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作者:世子徐凤年   诗仙身份曝光,女神女帝们求贴贴最新章节     
    “曹公子,这诗好是好,只是这种诗词过于露骨,怪我没说清楚,我是想要一首能宣扬道门的诗词,就是别人一听到,就有一种拜入道门的冲动。”叶璇玑有点不好意思的说着,毕竟曹大器刚刚已经写了一首非常不错的诗词了,此时再要求,有点挟恩图报的意思了。
    曹大器看着叶璇玑扭捏的模样,心中好笑,他现在急于提升实力,就怕别人不提要求。
    现在叶璇玑再次提要求,他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过不能表现出来,要装出一副很难办的模样。
    太容易得到,对方不会珍惜,只有装作很难办,说不定叶璇玑会再记一份人情。
    “叶仙子,你这要求有点难啊,不过既然叶仙子都开口了,就是天上的星星,我也给你摘下来。”曹大器一副前世海王的模样。
    叶璇玑听着曹大器的话,有点感动,不过突然发觉有点不对味了,这话怎么像是情侣之间的甜言蜜语。
    她一个潜心修道的,平时都很少遇到男人,更不用说这种舔狗式发言,顿时脸色羞红,心中暗想,这曹大器难道对自己有意思?还是单纯的想表达帮自己的决心?
    即墨晚晴心中则是吐槽,这曹大器难道对师父有意思?说这种肉麻的话。还是说他喜欢年龄大的?怎么没见他对自己献殷勤?
    天权圣君则是眼睛一亮,这曹大器脸皮真厚啊,师妹这么大的人了都撩,不过这话自己却是说不出来,学到了,学到了。
    曹大器来回踱步,一副努力思考的模样,在场的众人看着曹大器认真的模样,心中震撼,他该不会真的转眼之间就能写出来吧?
    虽然知道曹大器很有诗才,但叶璇玑出的题目可是很冷门的,而且还有额外要求。
    曹大器当然是装的,他只是想让叶璇玑感受到,写一首传世诗词没那么容易。即便他曹大器很有诗才。
    道家诗词虽然很少,但是有一首,在前世,看修仙小说的那是人尽皆知。
    可以说,一句话,养活了无数修仙小说。
    那便是李白的那句:“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整首诗词很长,名字也巨长,大多数人都不会背,甚至名字都不知道。
    但架不住开头四句太惊艳,以至于火爆修仙圈。
    曹大器虽然也爱好诗词,但他也背不下来。
    不过他却看过整首诗,还看了译文,了解了诗词含义和背景故事。
    只要看过,这就够了,有了记忆提升的能力,只要他刻意的回忆,那些在脑海里深层的记忆,就能回想起来。
    叶璇玑要道家修道的诗词是吧,那我写修仙这不过分吧!
    有了上次夏知秋的教训,曹大器不敢托大了,直接从戒指里拿出带有文气的宝纸。
    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平仄和格律,但是乐府诗,古体诗是没有的,而且还不限制字数!
    也就是说,并不用全部写下来,因为天道也不知道你这首诗要写多长。
    李白的那首【经乱离后 天恩流夜郎 忆旧游 书怀 赠江夏 韦太守良宰】就是古体诗,因此,不论写多少句其实都行。
    曹大器以前没事,非常好奇这个诗名为啥这么长,还特地研究了一番,最后才弄明白,发现李白根本不是在水字数,这字数真是一个都不能少。
    大概含义就是:经过战乱离别后,蒙皇帝的“天恩”(杀了他也得说是天恩),流配夜郎,忆念旧时交游,写下自己的心情,送给江夏的韦太守良宰。
    旁边的叶璇玑,即墨晚晴,天权圣君全部惊讶曹大器的行为,这小子这么肯定这首诗能引发天地文气?
    毕竟文气宝纸还是很珍稀的,要花费很多银子。
    曹大器直接在宝纸上开写: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曹大器刚写完前四句,文气宝纸直接金光乍现,直接引发了天地异象。
    大量的文气开始向曹大器涌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并非儒家的浩然正气!而是道家的后天之气!
    甚至掺杂着极少量的先天之炁!
    先天之炁,被道家视为生命的本源,与天同道,不生不灭。先天之炁在人体内表现为一种生命能量,与人的精神状态、生命活力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李白写这几句开头,其实是在表述他谪仙人的身份,即便被流放,仍然不减其豪放浪漫的心境。
    曹大器写下这几句,则是直接被天道的道家思想认可,赐他少量的道家本源先天之炁,以及大量后天之气。
    旁边的三人则是呆呆的看着眼前不可思议的一幕。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天权圣君不停反复的念叨着这一句。
    文人引发天地异象的时候,旁边的人也会带来微小的好处。天权处于一品圣君很久了, 想成为超品,几乎不可能,除非他自己创立新的教派思想。并且用新的思想提升实力,才能晋升超品。
    如果学习前人的思想,最多只能半圣,儒家道家都是如此。
    但即便如此,也给天权圣君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那一丝丝明悟,让他感觉多年未曾提升的实力,隐隐有松动的迹象。
    曹大器很震惊,他才写了一个开头啊!怎么就反应这么大,这首诗这么吊的吗?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写诗词的时候,旁边的人,也会对获得的文气有重大影响。
    也就是说,诗词获得的文气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诗词本身的含金量,第二阶段则是传唱度,影响度。
    如果一首诗词平平无奇,但是传唱度极高,即便他平平无奇,获取的文气也会很多,只不过第二阶段的文气增长是个缓慢的过程。
    而如果写诗词的时候,旁边全是大儒,他们对你的诗词评价极高,那么获得的文气自然更多。因为,大儒们的影响力那是极大的。
    而曹大器写这首诗词,旁边可是三位道家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
    随着三位道家高人的认可度增加,突然,曹大器脑海中显示一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