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夫人来了
作者:伶舟越   渣男想吃绝户,重生废了他!最新章节     
    主仆二人说话间回到了院子里,流云也跟着走了进来。
    “姑娘,余姑娘那边奴婢已经安排好了,保证不会出什么乱子。”
    赵华音点点头,接过流云递过来的盒子。
    “奴婢问余姑娘取走这同心佩的时候,余姑娘也没说什么。”
    “今日生了这么多变故,她自然不敢再说什么。
    咱们且等着吧,这个东西过几日应该就能派上用场了。”
    “对了姑娘,余姑娘问奴婢要了一盆芍药,说这几日不能出门,想要放一盆花在院儿里解闷。”
    芍药?
    赵华音倒是从来不知道余莺儿喜欢花呀,余莺儿这要求有些不寻常。
    不过此时正是芍药盛放的季节,倒也说不出什么不对。
    微微蹙了蹙眉后,赵华音还是同意了。
    “就给她吧,一盆花而已,想来他也做不了什么。”
    交代完这些,赵华音又去了一趟沈璧的院子。
    秦太医与沈家有故交,唯有沈璧出面才能请秦太医去替严昭的母亲治病。
    回来后,赵华音想起方才对点雪说的,想要送燕歧一份回礼。
    便又对点雪道:“你去将我亲绣的那件砚屏找出来,我记得当时只做了一半。”
    当时赵华音本想将绣好的砚屏送给周培的,可是绣到一半还怕周培不喜欢,又收起来了。
    如今想来也真是讽刺,自己亲绣的作品,万金难求,就凭周培他也配!
    点雪转身去了后面库房,不过片刻便将赵华音要的东西找了出来。
    那是一个两折的砚屏,赵华音只绣好了第一折上面的竹枝图案。
    竹枝图案的配色和绣功都无可挑剔,竟然连光影变化都看的清清楚楚。
    无论看过多少次,点雪只要一看到出自赵华音手里的刺绣作品,还是忍不住赞叹。
    自家姑娘这刺绣技艺,就算说是织女下凡也不为过。
    “姑娘当时只绣了一半便说不想做了,今日怎的又想翻出来?是想将剩下的一半做完送给四殿下做谢礼吗?”
    “正是如此。若是送些黄白金玉之物总是显得太过庸俗,而且四殿下出身皇家,身边哪里缺这些东西。
    我想着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总是更有诚意。”
    点雪十分赞同。
    “姑娘亲手做的刺绣,便是做贡品也使得,自然是十足十的诚意。”
    点雪这话倒是也没有夸张,赵华音的刺绣手艺师承人称“鬼斧擘线”的瑶娘。
    最擅长的便是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完的作品精细雅洁,堪比最精绝的画作。
    “姑娘准备绣什么样子?翠竹当配青松吧”
    点雪一边说着,一边将赵华音的绣架摆好。
    赵华音看着眼前的半幅砚屏出神。
    本来翠竹最好的搭配该是青松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赵华音却不想在上面绣青松。
    一想起燕歧今日离开的时候轻扬的唇角,赵华音想在砚屏上绣的竟然是海棠?
    “你说,绣海棠怎么样?”
    鬼使神差地,赵华音就问出了口。
    点雪闻言手中的动作也是顿了一下,不过很快便又继续忙活,
    “以姑娘的技艺,绣什么都好看,何况姑娘最喜欢海棠花,秀出来定是一绝。”
    点雪的惊讶并不是赵华音要以青竹配海棠,而是因为海棠是赵华音最喜欢的花,轻易不易海棠入作品,更何况是绣海棠花送人。
    “姑娘就绣吧,四殿下定会喜欢的。”
    赵华音没说话,不过莫名地,她也觉得,这件东西燕歧会喜欢。
    做了决定赵华音走到书案前,毫不犹豫地落了笔。
    不多时一枝娇艳的海棠便跃然纸上,瑶娘的刺绣一般人学不来的原因便在此。
    要跟瑶娘学刺绣,首先要有十分精湛的画技,然后用各种针法将画作完美的呈现出来。
    赵华音看着笔下的海棠花,微微颔首。
    和点雪一起将绣绷撑开放好后,便坐在绣架前开始飞针走线。
    点雪冲端茶水进来的流云轻轻“嘘”了一声,两人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赵华音专注做绣品的时候,不喜有人打扰。
    这种专注刺绣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天,赵华音只在休息的时候才问了问余莺儿的情况。
    “余姑娘这两日并没有做别的,只安安分分地待在院里写字。”
    “倒是难得!”
