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孙权的厉害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第二日一大早,孙权便在柴桑府衙亲自接见了诸葛亮。
    “在下诸葛亮参见孙将军!”诸葛亮十分谦恭地说道。
    孙权嗯了一声,问道:“小诸儿啊,我听说你跟刘表是亲戚啊,好像你的老丈母娘是刘表的大姨子吧?”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是的,我的岳丈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
    “那我就奇怪了,按说你跟刘表的关系应该很近啊,你怎么不到他那里做事,反而去帮一个屡战屡败的织席贩履之辈呢?”孙权又好奇地问道。
    一提到这件事,诸葛亮就一肚子火。
    自己原本是打算去刘表那里做事的,刘表也答应要栽培自己了。
    然而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刘表那么大的官,根本顾不上搭理自己,而他周围的蔡瑁、刘琮、蔡夫人对自己则是百般的刁难,不但不对自己委以重任,还竟让自己干体力活,最后自己实在受不了了,才撂挑子不干了。
    而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隆中拜访自己,想请自己出山辅佐他,也的确是感动了自己。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既然刘备如此看重自己,自己便不再嫌弃刘备的卑微,决定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这其中原委实在是一言难尽,眼前这种场合,诸葛亮也不便跟孙权一一细说。
    “不瞒孙将军,我打算出山的时候,刘表已经病入膏肓了,他到底传位给谁也迟迟悬而未决。刘表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刘琦,一个是刘琮,一个是刘修,都是登徒浪子、纨绔膏粱。无论刘表把荆州传给谁,都难以为继。而刘备虽然落魄,却是大汉皇叔,而且他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当世数一数二的名将。所以在下斟酌再三之后,决定追随了刘备。”诸葛亮长话短说地道。
    孙权点了点头,又问道:“刘琮继位之后,便投降了曹操,从这件事也能看出他没什么能耐。那刘琦呢,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自从刘表死后,刘琦便一蹶不振,终日醉生梦死,早已病入膏肓,估计命不久矣!”诸葛亮如实回答道。
    孙权听了这话,也不免有些震惊。
    没想到刘表一代枭雄,却生了这么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老子一死,他的两个儿子也很快就要过去陪他了。
    “我听说刘备被曹操从新野追到了樊城,又从樊城追到了当阳,最后跑到了我们江东,目前手里头就剩下两三千人了?”孙权又问道。
    孙权并不知道刘备到底有多少人马,为了打探虚实,他就随口说了个数字。
    诸葛亮连忙摇头道:“绝不止两三千人!我家主公来到樊口之后,盘点了一下人数,大概还剩下精兵一万左右。刘琦在江夏的一万兵马也被带了过来。而且襄阳有十几万百姓都跟着我家主公来到了江东,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也是可以参军的。”
    孙权心中大概有数了,也就是说,刘备目前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
    不过这也不是个小数字,整个江东也无非就五六万人马,而刘备的兵力至少占了江东的三分之一。
    “两万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你们又有关羽、张飞、赵云那样的猛将,为何不与曹操交战呢?”孙权又问道。
    诸葛亮答道:“孙将军有所不知,曹操此番南下带了至少二十万人马。刘琮投降之后,荆州军也悉数被其纳入麾下,两股势力加起来,兵力起码有三十万左右。我们这点人与曹军比起来,实在是杯水车薪,只可避敌,不可力战呐!”
    孙权一听这话,不禁心头一凛。
    自己手下的五六万人马一时之间不可能全部调齐,再说江东的其他地方也需要镇守,绝不可能孤注一掷地全部拿来抵御曹操,最多只能派过来三万左右人马。
    再加上刘备的两万兵马,顶多也就五万人。
    而曹操此番前来,起码有三十万兵马。
    敌军的兵力数倍于我军,这仗还哪有几分胜算啊?
    诸葛亮看孙权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又接着说道:“孙将军,此番曹操率领几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江东,我家主公打算与您联手御敌。”
    孙权莞尔一笑道:“哦?曹操要来打我?我怎么没听说啊!现在的情况是,曹操要追杀刘备,刘备逃到了江东避难。至于其他的,都是子虚乌有、无稽之谈。”
    孙权的意思很明确,就算是联盟,也是你刘备穷途末路了,来求我孙权联盟,而不是我孙权为了抵抗曹操,去求你刘备联盟。
    诸葛亮被孙权说的一时有些语塞,不由在脑海中苦思冥想着如何去辩驳。
    “行,大致情况我已经了解了,你先回去吧!”
    孙权对诸葛亮下了逐客令。
    诸葛亮不禁大跌眼镜,这正事还一点儿没谈呢,怎么就要撵人走了?
    “孙将军,……”
    诸葛亮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孙权打断了诸葛亮的话,说道:“小诸儿啊,联手的事啊,毕竟非同小可、事关重大,我得跟手下的人好好商量一下是否可行。你回去跟刘备说一声,让他踏踏实实地在樊口住下来,啊!缺什么尽管开口,江东毕竟是我的地盘,我肯定会尽好地主之谊的!”
    说完之后,孙权便起身进入了内堂。
    诸葛亮十分尴尬地呆立在原地,许久之后才缓缓离开了府衙。
    此番诸葛亮前来拜见孙权,精心准备了很多东西,但却一点儿都没派上用场。
    二人一见面,孙权的气场就让诸葛亮感到窒息。
    一个是一方诸侯,一个是落魄书生。
    一个是坐镇主场,一个是流落异乡。
    一个是大权在握,一个是看人脸色。
    一个是颐指气使,一个是卑躬屈膝。
    纵然诸葛亮再有才华、再有学问,也根本无法发挥出来,毕竟二人的身份、地位、权力、处境都相差太过悬殊。
    整个谈话,都是孙权在牵着诸葛亮走,把他想知道的东西全问了出来,便再也没兴趣跟诸葛亮纠缠,直接起身拂袖而去。
    诸葛亮和孙权是同龄人,从年龄上来说,诸葛亮比孙权还要大上一岁。
    但孙权却一上来就管诸葛亮叫“小诸”,完全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连个座也不给,始终让诸葛亮站在那里回答孙权的问题。
    孙权知道诸葛亮是来干嘛的,更知道刘备是来干嘛的,所以他根本不问什么“意欲何为”、“有何贵干”之类的问题,一句寒暄的话没有,直奔主题。
    在短短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孙权便把刘备的底摸了个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