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一开始把末日望远镜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以为只要硬件的堆砌就能造出好产品。但经过天文学家的提醒,发现了好多之前产品功能设计的缺陷。不断调整,也导致其成本大幅上扬。但这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事件视界望远镜算法,杜萍的研发团队完全无法与天文专家进行沟通:天文学家不理解产品设计,杜萍的团队则不具备天文和数学基础。
杜萍团队陷入困境,沟通如同鸡同鸭讲。杜萍能想到的就只有路诚了。
正好,这几天,黄所长和邱莉都不在,也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所以路诚也是闲来无事,偷偷地跑到杜萍的公司帮忙。
好在路诚是学习数学的,在他们中间充当了“翻译官”的角色。路诚先向专家请教,然后在自己完全理解了这个算法之后,再给杜萍的研发团队进行培训。
很快,杜萍的团队就已经理解了原理,并勉强和天文学家进行直接沟通。
这让杜萍又欠了路诚一个人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黄所长风尘仆仆地回到所里面,还没有休息片刻,便打电话给路诚,发现他竟然没有在所里面。
“你小子上天了,是不是?我们不在,你单位都不来了,你是不是想和方志军学?!”电话里黄所长生气地说。
路诚挂断电话,立即从杜萍公司赶回所里。
“黄所长,我是参与另外一个科研项目去了。他们遇到点问题,我去看看。”路诚小心翼翼的说。
“科研项目?什么科研项目?”
“深长基线干涉技术在可见光波段的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研发。”
“什么乱七八糟的,不就是2019年观测黑洞的技术嘛!说的那么复杂!”
“哪个单位研发的?”
“我一个高中同学,在做这个。希望借鉴观测黑洞的思路对这颗末日灾星进行观测。”
“你这个是商业性质的吧。”
“是的,又不要国家投一分钱,说不定以后还真能为应对末日灾星起到一定的作用呢。”
听到路诚的解释,黄所长长吁了一口气。也没有继续责怪下去。
“我刚从外面开会回来,有些会议精神,要给你传达一下......内容比较多,你先让我捋捋。”黄所长说完,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思考从哪件事情谈起。
路诚坐在黄所长办公桌前,等了一会,也觉得无聊,拿起黄所长办公桌上一支笔,在他的右手指间转来转去,静待黄所长。
黄所长突然不耐烦地对路诚说,“你能不能别在我面前转笔了?!什么毛病?转的我头好晕!”
“好,好,好!”路诚有些意外,尴尬地笑了笑,立即把笔放在桌子上。
见路诚把笔放好后,黄所长接着说,“之前跟你提到过的,举荐你为人类灾难应对联盟特派员的事情,龙国高层会议上已经同意了。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天你就要到联合国那边去报到,接受任命。你要有心理准备。”
“哦哦,是吗?你告诉我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了,不过,联盟那边会同意吗?”
“联盟特派员本来就是我们龙国坚持增加的一个职位,而且我们龙国本就是联盟的重要成员。
这个职位,本来就是闲职,没有什么特别的权力,不触及委员会所有成员国的利益,所以他们没有理由反对。再说,以龙国的地位,这点事情还搞不定吗?”
“那就好,其它国家没有人竞争这一职位吗?”
“有的,其它国家也有人选。
毕竟是代表联盟嘛,所以形象很重要,专业背景也很重要。比你形象好的,没有你的专业背景。有专业背景的,没有你形象好。毕竟你还是这个星球的发现者,这个光环让你具备了极大的竞争优势,没有比你更好的选择。”
“呀,黄所长~你着实有点过誉了!不过我听上去还是很舒服的,你再说说我还有什么优势?”路诚喜笑颜开的说。
“没了,实际上都是找理由而已。”黄所长说。
路诚尬笑了下说道,“对了,之前在联合国开会的时候,联盟委员会说是共有11个成员国,现在定下来了吗?”
“前两天就定下来了,去掉四个国家,现在是7个成员国,即现在的五常国家,再加上樱花国和日耳曼国。因为五常认为,国家太多,会影响决策的效率,所以只保留7个国家。”
“好像天竺国特别感兴趣,积极要求参加。以前它申请入常好多次都没有成功,这次来势汹汹,志在必得的样子。”
“没用,说白了,一方面五常担心话语权被稀释,另一方面这个世界始终是要讲实力的。”
“那为什么选择樱花国和日耳曼国呢?毕竟他们可都是二战......”
“他们两个国家都进入委员会,有很多种原因的,除了大国博弈之外,他们两个国家都能够自己独立制造盾构机,其它四个国家包括天竺都制造不出来。这就是原因。”
“虽然现在是末日危机了,但我感觉我们国家还是风平浪静的,好像还没有动起来。我看着都着急。”路诚说。
“你错了,实际上国家的动作早就开始了,远比你想像的要早。基本上在确定末日灾星的存在之后,国家智库已经在筹谋并着手准备了。”
“是吗?那我们建议的超大型盾构机,25米直径的,研发出来了吗?”
“你之前建议的25米盾构机的设想被否决了。有几个原因:
一个是盾构机的核心部件主轴很大而且必须在工厂用大型设备才能成型,只有这样它才能承受高速旋转带来的离心力、巨大的载荷以及抗高温变形。不是技术上不能做那么大,而是做大了,没有办法运输。
第二个原因,虽然尺寸增加了没多少,但是一旦做大,很多部件未必能承受住这么大的压力,都需要重新设计,这样的话,研发时间太长,显然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时间。
所以就只能采用现在的成熟方案,就是18米直径的,这已经属于超大型盾构机了,两个盾构并排进行,实际上效率更高,挖出来空间更大。”
“那制造速度能跟得上来吗?我们不仅要自己用,还要考虑出口的问题。”
“原来盾构机只有一两家公司生产,以后会将盾构机所有的部件进行拆解,标准化后进行批量化生产。
很多企业生产不同配件,然后将各种配件运送至挖掘现场进行组装。这样的话会极大的加快制造的速度。”
路诚想了想又问,“上次开会的时候不是说,盾构机主要由龙国制造,其它国家配合吗?听你的意思,好像米国,樱花国,日耳曼国都要生产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