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络阳往事
作者:狗都不能躺平了   让你写景区,你写烟波江上使人愁最新章节     
    随着镜头的再次拉近,此刻的画面已经变成了草原风貌。
    在草原之上,一头头巨象在迁徙。
    其间还有一个声音在解说。
    “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河流遍布,有着大量的野生大象。”
    “所以这片地区被称为豫州!”
    ……
    “这就是豫省的由来吗?”
    “还真是形象啊!”
    “因为有很多的大象,所以就被叫做豫州!”
    “真特么的形象!”
    ……
    “但在约一万年前左右,全球气候变冷,北方开始变的干旱,大量的动植物被淘汰。”
    “而居住在山洞里面的远古人类开始走出山洞。”
    “他们在今后的时间里学会了畜牧、养殖、耕种。”
    “开始了早期的文明!”
    “在之后的岁月里,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都在这里孕育发展。”
    画面中一个个早期人类打猎耕种、打磨石器、制作陶罐……开始了漫长的发展。
    ……
    “不愧是豫省啊!”
    “得天独厚的地方必定有着文明的延续!”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样一个地势平坦,又有水源的地方,他注定就是孕育文明的最佳热土!”
    “所以说这是地理上的必然!”
    ……
    画面中异变突起。
    大量的的雨水冲刷着大地。
    在连续的暴雨之下人们已然不愿就此继续下去。
    他们开始了对于自然神力的第一次反抗。
    也是这一大步,奠定了华夏民族内心有关于人定胜天的血脉记忆!
    “这一天,暴雨冲走了无数的妇女儿童!”
    “这一天,暴雨冲毁了辛苦劳作了一整年的作物!”
    “这一天,暴雨毁灭了经营好几代人才建好的村落!”
    “也是这一天,一个名叫禹的人站了出来,他告诉人们不能在这样下去!”
    “告诉人们变则通,不变则亡的道理!”
    “更告诉人们若天要灭我们,我们就破了这天!水要灭我,我就治了这水!”
    “于是长达十几年的治水行动开始了!”
    “也正是这个行动让豫省成为了中原!”
    “让这里成为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从这一刻开始,人们不再相信神是万能的!”
    “从这一刻,人们开始信仰自己的双手!”
    “因为在他们看来已经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洪水更加的暴虐,更加的残酷!”
    ……
    “卧槽,燃起来了!”
    “大禹治水啊!”
    “这才是华夏男儿该看的东西!”
    “那时候是真的牛啊,几根木棍就完成了这样的壮举!”
    “最主要的还是那有关于疏导的道理!”
    “就是这样的道理付出了太多的人命!”
    “可是,没有这些付出,道理又怎么会深入人心呢!”
    ……
    在之后,李程又简单讲述了从夏商周到的唐宋的历史。
    期间,东汉的强盛国力也让众人对这个位面之子刘秀建立的国都感到震惊。
    毕竟说到两汉,谁又能绕开汉武大帝?
    然而熟知历史的人却知道,两汉的繁荣却是在东汉!
    在这个时期的络阳才真正的具备了神都的雏形。
    丝绸之路。
    这一条远古的贸易路线源源不断的从欧洲、中亚带来当地的货物。
    而这些货物的最终地点就是络阳!
    看到这繁荣的洛阳城之后,众人也是感叹连长安的未央宫和此间比较起来都要逊色了几分。
    所以当大家又看到董卓火烧络阳之时。
    才会对这个臃肿肥胖的诸侯如此的厌恶。
    几百年的苦心经营被付之一炬的痛心甚至让大家对那位弑父的三姓家奴都生出了一丝好感。
    ……
    “络阳真是可惜了啊!”
    “这种无论从地理还是文化传承上来说都具备的地方居然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
    “战争啊!”
    “从来都只有失败者!”
    “这么好的洛阳城居然被付之一炬!”
    “董贼!拔刀吧,让你看看我的巴雷特还锋利否?”
    “就是可惜的是董卓这一烧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啊!”
    “可惜这大洛阳,可惜了!”
    “要是能保留到大汉、大唐时期的那些宫殿,那该有多惊艳!”
    “兄弟,我就说一句,只要这东西能保留下来,现在世界上的那些建筑,没一个能打的!”
    “是啊,百年前的紫禁城都已经这么牛逼了!”
    “何况是千年前的宫殿!”
    “而且据说当初武周女帝有着万象神宫之称的紫薇宫可是有九十米之高,极尽奢华,世界之最啊!”
    “可不是嘛,万象神宫可是中国古代皇宫的巅峰之作,连紫禁城都得靠边站!”
    “可惜了,络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
    画面中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镜头重新拉近。
    李程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四合连山缭绕青,
    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
    草色年年满故城。 ”
    ……
    “他这就来了?”
    “真有感觉,看了一遍络阳的历史紧接着来这一句,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妙哉!”
    “要不怎么说写诗这块我就服李程?”
    “这一句咏史太到位了!”
    ……
    吟诵完毕李程并没有停顿。
    “从大禹治水至今,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络阳建城四千多年。”
    “其中一千五百年作为国都统御四方。”
    “中国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河图洛书从这里映入人们的眼帘。”
    “儒学、道术从这里萌芽。”
    “经学、玄学从这里兴盛。”
    “佛家从这里传播。”
    “连百家姓氏也从这里起源!”
    “络阳!”
    “她伴随这个华夏文明,从萌芽到茁壮,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最古老且未曾断绝的文明古国!”
    “她作为华夏的神都名副其实。”
    “而今天的络阳却已然如同一个子女已成人的母亲,她雍容而安详的看着这片神州大地在世界的舞台蒸蒸日上。”
    “千年的璀璨在此刻都沉寂在那些斑驳颓圮的篱墙。”
    “这里已然没有了当年的热闹繁华,不用再感受时代的兴衰与悲怆。”
    “但这里却一直在用她的深厚底蕴在散发着她的光芒!”
    “烟愁雨啸奈华生,
    宫阙簪裾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络阳城。”
    “这里是神都,这里是络阳。”
    伴着着这两首《过故络阳城》,直播便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