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泄洪
作者:山月孤   凤朝华最新章节     
    淮瑾一早就命府衙里的衙役们在潮州城中各处张贴告示,告示中言明府衙库房内余粮充足,每日午时在东西南北四个门处发放,各家凭户籍文书按照人头领取。告示五日一更新,务必让每个人都安心等待水灾退去,让人人都不饿肚子。
    只有安置好了各方,淮瑾等人才能安心在前方想法子排水出去。
    李宅。
    “老爷,这……这府衙里的崔主簿又送了冯夫人的帖子来,您说咱们不是已经送了好些厚礼吗?也算是不辱没了,横竖她只是个妾室,又不是什么正经夫人,咱们还要再这么糜费地接待她吗?”
    李夫人拿着花笺犯难。李昌却劈头盖脸对她一通数落:“可住口吧!那是什么人物?咱们能说嘴吗?那可是当朝亲王殿下的夫人,纵使不是王妃、侧妃,也是殿下的人。出门在外代表的就是殿下,你还想怠慢?可还想不想在大周朝立足了?咱们不仅要接待,这次的规格还要比上次更高,可明白了?!”
    李夫人被李昌数落的一句话也不敢反驳,只唯唯诺诺,拿着花笺便下去吩咐人重整宴席。
    接了朝华来之后,不是嫌弃饭菜不合口味,就是说身上新裁的衣裳花色老气,各处刁难,竟是无一处满意的。
    可偏偏还几次三番下帖子叫人去府衙接去。次数多了,李昌咂摸出味道来,忙不迭地找人写了工整的帖子,又亲自送到府衙去。当夜,淮瑾便在府衙后头的厢房里接待了他。
    “殿下,您若是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咱们自然是无有不应的。只是……”
    他脸上堆着笑,并不敢真的坐下。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亲王,也可能是唯一一次。纵使淮瑾和颜悦色,他的后背上还是渗了不少冷汗出来,小腿肚子也打着颤。
    也不敢在亲王面前耍心眼绕弯子,只开门见山。
    淮瑾自然也无心与他兜圈子,直截了当道:“潮州城遇难当前,我知道城中富户家中有不少余粮,我希望你们都能将余粮拿出来共度难关。”
    李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家中几十张嘴等着吃饭,如今又不是什么太平年景,最值钱的就是口粮,水灾当前,他自然想要保全自身,最怕的也就是捐粮食了,还不如强征银子,也好过在水灾中饿死。
    他张了张嘴,不知道该回些什么。
    李昌正要说话,淮瑾又补充道:“当然,官府不白拿你们的粮食,所有的粮食都按照你们当初买进的价格给银钱给你们,保证不会让你们亏一分钱。你们家中一共有多少人口,自行留出两个月的口粮来,其余的全部卖与官府,可明白了?”
    李昌咽了咽口水,点点头道:“明白,明白。这都是……为了百姓嘛,小的明白。”
    他挤出一个难看的笑来,想着反正横竖都要给出去,不如再多说几句好听话,也好在岐王面前留个好印象。正要开口,淮瑾又道:“你们五家送来的礼,都被冯夫人封在库房里,分毫未动。待会你就将所有的礼都拉走,分还给各家,再给其他四家带话,潮州城排不出去的水,我一定在一个月内将它排出去,大家留好口粮,其余的按照买入价卖出,自然是没有任何亏空的。待共同度过难关,自然也有各家的好处。”
    李昌虽心里不甚情愿,但话已经说到这步田地,且明面上确实没有什么损失,那些水灾前囤积着预备高价卖出的粮食如今要贱价卖出,怎能甘愿?却没有法子,只好咬咬牙应下。
    “是是,草民一定将话带到,不叫殿下忧心。”
    他弯着腰退下,门口有一个佩刀的护卫带他去了库房将之前送来的礼全部拉回。那护卫却不走,仍佩着刀跟着他。李昌回过味来,立刻又连夜将礼拉回各家,顺便去各家带话,一刻不敢歇。
    第二日,朝华和穆康带着府衙的人和银子去了这几家收粮。仅仅这五家就收出了六千石粮食。
    “李郎君,听闻蜀地粮食价轻,因靠着江南道,不愁粮食供应,价格自然比其他地方便宜些。而且在太平年间粮食若是批量购买的话还有优惠,比市价要低不少呢。”
    朝华坐在一边喝茶,嘴角含笑说着这话,李昌的笑僵在了脸上。
    这是逼着他以批量收购价卖出呢,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堆着笑直点头道:“夫人说的是,咱们的粮食确实是成批购买的,也确实比市价便宜些。您放心,给咱们潮州城百姓用的救济粮食,咱们几家再怎么也不会抬高价格的。来来,咱们这边算一下。”
    李昌几人同府衙的崔主簿到一边核算,朝华拿着银钱在一旁等着。该给多少,她心里有数。他们带来的赈灾银本就有限,自然要花到刀刃上,怎能被这里的地头蛇给多拿了去。
    不过半日,朝华和穆康就带着粮食回到了府衙,将收回来的粮食卸到库房里,每日计算着发出。也算是仓廪丰足。
    淮瑾没有了后顾之忧,几日勘查下来,心里有了初步的计较,立刻就召集穆康等人到堂上议事。
    “潮州虽东边靠海,可是此次的水汪在里头,若要泄洪入海,工程量太大,没有半年是出不去的,而且此法所费甚大,并不是上上之选,也就排除了。我这几日跟着水灾探子各处勘查,发现受灾严重的地方有座山,这山狭而窄,酷似一个瓶口。”
    穆康点点头道:“回殿下,正是。此山名为玉瓶山,因形似瓶口,大家都称它为玉瓶口。”
    “这就是咱们的突破口,将这玉瓶山从中间挖断,洪水自然外泄,水位也就下去了。”
    穆康又问:“挖山的话,不知要费多少时间呢?”
    淮瑾想了想,道:“以玉瓶山的体量,若是多派出些人手,夜以继日,一个月相比也就能挖断了。这玉瓶山附近没有村落和居民,也没有珍贵植物树木,挖山泄洪,是咱们当下最快最好的法子了。”
    众人在心中思量,确实除了这个方法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当下都有些兴奋起来。
    这场水灾来的凶猛,持续又长,众人都有些疲惫。如今见到了曙光,纵使千难万险,也只有迎头而上的道理,劲头十足。纷纷站起来畅所欲言。
    淮瑾既有欣慰,也有感动。他看着众人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只管上报,我一定想法子给各位解决。当下最要紧的是要立刻动工,若是水灾在这一个月内加重了,无疑会增加伤亡,也会增加不确定的困难。当务之急就是召集好工匠立刻开始挖山。”
    穆康站了起来:“殿下此法甚好,别的部署工作就交由下官们,一定控制在一个月内挖断瓶口将洪水泄出去。”
    众人也都站了起来,各自领了任务出去安排。
    淮瑾每日要到玉瓶口去守着,有什么事都能当场解决。余危给淮瑾来过几次信,两地隔得不远,通信方便,泷州很快就排除了水患,开始了灾后重建,修渠也已进入尾声,若是顺利,说不准能与淮瑾同回云都。
    朝华在居养院中照顾孤儿与老人,又跟穆康要了几个人手组建了一队流动的安葬队,专门在水中搜寻去世亡者,再行妥善安葬。每日里忙个不停。
    施药局的工作比最开始轻了许多,如今只有一队流动施药局。四名医正轮流外出,也能在居养院坐诊。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稳步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