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帝王心术
作者:乐鱼之乐   半入江风,半入云最新章节     
    时至今日,江风真是谁都信不得。
    她只得说:“王爷多次救我于危难!这次更是为了救我,不惜与韦氏对抗,甚至身陷囹圄。如果这样的救命之恩还让人信不得,这世界上就真无人可信了。我并没有什么隐瞒的,我也没办法解释诸多巧合。或许,只是因为王爷身在局中,我在局外,所以看得更清楚。又或许,朝中的那些人,早已将朝中局势分析得一清二楚,只是三缄其口罢了。”
    李隆业挑着眉,只是在夜色中看不清楚。
    好吧。
    就这样吧。
    他也就只问这一次了。
    他于今日,正式地同储君失之交臂,并且会越来越远。
    他不能再失去了。任何事情。任何人。
    江风见李隆业不再追问,原本打了满腹的草稿一时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也只好站着不说话。
    “明日,父皇册封王勋,正式封我为薛王。”李隆业道。
    江风当然不会傻得去恭喜他。只得叹道:“陛下既然已立太子,想必封号不会再现‘秦’‘卫’了。”
    当年李渊继位,一面册封太子,一面又给功勋卓越的李世民和李元吉封秦王和卫王。两股势力旗鼓相当,各自为营,最后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当真可怜可叹。
    “姑姑、几位兄长还有众大臣都举荐我为太子,而推举三哥者寥寥。我只不懂,父皇既然赞同‘立功不立长’的说法,为什么我不行!我百思不得其解。”李隆业惘然道。
    江风心中疑惑,记忆中可半点没有这条线索。唐隆政变后,李隆基被众人推上太子之位的,就连李家老大李成器也说不敢居功平王(李隆基)之上。
    李隆业为啥这样说呢?
    当真尽信书不如无书,史书是胜利者写的,当然要粉饰一番。
    当下便问:“诛杀韦氏,为何不禀告相王?”
    李隆业道:“三哥说不能连累父皇,又担心父皇反对。”
    江风又问:“那为何不见寿春王和衡阳王?”
    “二哥体胖,行动方便,从开始便在计划之外。策划时,三哥便说连大哥也不惊动,我们三兄弟便可成事!”李隆业回道。
    江风道:“陛下及五位王爷匡扶社稷之志,并不这几日才有的。当时韦氏临朝称制,已箭在弦上,陛下怎会反对。一旦兵变失败,陛下也难脱责任。当日废太子的事,韦后一点把柄没抓到,也要赖在陛下身上,何况这次!”
    李隆业似乎明白了什么。
    江风又道:“若那两位王爷也参与诛杀韦氏,便也没有‘立功不立长’之说,只定寿春王为太子,在哪都说得过去。如今,诛杀韦后,匡扶社稷的大功只落在你们三人头上,你们……又都有问储之意,但陛下也不能真的把你们兄弟三人拎出来,比比功绩才干。若真有了这样先例,以后东宫储君有样学样,不知又是怎样的血雨腥风!”
    江风与李隆基只有那一面之缘,还没说上几句话。只觉得是极简单极爽阔的一个富贵公子,如今细细想来,当真平静海面下暗藏波涛汹涌。
    帝王心术,世上能看懂的,又有几人!
    李隆业之前虽同江风处夺了御玺,但已恭恭敬敬地交给相王。他虽然有意争储,但争储的前提是他的父亲,相王李旦要当上皇帝。
    在这个目的没有实现之前,兄弟之间所有的计较和算计都是自毁长城,他从不屑于那样做。
    他原本计划着,父皇登基后,他就可以放开拳脚,一展抱负,兴利除弊,大干一场,让父皇看到自己的才能。
    可没料到,从父皇登基到确立太子,只短短的五天时间。
    刘幽求第一个请求立储,太平公主和长兄纷纷站出来反对。
    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一面这么着急,另一面却要阻拦。原来那时候,姑姑和寿春王就已看出了端倪,他如今才明白。
    在那个节骨眼上立储,储君只能在刚立过大功的皇子中产生。
    果然,刘幽求上奏:“臣听说铲除祸患的人应当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拯救社稷君亲于危难,论功最大,论德最贤,应为太子。”
    太平公主听了,便真要论功论德。
    父皇沉默。并在当晚宣召了太平公主和寿春王。
    第二日,寿春王请辞太子,父皇顺势立临淄王为皇太子。
    他输得不明不白,又干干脆脆。如果真如江风所说,三哥又是从何时开始布局的呢?他已经觉得步步为营,可终究棋差一招。
    他一时更加难以接受。
    江风只好做那朵解语花:“与陛下一母同胞的五人中,如今只余陛下和太平公主。其余的,孝敬皇帝无子,章怀太子三字都已殒命,中宗二子殒命,另外两子,谯王获罪,不知下场如何,温王让位于陛下,今后……”江风停了一下,见李隆业不甚在意,继续道:“今后恐难顺遂。陛下曾两让天下,在纷争中保全了所有子女。如今快刀斩乱麻,立了太子,也是避免兄弟阋墙之祸啊。”
    后来的康熙皇帝就没有李旦明白,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各方势力角逐,最终酿成了九子夺嫡的惨剧。
    李隆业似是听进去了,似问似答道:“难道就这样罢手了?”
    江风说:“若王爷再争,就要与手足兄弟刀剑相向了。罪太子李成俊身死时,王爷尚不能自已,若是亲兄弟,王爷又将如何?”
    李隆业知道,一定是江风已经认定李隆基会成为皇帝,所以才劝他放弃。他有些时候甚至怀疑,她是不是他三哥的探子,或者恋慕他。
    他一时难下决断。
    这时李贬走过来。
    李隆业很是敏锐,问:“何事?”
    李贬似是想了一会儿,才说:“府里来人说,明日授勋的礼服已赏赐下来,请王爷示下。”
    府里来人,自然是王妃派来的。怪不得李贬斟酌半天,省去了主语。
    李隆业听了,也不回话,仍是径直往前走。
    你媳妇叫你回家你不回去,只恐这笔账又要算在她头上。
    成安公主那关算是彻底闯过去了,她可不想再来一个薛王妃。
    她只想好好活着。
    李隆业走了一段路,发现江风没有跟上来,不得已,只得走回去,问:“怎么了?”
    江风说:“我有些累,想休息。”
    黑夜里,李隆业的叹息声微不可闻,“好。回去吧。”
    第二日,睿宗李旦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二千户;封长子李成器为宋王,次子为申王,皇四子李隆范为岐王,五子李隆业为薛王。
    同时,追韦皇后为庶人,追贬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追封废太子李重俊为节憨太子。韦氏族中,凡长过马鞭者皆斩,三岁幼童也不放过。其中,包括成安公主的夫婿,在唐隆政变中被斩首的韦捷。
    至此,韦氏集团彻底覆灭,大唐新星冉冉升起。李隆基兄弟挽大唐于将倾,并将开创一个无比绚烂的开元盛世。
    大唐王朝的马车,终于在理智的、有抱负的执鞭人手中,再一次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