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鸡嘴儿山
作者:软心饼干   穿越我在古代打猎养家最新章节     
    姜月道:“粮价涨了十倍,粮商已经过了,咱们县令大人必然不会坐视不管,粮价自然会降一些。现在出手是好时机,不过,咱家的不卖。”
    姜月屯粮不是为了倒卖。
    姜有善莫名的松了口气,可也说不出什么黑心粮商的话了,咽了口唾沫,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想压压惊。
    万福宝不解:“这么好的机会,不卖粮食?”
    姜月道:“粮商后头都有大势力支持着,所以敢有恃无恐的涨价,平民散户尤其是我爹这样的大户,人傻粮多没后台,你猜县令大人要是想杀鸡儆猴那谁开刀?”
    万福宝摸摸后颈,只觉得凉飕飕的:“这么说自家粮食不能卖了?”
    姜月道:“要卖当然可以,趁这几天,每天带上十几斤在粮店附近守着,看到去买粮的就挑着问一问,价格低一些自然能卖掉,也不会查到你。不过得机灵着些,几家粮店换着蹲守。背地里的那些势力可不会允许有人抢他们的生意。”
    万福宝才点头,又听姜月道:“不过,我不建议表哥去卖粮,今年的收成咋样不好说,可是战事好不了,胜败对咱老百姓都不好。我知道表哥是想尽快还完账,不如帮着我做些事儿。”
    万福宝用力点头。
    姜月这才说出她买粮的用处。她要修山路。
    鸡儿嘴山迎着望山村的这一面地势缓些,可是人也难攀爬上去,其他三面山体陡峭,山顶上是一个半开放山洞,是绝佳的避难之地。
    修山路不同于建房子,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人手的招募,安排,技术,都要考虑到。
    首先是人手,这方面最好用本村的人。要有一个信得过之人全程看着。因为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把山路修的能通行,还要设立一些关卡守山。
    姜有善瞠目:“这山买来真的是避难用?”
    万福宝问道:“表妹是担心什么?”
    姜月道:“咱国朝连败两场,交耻拿下两郡之后并没有再进攻,去年冬天四皇子自动请缨出战南都郡,为何?当今的老皇帝据说病重过好几次了吧。咱们不是朝中人,都知道四皇子野心大,现在他手握兵权,你说他带兵期间,老皇帝要是死了,四皇子会交兵权吗?”
    万福宝姜有善大骇,冷汗直流,这是咱们能议论的事儿?
    后面的事儿姜月便不说了。
    其实年间,姜月对这些问题跟姜明探讨过,交耻不再进攻,其一,是漳河正好挡住了。其二,交耻存在着兵力也不足的问题,休养生息。
    大乾国主动再战,收复失地,在国朝角度也是正确的。其一,大乾国的面子问题,国土被以前的附属小国所吞,不打回去其他小国必定会效仿。其二,稳固民心,说白了还是面子问题。
    告诉大乾的老百姓:别怕,乖乖种地交租,国朝有实力护着你。
    只是主动出战的领兵人,不该是四皇子。
    四皇子狼子野心,觊觎那个位子,兵权落到他的手上,拿出来不出血是不能的事儿!
    对四皇子来说,出兵南都军的胜败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合理的拿到了兵权,期间若是老皇帝死了,他必定起兵造反,整个河东郡都是四皇子的封地,到那时候,沐川县必定处于混乱之地。
    更朝迭代苦的从来都是老百姓,她不想经历战争之苦,可这样的情况靠别人都靠不住的,就说那个装可怜的翟青崖。
    想到这人,姜月说不上来的滋味。太子犯天象,被老皇帝猜忌不好过,手底下的翟青崖必定也不好过!
    呸,自家也是前途未知,还担心他?
    摇摇脑袋,把不该有的想法到出去,她要做未雨绸缪的事儿。鸡嘴儿山是最好的选择,是她的大本营,是她保命的手段。
    “鸡嘴儿山就是我打算做的庇护所,我早就考察过,要想上鸡嘴儿山必须从咱村这一面,其他三面绝无可能,表哥我要你来帮忙,就是铺鸡嘴山的山路,人手从村里找,粮食从我手里出,现在粮价贵,不粗工钱,出粮食。”
    正说着这些,村里有人来了,是才定居的贺家家老爷子,贺老爷子逃难而来,原籍南方郡,原家境殷实,此时虽然身着破衣烂衫,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一分儒雅,问姜有善:“你看,能不能换一些糙米?”
    姜月瞧过去:贺老爷子递过来的篮子里装着一些野菜。
    乡里乡亲,姜有善可不好拒绝,接过野菜,发现里头有许多才酿芽的野葱,挖这么多不容易。
    “换换,你等着啊。我这就去给你拿。”
    姜有善说了一声才想起跟前还站着姜月,不免担忧的看了她一眼。
    只见姜月面无神色,并没有阻住他的意思,这才扭身进了灶房,不一会儿,端着一个粗瓷大碗过来,里面装的是磨好的玉米面儿。
    “新碾的玉米面儿,你也尝尝。”
    贺老爷子眼泪盈眶,对着姜有善千恩万谢。
    要不是家里实在......唉,一篮野菜哪里能值一碗玉米面儿?
    姜有善有些心虚的看姜月,如今他被村里人敬称一声“姜老爷”,他也是从挨饿的时候过来的,对着这些挨饿的村民,只要有人找来,他就忍不住想帮。
    姜月道:“给都给了,没啥,这粮食也是你自己种的。”
    姜有善松了口气,挺了挺腰背,这一篮子野菜吧,不值一碗面儿,但人不是到了绝境谁出去借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