寺庙中的事务繁多,让人难以脱身。但能与师兄再次相见,也是一大幸事。”
    两人继续交谈着,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他们共同经历过的岁月,如同一段段珍贵的记忆,在心中慢慢展开。
    在这个宁静的禅房中,两位和尚的对话充满了对佛法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他们用平静而坚定的声音交流着,仿佛在这片宁静的天地间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慈航寺上一任住持灵鉴和尚座下有三位弟子,他们分别是玉海、玉山和玉境。这三个人在八岁的时候一同拜入灵鉴和尚门下,开始了他们的佛门修行之路。尽管他们都在同一个师父的教导下学习佛法,但每个人的个性却各不相同。
    玉海性格恬淡,他总是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他对世事看得很淡,内心深处有一种宁静和安详。相比之下,玉山则显得狡黠机灵,他的心眼子很多,常常能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玉境则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他做事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一步。
    在灵鉴和尚的教导下,玉海、玉山和玉境逐渐成长为出色的弟子。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寺院做出了贡献。玉海通过禅修和冥想来提升自己的心境,玉山则善于与人交往,为寺院带来了更多的信徒和香火。而玉境则以其勤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众人的赞誉。
    这一年,玉山已经二十五岁了。灵鉴和尚六十岁的时候,他突然染上了一种奇怪的急症,无法治愈,最终在金身殿中坐化而去。
    灵鉴和尚去世后,寺庙需要选出新的住持来领导大家。按照惯例,应该由寺中的高僧灵运推举新的住持人选。本来,灵运希望将玉海推举为住持,因为他觉得玉海才华出众,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玉山竟然巧妙地使用了一些手段,成功地从玉海手中夺取了住持印信。面对这样的情况,灵运感到非常无奈。
    尽管如此,玉海并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或者愤怒。相反,他选择了放下世俗的权力和地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修习佛法之中。对于失去住持之位,他并不太在意,反而认为这是一种解脱,可以让自己更加专注于修行。于是,他隐居到后山的经阁里,专心致志地研究佛法。
    与此同时,玉境也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山历练。师父说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更好地领悟佛法的真谛。所以,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寺庙,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
    就这样,寺庙中的三位年轻僧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玉海隐居后山,全心投入佛法;玉山成为住持,承担起寺庙的管理责任;而玉境则勇敢地走出山门,去探索世间万物的奥秘。他们都在追求着自己内心真正的目标,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佛道之路。
    玉山和尚三十岁那年,他的师叔灵运在金身殿坐化。自从那时起,慈航寺内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住玉山了。而玉海也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踏出过后山一步。至于玉境,自从他下山后,仅仅在师叔灵运坐化时回到过寺庙一次,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玉山和尚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和独特。
    “师弟,我是来和你道别的,我已熟读后山经阁中的三万卷经书,是时候去见见世间,去看看山河了。”他一身白色僧袍,轻轻拂去身上飘落的桃花瓣,眼中满是平静与坚定。
    “师兄,你要走了?”师弟满脸不舍地问道。
    “是啊,师弟,人生在世,需要经历的事情太多了,而我已经在这寺庙里待得太久了。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已经历了生病,爱别离,怨长久,现在是时候去体会一下求不得,放不下了。”他微笑着回答,语气平和而又坚定。
    “可是……”师弟还想说些什么,但被他打断了。
    “不必担忧,师弟。我此去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解世界。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他安慰道。
    师弟默默地点头,心中虽然还是有些难过,但也明白师兄的决定。
    “放心吧,师弟。我们还有机会再见的。”他轻轻地拍了拍师弟的肩膀,然后转身离去。
    阳光洒落在他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师弟静静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线之中。
    他离开了寺庙,踏上了新的旅程。他的步伐轻盈而坚定,仿佛带着一种使命感。他知道前方的路可能会充满艰辛,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相信佛法的力量,相信自己内心的智慧。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着某种东西,却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法的慈悲与智慧,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送走了师兄,玉山住持面上流露出惆怅。他望着远方的山峦,思绪渐渐飘远。那时候,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怀揣着梦想和抱负。他们曾一起诵读经文,探讨佛法真谛;他们曾一起挑灯夜读,研究经史子集;他们曾一起切磋武艺,磨炼意志。那些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也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然而,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五十年。五十年沧海桑田,五十年白云苍狗。曾经的少年们如今都已步入暮年,各自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波折。有的人已经离开了尘世,有的人则在红尘中继续摸爬滚打。
    而自己,则选择了出家修行,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玉山住持深深地叹了口气,心中涌起一股无尽的感慨。他知道,时间会带走一切,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留在心底。他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初心,坚守信仰,不为外界所动摇。同时,他也希望师兄一路顺风,早日修成正果。
    不过现在他可不想伤春悲秋,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慈航寺从建寺起,开山住持定下规矩凡60者,应让位于后起者,所以历任住持都无法打破这个规矩,到了玉山这一代,时代发展,寿命延续,60岁尚且年轻,就要放开手中权力,去当一个闲云野鹤的人,着实不甘,但规矩百年无法打破,只能选择一个好操控的傀儡,自己退居幕后,做提线人。
    木彧年纪较小,心智还不成熟,木彟心思复杂,无法掌控,木襑老实憨厚,循规蹈矩,但过于死板,三位弟子哪一个都不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