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惟愿苍天假年
作者:千牧海   大汉征服者最新章节     
    霍光的问题从浅显上看是在问入翰林的官员资格,可深层次的则是问国朝将来会如何选拔人才入仕。
    这才是一名真正的成熟的政客!
    刘病已设立太学,收五千无根无基的学子,耗费无数钱财自然不是过家家闹着玩的,皇帝是在培养人才,不但是在大汉培养读书人,更是为了他自己培养人才。
    这似乎有些矛盾,因为皇帝就是大汉的统治者,替大汉难道不是替他自己?
    不是!
    以前皇帝浅显的说过士族对于读书人的垄断,说过循环往复只会让士族越来越做大,进而在地方上影响到皇权的统治根基,而霍光对此深以为然。
    那么皇帝培养五千平民孩童,最后学业有成出仕为官,就会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最不济也能和士族分庭抗礼,而随着太学学子的一批又一批诞生,就会进一步压缩士族垄断官员的生存空间。
    霍光当初在破析皇帝本意之后当真是惊为天人,对皇帝这等未雨绸缪的手段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明显不过的阳谋,偏偏让这天下间还没成为豪族的士族阶层无可奈何,至于那些豪族……不好意思,仅仅凭他们目前的力量还不足以对皇权产生威胁!
    当然,这其中也有他霍光为皇帝分担无数压力的缘故在内。
    想要把这个问题回答明白,牵扯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在元辅看来,察举制度合理否?”
    霍光淡然道:“是否合理老臣不敢妄言,但老臣觉得察举制是当前最行之有效遴选人才的方式,陛下若是觉得察举不合理,那么老臣请问何制合理?”
    刘病已道:“元辅觉得大秦因何而亡,若大汉有一天走上陌路,又可能因何而终?”
    霍光委实有些跟不上皇帝这般跳跃性的思路,怎么察举说的好好的,这就又扯到王朝兴亡上面去了?
    “秦亡于李斯矫诏,亡于赵高乱政,亡于诛罚苛刻……大汉顺天意,得民心,自当千秋万载!”
    刘病已笑了笑,霍光或许知道大汉外戚之患,知道后宫干政之祸,但是他不能明言陈非。
    “三代之后有夏,夏桀暴戾,为商所捏灭,商纣无道,周取而代之,秦法严苛,汉得天下,在朕看来,这天下就不会有亘古不灭之王朝,但良好的制度和约束才是延续社稷传承之根本。”
    霍光肃然道:“老臣不才,愿闻其详。”
    “制度也是国体,好的制度可以让王朝一直如壮年一般良好运转,只要皇帝、大臣,地方官员能够遵循制度,便能避免太多毁社稷断山河之事发生。
    而约束是针对于皇帝同样也是针对于大臣,如果有强有力的约束手段,那么即便皇帝昏庸对于王朝的伤害也极其有限,若能约束好臣子,那么则为万民之福,更为江山传承之基。
    孟子曾言‘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此言是否合理朕不想多作阐述,但是朕相信民为水,社稷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霍光彻底震惊了,他无论如何没想到皇帝竟然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传扬出去足以震撼朝堂震惊天下的一番话!
    此刻,霍光突然间有些理解为何他要还政于君,而皇帝却拒绝的原因了。
    不是担心自己试探,也不是觉得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想要观政学习,更不是畏惧他这个权臣。
    而是睿智近妖的皇帝在寻求一种制度上的平衡!
    一位想通过制度来有效约束百官甚至是自己的皇帝,注定会成为百年乃至千年难得一见的圣君!
    甚至于只要皇帝能够说到做到,那么皇帝此生之功绩或许连孝武皇帝都将望尘莫及!
    权力是公器更是神器,权力更是一头怪兽,是能够无限滋生野心的怪兽,然而皇帝却想要给这头怪兽加上一个笼子……
    霍光知道自己老了,体质精力越发不如从前,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没有多久就会退出权力中枢,将这天下大权完完整整的还给皇帝,然而这一刻,他不仅仅真的想提前还政,更想能多活一些年,想要看看大汉王朝在皇帝的治理下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盛世!
    此刻,唯愿苍天假年……
    民为水,社稷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何等睿智之言,如果历代皇帝都能把这句话视为禁至理,社稷何愁不能万代传承!
    可事实上人都是有私心杂念的,包括他霍光也是一样,只不过他在家与国之间能选择做出平衡,可真要危及到霍家满门,他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决断,比如把皇帝给掀落尘埃。
    但是只要能保证霍家不受致命威胁,那么哪怕利益受损就能保证国之利益,他同样可以做出取舍,这就是忠臣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但是他霍光只能代表他自己,他代表不了全天下的贵门士族,所以皇帝的这句话实际上和墨家理念非常接近,但是墨家为何被儒家击溃?
    因为墨家代表的民之利益不敌儒家代表的权之利益。
    皇帝若是一心一念的只为平民说话,那么必然会引起士族阶层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统治根基不稳,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所以霍光非常想知道皇帝会用什么方法来平衡士族与平民,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士族,进而引起江山动荡。
    刘病已是在一点点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哎来诱导霍光,全指望这位大汉第一权臣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臂助而非施政掣肘。
    “一人智短,两人智长。”刘病已微笑道:“君王的贤明与昏庸对于整个天下的影响实在是过于深重,长于深宫中的天子不了解民生之多艰,光靠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是永远不可能会有切身之感受,所以朕才会说即便是皇帝也该受到约束,而皇帝本人更应该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交给擅长的人去做。”
    霍光蹙眉道:“陛下所指可是国朝大政?”
    刘病已很是慎重的点了点头道:“不错,元辅前后三次对朕言要还政,皆被朕所拒,不是朕对国政没有觊觎之心,而是朕相信元辅掌舵,大汉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