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以文会友
作者:蔚雪风轻   阅世走人间最新章节     
    抓捕魏邴强这件事情,对于佟有为司令而言绝对算得上是头等大事!毕竟上头的总督对这起案件高度关注,已经多次催促询问破案进展情况。而佟有为身兼滨江古城军警首脑之职,如果能成功破获此大案,不仅可以向上头交差,更是对当地百姓有所交代——这可真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此次破获大案无疑彰显出了佟有为卓越非凡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他对自身工作能力的一种认可与肯定。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吴敬诚的亲力亲为,如果不是他将魏邴强捉拿归案,真不知道过完年该如何向上级和民众解释!如今心头顾虑尽消,佟有为对吴敬诚自是满怀感激之情,于是一高兴便给予了他相当厚重的奖赏。
    不过说起来,对于现如今的吴敬诚来讲,区区五根金条已算不得什么稀罕物事。毕竟他坐拥磬岛这块风水宝地,那里遍地都是金子!他早已不再贪恋金子,所追求的无非就是这种效果罢了。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佟有为汇报案情,受到了总督大人刘勇智的表扬和肯定,说是要重重的奖励他。
    第二天,佟有为专门开大会,开启新一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同时表扬吴敬诚破大案,给予记大功一次,通报滨江古城全军警和滨江古城各辖区。
    会后,吴敬诚心里乐滋滋的,没有想到佟有为司令如此看重自己,给予这么多荣誉。
    吴敬诚随即也召集中队人员开大会,表扬了金不换和刘静,奖励他们一人一根金条。
    吴敬诚当场定了一条规矩,要是有人也是这样立功办大事,同样给予金条奖励。大家“噼里啪啦”的使劲鼓掌,为吴队叫好。
    中队大会后,吴敬诚又开领导会,要求五个分队加强队员训练,一定要认真处理好社会治安问题,安排金不换调查大江对岸白塔两个村民冲突一事,拿出好的解决方案,防止发生对峙流血事件。
    快吃中午饭的时候,陈玉珍穿着花枝招展的衣服,高挑的个子,显得美丽而清纯,手里提着精致的小包走进中队大院。
    陈玉珍到中队办公室门口,叫人告诉吴敬诚过来一下。
    “陈记者,找我什么事啊?我们准备吃中午饭了,你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吴敬诚笑着从办公室走过来说道。
    “不用了,吴队,我请你吃饭,我们到江边去吃饭吧?我有事情要告诉你,非常重要的。”陈玉珍高兴的迎了过去说道。
    “那好吧,那我们开车过去吧,今天大家都很忙,我们一个上午都在开会。”吴敬诚还是乐意和陈玉珍一起吃饭的。
    陈玉珍开心的说道:“好的,那我坐你的车,我们一起开车过去吃饭。”
    吴敬诚和陈玉珍走进滨河路一家干净整洁的小饭店。
    “这是我写的,写好稿子,刚才邮递《新潮周刊》了,请你过目。”
    陈玉珍迫不及待的拿出几张草稿纸,递给吴敬诚。
    吴敬诚看着文稿,点点头说道:“写得好,有高度有深度,我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真的吗?你赞同,我就放心了。”陈玉珍微笑着说。
    “谢谢你了,陈记者,这次跟着我们出去执行任务,吃苦受累啦。”
    吴敬诚感受到了陈玉珍实实在在的情谊。
    “没有啊,我跟你一起出去,很开心的,感觉到自己也经历了这次战斗,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陈玉珍能够这么快写出长篇文章,确实是有着切身感受的。
    他们俩边吃边聊,漫话人生,成了近距离接触的好朋友,生死之交的好伙伴。
    吃了饭走出小饭店,吴敬诚和陈玉珍去滨河品茗喝茶,慢游这初春阳光之下的滨河路,柳树萧瑟,游人如织。
    他们俩肩并肩地走过了东门口,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江河交汇处的馆驿嘴。这里视野开阔,水面宽阔无垠,清澈见底,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江水缓缓流动,犹如天上银河般静谧而美丽,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一同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鬼斧神工。
    陈玉珍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心情愉悦地说道:“吴队,我好想去凤凰山看看啊!说不定能给我带来一些灵感呢,对于我的写作肯定大有裨益。”
    吴敬诚微笑着回应道:“好啊,既然如此,那我就在此郑重宣布,特邀大记者陈玉珍前往凤凰山采风!只要你需要,我一定随叫随到,全程陪同,为你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期待。随后,他们继续沿着江边漫步,一边欣赏着壮丽的江景,一边畅谈着彼此的理想与追求。在这个美好的时刻里,他们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与疲惫,全身心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吴敬诚答应了,过几天油菜花开了,一起去赏花,感受乡土气息。
    陈玉珍高兴的说:“吴队,你对我真好!”
