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欧元跟花荣讲军队怎么建设,用军队和官府演戏赚钱
作者:杨圣佛   穿宋,造反!【变宋】最新章节     
    “军师的理论,真是简单又深刻!”
    花荣若有所思,“军师还有别的跟传统观点不一致的军事理论吗?”
    “应该还是有一些的。”
    “还望军师不吝赐教。”
    花荣谦虚地拱手。
    “花将军不必客气,你我共同举事;小弟对花将军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老哥就托大谢过老弟了。”
    “嗯。首先,为将者,除了要懂得经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退路:
    未虑胜,先虑败。
    人不是万能的,人的那点认知和战斗能力;相对于复杂的战场来说,都是非常微弱和渺小的。
    战场上有很多意外。
    伸手之前,一定要先搞明白退路在哪里。
    这倒不是为了怯战,而是为了真正达到进退自如的境界。
    避免顾头不顾尾。
    只想着胜利,不知道怎么面对失败。”
    “老弟所言甚是!”
    花荣有感而发,“当年我梁山举事,一路顺风顺水,很快便攻下十余州县。
    最后在海州一战,被张叔夜诱敌深入,我等得意忘形,以为张知府带的,还是那种望风而降的官兵。
    结果不但陷入他的埋伏。
    后方战船还被他们烧毁。
    我等进退维谷。
    加上他带着朝廷的招安劝降书。
    宋江哥哥也不愿意看到更多的牺牲。
    我等便向朝廷妥协,从此走上真正的黑暗之路。”
    “嗯。梁山的教训,是你们昂贵的学费;也是你们这些幸存者无与伦比的优势。”
    听到花荣回忆起梁山的遭遇,欧元也是深表同情;然后继续跟花荣讲兵法,“带兵打仗,除了要懂经济,要清楚后路。
    第三个关键,就是一定要保持部队的相对民主:
    为将者,不能太独裁。
    也不能让下属太独裁。
    那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部队,都是非常危险的。
    将官一意孤行,会让下面跟上面离心离德;有错误,下面也不敢纠正。
    等你陷入绝境,你的手下很可能也不是帮你;而是刚好把你推出去卖了邀功领赏。
    这就是太独裁的部队的后果。
    看看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如果是比较民主的部队,军队的权力并没有太集中在主将身上;没有绝对集中在一家人手上,他们的儿子就算杀了他们的老子,也没有机会上位和掌控整支部队。
    那就不会再有杀他们老子的动机。
    包括你们梁山当年也差不多。
    为了头把交易。
    背后都有反复流血。
    如果主将要由下面的多个人选举认同,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应该会有一些避免的可能吧!”
    “嗯。还有就是决策,如果需要多数人认同;那么当年宋江也没有机会一意孤行。
    当时你们梁山多数人应该还是不同意朝廷招安的。”
    “是的。但是如果部队实行民主,整天吵架,决策不下,耽误战机,又怎么办?”
    “那就举手表决,启用多数人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然后关注好退路,事不可为,及时撤退;确保这种把命运交给老天的赌博式决策,最终也无伤大雅。”
    “军师妙计!”
    花荣满脸崇拜地看着欧元,似乎要把欧元这样的奇人完全刻在他脑海中;又或者在思考:
    是什么样的环境,才造就了欧元这样的天才怪胎。
    欧元却是有些羞愧地在内心道:
    “都是近现代先贤用生命青春甚至鲜血换来的真知灼见,相对眼前这个时代,已经有九百年左右的超前性。
    能不妙吗?”
    欧元又跟花荣聊了一些军事看法和眼前要做的事情。
    然后叫上郭京,王星辰,花无绮,商虞戌和李云墨等人。
    一起前往太守府会见太守朱胜非等衙门之人,跟他们商议准备抗金誓师大会和全城大游行。
    “不行!这不是制造紧张,主动找麻烦吗?”
    朱胜非听说要搞这样的活动,直接摇头否定道,“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你不主动找麻烦,麻烦就不来找你了吗?”
    欧元有些无语道,“叶公好龙,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些成语,朱太守这样的读书人,应该不至于不知道吧?”
    “但是我们现在还没准备好!现在还需要时间密密准备,闷声发财。”
    “现在是需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了。”
    欧元坏笑着对朱胜非眨眼睛。
    “什么意思?”
    朱胜非有些莫名其妙。
    欧元凑到他耳边小声道:
    “不主动制造紧张,你那10万贯钱怎么拿到?”
    “你竟然让军队和本官陪你演戏,就为了做生意?”
    朱胜非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欧元。
    似乎要弄明白,眼前这个口无遮拦,思想天马行空的青年。
    为什么这么敢想??
    “有什么问题吗?”
    欧元耸耸肩,无所谓地含笑道,“难道你圣贤书读多了,就可以不用吃饭了?”
    “但是,但……”
    朱胜非急了半天,也没急出他的反驳理由。
    “没有什么但是。”
    欧元认真道,“不搞这样的演习,你就能拿到10万贯。
    后面面对的,就是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北方的流民逃到这里,大量饿死。
    这里的老百姓大量南逃。
    然后无兵可用。
    你的官府,也将撑不过两个月。”
    “相反呢?”
    朱胜非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相反,就是把紧张氛围主动搞起来,把我们先前囤积的粮药套现拿到差价。”
    欧元开始认真画饼:
    “趁我们主动搞事,消息没那么快蔓延到京东路和江南。
    再去这些地方,大规模地低价把粮药采购回来。
    这一次。
    你们官府15万贯钱,差不多已经翻倍。
    有30万贯左右。
    拿去江南,随便可以采购二三十万石粮食。
    我还可以给你再赚10万贯,月底之前,一共还你35万贯。
    而且到时候几十万石粮食运回来,加上南京原有的存粮。
    后面不管战事怎么紧张。
    都有望把粮价压到较低水平,甚至比先前更低一点;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人口和需求,都是相对固定的。
    老百姓的粮食需求被大体满足后,价格就会平稳下来。
    那样就不会有太多人南逃。
    人口留得住。
    这南京城,就有望成为黄淮防线的坚定抗金堡垒。
    而你朱胜非,也将成为这抗金条防线上,载入史册的牛逼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