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曹操要点一点孙权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说起曹操的头风病,也是十分的特别。
    别人如果患有这种疾病,肯定受不了刺激,更受不了别人的侮辱和嘲讽,尤其是谩骂。
    但曹操却截然相反,他一旦头疼发作,别人骂他反而是一剂灵丹妙药,会让他很快就会不药而愈。
    当年官渡之战前夕,曹操的头风病就发作了,本来他都以为此战必败无疑了。
    结果陈琳的一篇讨贼檄文,把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却让他不药而愈。
    其实究其原因,也完全解释得通,若是别人辱骂曹操,曹操就会发自内心地想要振作起精神来,从而拿出自己的实力证明给别人看,所以他才会很快就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起来。
    这次曹操在乌林又犯病了,他很希望此时孙权也给他来一篇讨贼檄文,或者直接带兵过来跟他对战,那样他便会很快好起来。
    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孙权就仿佛无视曹操的存在一样,虽然曹操大军与孙权的地盘只有一江之隔,但他却丝毫没有反应。
    那么就目前的曹操来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到底该何去何从,是直接班师还朝,还是一鼓作气拿下江东。
    这日一早,曹操忍着头痛,把程昱、荀攸、贾诩叫了过来,打算一起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几位军师对目前我军的形势是如何看法啊?”曹操开门见山地问道。
    程昱走上前来率先说道:“主公,此时我军气势正盛,微臣觉得应该尽早渡江,到时便可一举铲除孙权和刘备,使主公尽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其实曹操也很想尽早荡平四海、一统天下,但眼下他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此时已是寒冬季节,曹操手下的将士们又都是陆军,面对刺骨的江水,想要横渡过去又谈何容易?
    其次,将士们可能是由于来南方水土不服的原因,很多人都感染上了瘟疫,头晕眼花、上吐下泻。
    一时之间也没什么有效的药物,只能靠时间去让他们慢慢康复。
    但是这样一来,部队的战斗力也明显地削弱了很多,打起仗来注定也会事倍功半。
    再次,曹操大军这次可以说是长途奔袭、鞍马劳顿。
    大家先是从新野追到了樊城,在那里扑了个空之后,又从樊城追到了当阳,一场恶战之后,又从当阳追到了江陵,在那里扑了个空之后,又从江陵追到了汉津,被关羽拦截之后,又从汉津退到了乌林。
    虽然将士们已经休整了数日,但很多人的体力并未完全恢复,还处于人困马乏的状态之中。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次从许昌来到荆州已有数月,消耗了很多钱粮物资,如果再去江东的话,补给线一下子又拉长了很多。
    若是无法速战速决的话,最后只能是徒耗钱粮、无功而返。
    曹操未置可否,又把目光望向了其他人。
    贾诩又走上前来说道:“主公,老朽认为我军不该再耗下去了,应该尽早退兵。此番我军南下,在主公的英明领导之下,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荆州,这是何等伟大的胜利!荆州可是刘表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富庶之地啊!此后,我们便拥有了四通八达的军事要地,向东可以攻打孙权,向西可以谋取西川,向南可以讨伐交州!三年五载之内,主公必定荡平四海、一统天下!然而眼下我们只是刚刚拿下了荆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政局动荡、民心不稳。当务之急,我们是要把刘琮、蔡瑁一伙人安置妥当,实现荆州的平稳过度。”
    贾诩的这番话,曹操也是深以为然。
    这次虽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整个荆州,但那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刘表在荆州苦心经营多年,肯定有很多当地人对自己是抵触的。
    先要把荆州当地的世族豪强都团结起来,然后再一点点去笼络人心。
    而现在只是蔡瑁和蒯越跟自己关系走的近一些,但他们俩也并不能代表整个蔡家和蒯家。
    除此之外,荆州还有庞家、黄家等等世族豪强,都需要一一去安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锹挖不了一口井。
    想要一口吃个胖子,只能是贪多嚼不烂,得之易时失之易、得于斯者毁于斯。
    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贾诩的建议很对,此时就应该退兵回去休养生息,等真正掌控了荆州之后再做打算。
    可如果现在就退兵的话,自己又实在于心不忍,觉得十分可惜,就好像夹到嘴边儿的一块肥肉,又放回了盘子里一样。
    再者说,这次南下之前召开军事会议,大家都是极力反对自己出兵的,都说等到刘表死了荆州很可能会不战而降。
    结果正如大家预料的那样,刘表一死,刘琮就乖乖投降了。
    如果现在就退兵了,那么自己此番出兵的意义又何在呢?
    完全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耗费甚巨啊,就在许昌老老实实地静候佳音不就行了嘛!
    要是就这么回去了,表面上看着挺风光的,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次出兵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
    曹操不露声色,又问道:“公达呀,你觉得我们该如何行事啊?”
    荀攸连忙走上前来,说道:“主公,微臣认为,我们应该既不退兵,也不进兵,不妨先在乌林待上一阵!”
    曹操老眉一皱,问道:“哦?公达此话怎讲啊?”
    荀攸又接着解释道:“此番刘备跑到了江东,到底是怎么回事,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是他走投无路了才跑过去的,还是孙权事先请他过去的,这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主公还记得当年的袁氏兄弟吗?我们攻打幽州时,他们也跑到了辽东公孙康那里,当时我们没有继续追击,而是选择了静候佳音。后来没过多久,公孙康便把他们一干人等的人头全都送了过来。”
    曹操叹了口气道:“这种情况老夫又何尝没有考虑过!但孙权毕竟不是公孙康,咱们在这都等了多少天了,他还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啊!”
    荀攸又谏言道:“主公,我们不妨给孙权写封信,提醒他一下儿。没准儿他一看了我们的书信,就能大梦初醒了!”
    曹操沉吟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喃喃地道:“嗯,公达此法甚妥!看来老夫是该亲自点一点孙权这个黄口小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