    “这点小事,何足挂齿。你看这江河水多么清澈,在这里汇合到了一起,一往无前地向东流入大海。”
    吴敬诚看着江河水,想到了更加宽阔的海洋,给自己带来无限向往。
    江边的海鸥在不停的展翅飞翔,品尝着游人丢过来的食物,发出欢快的叫声,而吴敬诚和陈玉珍的距离好像是拉近了……
    下午吴敬诚开车去忠连山云雾寺,陈玉珍住在忠连山南山脚下陈府官邸,云雾寺在忠连山山顶上,忠连山有九个山峰。
    汉朝时,忠连山有着汉之水边高地的殊荣;唐朝时,又有“小终南山”的别称;现在的大清朝,多了“小峨眉”的美誉,因其矗立在大江之畔,终年云雾缭绕,在民间赞美“云雾”之雅号,云雾寺由此得名。
    滨江古城忠连山云雾寺,最着名的黑脸观音雕像,是根据佛经里“千手千眼观音”形象塑造的,共计4000只手,比着名的安海龙山寺的“千手观音”多了2992只,楠木圆雕金身,金碧辉煌,气态万千,流传万里。
    走到这里,吴敬诚感慨万千,已经多次到此游历了,被云雾寺这座千年古刹所震撼,也是他最敬仰的宝地。
    吴敬诚通过陈玉珍,第一次见到了云雾寺的住持袁铭。她是通过父亲陈致远,认识袁铭住持的。
    袁铭七十多岁,精神矍铄,仿佛时光倒流,依旧充满青春的朝气,气色红润,彰显着健康与活力,让人心生敬意。
    吴敬诚提到自己的二舅刘明吉时,袁铭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慈祥的笑容。
    “阿弥陀佛,久闻大名,施主的二舅与我可是故交啊!今日得见施主,不禁令我回想起往昔与他相处的时光。不知令舅近来可否安好?”袁铭以平和的目光注视着吴敬诚,轻声问道。
    吴敬诚感激地回应道:“多谢住持大人挂怀,家舅目前身体康健,只是在去年遭遇了一场磨难。”
    袁铭颔首表示已知晓此事,并说道:“我亦有所耳闻,本欲前往探望,但琐事缠身,未能成行。待得闲暇之时,定当前往探访。施主更是不凡,听闻你铲除祸害、侦破要案,实在令人钦佩。”
    面对袁铭的称赞,吴敬诚谦逊地说道:“岂敢当此赞誉,在下尚在学习阶段,不过是秉持着脚踏实地的原则,认为行走江湖、闯荡社会,便应步步为营、认真对待。”
    袁铭慈祥的看着吴敬诚,点点头说道:“施主真像你父亲,说话办事自有主见,前途无量,了不起啊!”
    吴敬诚谦虚的说:“谢谢住持您的缪赞,后生一定会继续努力,为民除害,做好为人之本。”
    “好,很好!”袁铭摸摸胡须,深表欣慰。
    吴敬诚接着说道:“袁住持,久闻您佛法精深,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小生我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直心向往之,但苦于无人指点迷津,今日特来向您请教此经的修炼之法,还望住持不吝赐教。”
    袁铭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施主过誉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是佛门至高无上的经典之一,其修炼之法需内外兼修,边练边悟,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具体而言,可先以意引气从头顶降下丹田,意守丹田一柱香的功夫,待气息调匀后,再运气至脚心涌泉穴,如此反复练习,直至打通全身经脉。当然,这只是修炼的初步法门,真正的精髓还需施主自己在实践中慢慢领悟。阿弥陀佛……”
    袁铭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吴敬诚豁然开朗。他不禁感叹道:“住持所言甚是,多谢您的指点!”说完,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激之情。
    随后,吴敬诚驾车送陈玉珍回到忠连山山脚下的陈府官邸。车稳稳地停下后,陈玉珍慢慢地下了车,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深深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吴敬诚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轻声安慰道:“陈记者,不要难过,日子还很长,我们将来肯定还有很多机会再见面的。”
    陈玉珍微微点头,努力挤出一个微笑说道:“吴队,今天跟你在一起真的非常开心,期待下一次还能够见到你。”
    吴敬诚同样报以微笑,语气温柔地回答说:“一定会的。如果你遇到任何困难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告诉我就好。”
    两人互相道别之后,吴敬诚静静地望着陈玉珍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轻微的惆怅感。他心里清楚,这次的分别也许只是短暂的,但未来的发展却无人能够预测准确。然而,他坚信只要缘分未尽,他们必定会有重逢的时候。
    此刻,太阳已经西斜,将天边染成一片绚丽多彩的晚霞。
    吴敬诚深吸一口气,转身钻进车内,启动车子缓缓驶离。他知道,生活还要继续,而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虽然与陈玉珍的分别让他有些失落,但他也明白,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的美好等待着他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