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天生帝王
作者:千牧海   大汉征服者最新章节     
    霍光脸色顺看来好些,皇帝既然这么说,很显然是认可察举制,但其做法……
    “在朕看来,选拔官员无非三点,即忠、孝及才!”刘病已正色道:“不忠之人难孝,不孝之人难忠,忠孝之人未必有才,有才之人未必忠孝。”
    “然国朝选拔人才是为了治理天下,是为了能让大汉百姓过上富足日子,那么忠、孝、才哪一点更重要?
    察举制以孝廉举之,很显然是觉得孝最重要,因为孝武皇帝觉得不孝之人必然不忠,不忠不孝即便有才也不值一用!
    这一点朕也认可,但是这孝字如何恒定?
    是孝廉在地方上的所作所为还是地方官员和地方家族相互串联,任用私人?
    须知,民间百姓事亲至孝,然却不识一字者比比皆是,如果选拔人才以孝为第一衡量标准,那庶民有没有机会被推举?
    没有!
    孝廉,既孝且廉,这廉又如何评定?庶民维持温饱都竭尽全力,他们怎么廉?
    所以这廉还是士族标杆,是士族为族中子弟特意树立起的廉洁之相,于是寻常百姓依旧没有半点机会。
    至于忠,很好理解,即忠君忠国,然而事实上,他们因为士族而进身,一旦走上仕途飞黄腾达,他们首先忠的是培养他们的士族,当士族利益与国朝利益冲突之时,他们首先选择的十有八九也是士族而非君与国。
    还有才,这才可以是满腹经纶之才,可以是治国理政之才,可以是冠军侯那样的冲锋陷阵之才,也能是理财富国之才等等……
    官员之才从何而来,是士族培养,既然是士族所供,那么有一天位列朝堂,他们反哺士族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这是无可厚非却又不符合国朝利益的,因为久而久之,通过一代代人努力,地方家族势力便会越来越庞大,这些士族之间盘根错节,在地方上树大根深,不但可以对国朝之命阳奉阴违,甚至于他们可以左右国朝人事选拔。
    孝廉是否真的孝真的廉不得而知,但是肯定要依附于地方士族,否则绝无半点入仕之可能,大司马执政多年,想必这一点看的比朕还要透彻的多吧。
    只不过大司马习惯了也没觉得其中有什么不对,但是从长远计,朕可以断定察举制一定会成为世家大族培养私人之制,久而久之,地方士族将会越来越庞大,形成一个个即便国朝,即便君王也无法忽视的门阀力量。
    这股力量甚至可以威胁到皇权乃至江山社稷!
    大司马或许会觉得朕这是危言耸听,但是朕相信大司马的智慧与洞悉世事的眼光,只要大司马愿意拨开云雾看日月,就不难看出,朕说的这些就是事实真相!”
    霍光沉默……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以及秉政多年的锐利眼光,让他在一瞬间彻底明白了皇帝的顾虑,同时也为年轻的皇帝能如此透彻的看待天下士族的眼光而震撼。
    这是一位天生的帝王!
    就拿大汉举例,汉初丞相萧何,其后世子孙发展至今,已然在兰陵根深蒂固,萧氏培养出的孝廉如今更是遍地都是,兰陵萧氏,地方望族,俨然就是皇帝口中说的门阀。
    而这天下间能和兰陵萧氏比肩而立的望族绝对不在少数!
    就连霍家也是如此,前有霍去病,现有霍光,就算霍光死了,霍氏也不可能衰落,因为霍氏门徒太多了,唯一欠缺的不过就是时间,等再过上几十上百年,霍氏一门成为地方望族几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地方势力有多庞大,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大汉历代帝王皆心知肚明,比如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若是没有地方士族鼎立支持,就凭七国本身的力量就想和景帝抗衡,那纯粹就是痴人说梦。
    高祖设陵邑,不断迁徙各地豪强入关中,目的就是削弱地方力量,将这些地方豪强乃至望族放在眼皮子底下,若有异动,迅雷而剿之!
    霍光现在有些感动,因为他已经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因为他自身也是士族,而皇帝很显然是要对付士族,然而即便如此,皇帝还是对他毫无保留的说出了对士族和察举制可能出现的弊端,如果这都不是信任,什么才是?
    这是信任他霍光会将大汉的利益放在霍家的前面,是相信他霍光对大汉的忠心可表日月,可耀万古!
    这样的君王值得任何一位臣子以死报之!
    刘病已叹息:“察举,举的是孝廉,孝廉则是来源于士族,来源于世家豪族,来自于贵族子弟,然在朕眼里,这天下是大汉之天下,是君王之天下,是士族之天下,但也是庶民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
    既然都是大汉子民,为何庶民没有机会,难道士族比庶民更懂民间疾苦?难道世家就一定比庶民更公忠体国?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朕设皇家太学,以后还会设一个接一个的学府,为的不是别的,只是朕想要给所有子民一个机会!”
    “陛下难道就不担心天下士族反对?”
    “担心,所以朕还需要大司马为朕保驾护航。”
    霍光无语……
    “陛下打算怎么做?”
    刘病已肃声道:“朕要开科取士!”
    霍光眉头一皱。
    “不是举孝廉的简单考核,而是真正的开科,面相全天下的汉民,只要是人才,朕就不吝简拔,让所有通过举考而仕的读书人真正沐浴皇恩,让这些读书人知道,可以给予他们想要的一切的不是世家望族,是朕,那么他们该忠的就不是士族,而是大汉天子!”
    “如何举考?”
    “这……”刘病已微笑道:“这个一时半会还没考虑周祥,大司马不妨稍等两三年,届时朕再与大司马好好议上一议。”
    霍光嘴角直抽,越发无语。
    其实刘病已完全可以照搬科举制度,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完全照搬未必就一定合适,所以要懂得取舍。
    就好像科举制,科举制到隋唐才会出现,然而那个时候的仕林依旧被士族门阀所把持,真正的寒门弟子依旧要依附于门阀才能获取进身之阶。
    所以在没有彻底压制门阀之前,谈科举屁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