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李自成的气运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赵安今年特意回到了赵家镇祭祖,不仅如此,赵家核心的五房成员也都回到了赵家镇。
    赵安的大伯、二伯、三伯也都久病缠身,不过赵安高兴的是,这辈子看来赵家的基因不错。
    赵家人都很长寿,赵家的第一代人已经老了,现如今赵家的产业已经由赵家的二代们接管了。
    而赵家的三代们,也渐渐地成长了起来,至于第四代人还小。
    对于族人,赵安的想法是可以给他们富贵,但是不能给他们权力。
    所以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如赵火、赵图被赵安安排到了军队。
    其余的赵家人,大多在赵家商行任职。
    如今赵家的家风还好,毕竟赵家五房的一代和二代们都还在,他们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
    但是赵家的三代中,已经开始有纨绔子弟出现了,赵安此次回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顿家风。
    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赵家这些年来,有不少的族人都过上了三妻四妾的奢靡生活。
    赵安召集众人,对着族人宣布了最新的族规,凡赵家族人,只有正妻所生的子女才能入赵家家谱。
    同时,赵家商行内部晋升时,优先考虑只有一个妻子的族人,赵家族人若是违法乱纪,除了接受法律的惩罚外,还要面对额外的家规处罚。
    凡是赵家族人犯错,妄想通过私下贿赂的方式逃脱惩罚者,一经查实,永远开除出赵家家谱。
    对于赵安的决定,赵金、赵银、赵铜、赵铁、赵石几人一向是支持的,于是五房很快就通过赵安的决议。
    但是也不是每一个赵家的族人都理解赵安,赵安也并不在意,毕竟一个家族发展壮大之后,很难避免里面不会有其余的声音。
    赵安不是银子,做不到人人都喜欢,人人都满意。
    赵安的目标从来都是,只要能够赢得大多数的支持,就足够了。
    开完家族大会后,赵安一家前往赵二虎的陵墓进行祭拜。
    赵二虎与夫人合葬在一起,他们的陵墓在赵家镇的这一片陵墓中显得并不出众,因为这些年来,赵家镇很多的人都跟着赵家发了财。
    有了钱之后修缮祖坟,是华夏人的传统。
    赵家因为赵安崇尚薄葬,所以赵二虎的陵墓仅仅是用青石垒了一个坟包,做了一些简单的装饰。
    跟旁边那些雕“龙”画“凤”装修豪华的坟墓没得比,对此赵安也深感无奈。
    移风易俗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赵安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去推动薄葬的风气,总有一天薄葬会成为主流风气的。
    赵安一家人跪在赵二虎的坟前,恭恭敬敬的向着赵二虎的坟前磕了三个头,连马钰也不例外。
    原本赵家村的习俗中,女人是不能祭祖的,但是随着赵安的带动,女人也逐渐的可以参与祭祖。
    磕完头后,赵安站在赵二虎的坟前, 对着赵二虎的墓碑说道,“爷爷,我们一家人又来看您了。
    孙儿不孝,一年都难得回来看您一次,这次回来有一个好消息您听了肯定高兴。
    小钰又给您怀了一个玄孙,等到下次我们再来看您的时候,就又多了一个家庭成员啦!”
    在赵安说完之后,赵石也对着赵二虎的墓碑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话,许久之后,赵安一家人才离开了赵二虎的坟前。
    ……
    正当赵安在赵家镇祭祖,沉浸在自己又有了一个孩子的兴奋之中时,北方的李自成与张献忠二人,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一位谋士——李岩。
    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年间的举人。
    他的父李精白曾经是大明高官,曾任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但是崇祯初年,他的父亲被划入了魏忠贤的阉党,于是在魏忠贤谋逆案中被定罪,罢官为民。
    在明末官场中,这样因为党争而罢官的人有很多。
    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除了读书,李岩还喜欢练武,可谓是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
    李岩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他的性格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李岩在杞县名声很好,当地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明末的河南,天灾四起,饥民遍地。
    眼见着百姓因为灾祸活不下去,李岩前往县衙请命,望官府能赈济灾民,但是杞县的宋县令身为当地的父母官,却并不在乎百姓的死活。
    对于李岩的劝谏丝毫不放在心上,好似并不知道外面饿殍遍地似的。
    李岩虽说有功名在身,但是却也不能强逼宋某赈灾,李岩回到家中,将家里的余粮都拿来救济灾民。
    但他一个人的力量在天灾面前,始终杯水车薪,于是李岩写了一首《劝赈歌》,希望可以劝勉各大富户都出一份力,救救百姓。
    然而人都是自私的,如李岩这般仁慈侠义之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富户都等着百姓活不下去之后,继续兼并农民的土地。
    所以不管李岩如何呼吁,响应的人仍然少之又少。
    最终在朝政的黑暗,官员的腐败冷漠,以及周遭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下,李岩选择了投靠李自成。
    李自成得李岩,如同刘邦得张良一样。
    李岩迅速为李自成制定了“均田免赋”的宣传政策,李自成用李岩之策收拾民心,很快就将队伍扩展到了数万之众。
    并且如烈火燎原之势,飞速的中原大地上传播。
    不仅如此,李岩还为李自成引荐各种人才,比如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牛金星也加入李自成军中。
    牛金星建议李自成“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战略方针,为李自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由于李岩与牛金星的加入,补上了李自成军中缺少谋士的短板,在实力飞速扩增之后。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决定,趁着新年之际官军缺少防备,率军攻打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