    赵华音轻嘲了一句。
    主仆三人正说着话,外院的丫头来报,
    “姑娘,老太太和二姑娘来了,老爷和太太请您过去。”
    闻言赵华音忍不住轻轻凝眉。
    小丫头口中的老太太是赵华音的祖母,要说起这位赵家老夫人,也是一位奇女子。
    未出阁前是纵横商场的大小姐,后来以商贾之身嫁入世代为官的赵家不说,还被赵老太爷爱重了一辈子。
    虽说一辈子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但无论是赵华音的父亲还是叔父,这两个过继来的儿子都对她十分孝顺。
    赵老夫人一直跟赵华音的二叔住在赵家祖宅,赵华音一家则是住的赵尚书的官邸。
    前世这位祖母也甚少来到尚书府,每次来都必是有什么非来不可的大事。
    赵华音对这位祖母其实并没有太深的感情。
    众人都说祖母最是爱护孙辈,祖母对自己和其他族中的孩子也都算慈爱,总是笑眯眯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赵华音总觉得同这位祖母亲近不起来。
    自小就仿若觉得,祖母看起来是笑着的,却笑得不真。
    前世在父母过世后,祖母在丧礼上便晕了几次,看起来是结结实实地悲伤的。
    可却对赵华音这个没了父母亲的孙女不闻不问,从没遣人问过孕中的赵华音可否安好。
    那时赵华音从没细想过这个问题。
    只以为祖母是悲伤过度,就连自己都一直沉浸在失去双亲的悲伤中。
    可如今再细细琢磨一下,一个老人家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就算再悲痛,真的能对孙女不闻不问吗?
    真不知道今天祖母怎么会来尚书府,赵华音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赵华音到厅里便看见坐在上首的祖母,一头银丝梳的整整齐齐。
    笑吟吟地看着走进来的赵华音,
    “音音来了!我们音音出落的愈发标致了。”
    赵华音上前见礼,
    “孙女给祖母请安,祖母福寿安康!”
    “好!好!”
    赵老夫人拉过赵华音的手,笑得十分慈爱。
    “祖母只要看着你们这些孩子,怎么都是好的。”
    “琴儿见过姐姐!”
    赵华琴向赵华音见礼。
    赵华音是家中独女,二叔家有一个堂妹赵华琴,还有一个堂弟赵华章。
    印象中这个堂妹总是柔柔弱弱的,只要人一多,说话都是怯怯地。
    赵华音上前扶了扶她。
    “妹妹不必多礼!”
    靠近赵华琴身边,鼻尖传来一股似有若无的香气,赵华音微微皱了皱眉。
    “父亲、母亲安好!”
    赵华音又向双亲见过礼,这才站到了沈璧的身边。
    赵老夫人看着厅外为了准备家宴,井然有序穿梭的侍女,笑呵呵道,
    “我老婆子今日跑来,倒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母亲哪里话!本该是儿子去给母亲请安尽孝的,母亲如此说,真是羞煞儿子了!”
    赵尚书夫妇忙站起身行礼请罪。
    “儿子(儿媳)给母亲请罪!”
    赵老夫人摆摆手。
    “都坐,都坐!”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请罪不请罪的话。”
    赵老夫人脸上的笑容不变。
    “老婆子今日过来,说不得要讨人嫌了。我听说你们府上养着的余丫头定了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