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等死
作者:千牧海   大汉征服者最新章节     
    数学教口诀、公式和运算。
    格物教奇技淫巧和奇思妙想。
    化学通过一个个在这个时代能够实现的小实验来开拓思维。
    兵法学古代战争及后世经典战役案例,学推演,调度。
    财经学经济之道,说简单点就是如何大肆揽财,还能让国家、百姓富裕。
    为什么会把这五大类作为必学主课,原因很简单。
    数学无需多言。
    格物精通对新事物的出现增益很大。
    化学则是改造自然,创造自然,以后可以。运用在能源、环境、健康等等领域。
    兵法……一将功成万骨枯,短短七个字绝对不是随便说着玩的,刘病已坚定以为为了达成军事目标而不惜死伤代价是不科学的,真正的名将需要将天时地利人和利用到极致,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当然,这也很片面,刘病已深层次的目的是需要自己人来为他掌控军队,也只有把军权死死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他才能拥有最大的底气去改变大汉,去平定四夷,去和国内勋贵、豪强乃至满朝大臣做不懈的斗争。
    没有绝对忠诚效死的军队,不管是谁做皇帝都不会有底气,当然锤炼出一批将领出来还不够,他需要的是军队从上而下的效忠,而不是因为将领效忠,小兵跟着效忠,这根本没有意义。
    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要从最底层去改变,让所有的兵纯粹而执着的认定他们效忠的只有坐在皇位上的那个,而不是自己的将军!
    甚至于将军想要造反或者从逆,最后的下场都是被自己的兵给绑起来送到他的跟前。
    还有财经,对刘病已而言就是商道,他需要一大批商业人才来构筑属于他属于大汉皇室的商业帝国,简称皇商。
    刘病已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培养足够的人才,所以他从这十三位少男少女入手,不管用多大的精力去做,也要把他们十三个真正教会成绝对的人才,然后让他们去教几百个,最后一点点扩大,普及……
    此举任重而道远!
    刘病已没有选错人,春来暑往,秋去冬来,十三位少年足够聪慧,或许是他们更珍惜读书的机会,也更能明白恩人的良苦用心。
    所以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是没有止境的,肯用心去学,去钻研,那么学途上就没有越不过去的障碍,知识的海洋里就不存在扛不住的波涛。
    转眼间刘病已已经十五岁了,已然成为为一名英武不凡的少年郎君。
    今年元凤四年,这一年陛下加冠,霍光还政,未得允准,或许皇帝自己也知道,他还掌控不了朝政,在这个遍布霍光党羽的朝堂,面对拥有军队绝对控制权的大将军,就算是天子也只能退避三舍。
    亲政又如何,刘弗陵很清楚,霍光只是谦让罢了,他绝对不可能老老实实的把朝政大权囫囵交到自己的手上,那样只会让整个朝堂一片混乱,霍光有无数种手段让他的诏令成为一纸空文。
    与其如此,还不如光棍一点,也好消除霍光的戒心。
    刘弗陵自从懂事的那一天起,他就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清楚自己就是个傀儡,那么他和历史上那些面对权臣或者大权独揽的太后时候的皇帝一样,安心等他们死就可以了。
    他还年轻,霍光已经老了,他等得起,只要霍光死了,那么他就能轻松无比的拿回本该就属于他的一切!
    这一点和刘病已很像,刘病已自己也知道等自己坐上皇位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所以他也只能等死,等霍光死。
    但是在这之前,他需要先等刘弗陵死……
    好像快了,刘病已知道刘弗陵应该是二十岁挂掉的,现在刘弗陵十八岁,那么就还有两到三年,他便将迎来属于他的时代!
    一个真正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
    一个万邦来朝,四夷八荒尽皆臣服于大汉的时代!
    他不要当什么狗屁的千古一帝,他要成为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古一帝!
    但是现在还是只有慢慢熬着……
    张贺来访,说了一大堆勉励且毫无营养的废话才走,刘病已有些疲累,本打算洗把脸用了午饭再去美美的睡上一个午觉,院门响了……
    “您找谁?”康伯打开院门,看着门外的中年男人。
    中年男子很瘦削,脸色看上去不太好,身后一个梳着朝天髻的小丫头看上去十三四岁,从中年男子身后探出头来,怯生生的说道:“找病已哥哥。”
    少女容颜俏丽,唇红齿白,看上去灵气十足,穿了一身雪白的袄子,配上外间的雪景,仿佛是童话里面的公主。
    中年男子瞪了少女一眼道:“别乱说,在下来找掖庭令,劳烦通报一声。”
    康伯正要告知张贺已经离去,却见刘病已走到院子里面惊讶道:“许叔,平君妹妹,我都搬来这好几年了,你们才想起我来啊。”
    中年男子名叫许广汉,掖庭管杂役的小头目,俗称暴室啬夫,刘病已住在掖庭几年,自然熟的很。
    少女名叫许平君,是许广汉的女儿,从小也在掖庭长大,勉强和刘病已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只不过几年没见,青涩的小丫头俨然已经成了水灵的大姑娘。
    刘病已还知道在历史上许平君会嫁给汉宣帝,成为宣帝的第一任皇后,后来被霍光之妻霍显买通医官在第二胎产后毒死,另外许平君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大汉昏君的开头人物,汉元帝刘奭。
    实际上说汉元帝是昏君有失偏颇,刘奭以儒治国广施仁政被儒家人自动忽略了,因为刘奭重用宦官和外戚,以至于在汉元帝时期,儒家不再一家独大,朝堂形成了大臣、外戚和宦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很显然这种局面不是儒家大臣愿意看到的,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里,白的还是黑的,自然也是他们说了算。
    于是汉元帝成了昏君,当然因为其重用宦官导致大汉内官势力崛起,重用外戚,最后还出了一个王莽,这一点说他昏,倒也不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