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孔融的种种罪孽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曹操回到自己的府邸,将屋子里的东西稀里哗啦地砸了个稀巴烂,又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在屋子里快步地走来走去。
    由于急火攻心,他的头风病也开始发作了。
    发泄一阵之后,感到头越来越痛,曹操只好又躺到了榻上。
    一想到孔融,曹操就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如今曹操虽然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天下间最有实力的诸侯,不但满朝文武都对他毕恭毕敬,就连皇上刘协也对他唯命是从。
    唯独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孔融,曹操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迁都许昌,又被天子封为武平侯,当时孔融就提出异议,说什么千里之内不得封侯,意思是说,在京师方圆千里之内都不得封侯。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曹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皇上削了自己的侯爵,要么自己主动搬出京师方圆千里之外。
    这两种选择对于曹操来说,无论哪种他都不会接受。
    被封侯的好处是不用纳税,还可以从平民百姓那里收取税赋。
    万户侯就是一万户人家按照一定比例向这个侯爵纳税,而这些税赋并不影响俸禄。
    曹操老婆孩子一大堆,光靠着俸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要封侯,才能养活自己一大家子人。
    搬出京师更不行,好不容易把皇上接到了自己身边,就是想拉虎皮做大旗,打着天子的旗号,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又怎么能轻易远离天子呢?
    后来还是汉献帝刘协替曹操解了围,说曹操劳苦功高,是大汉的中流砥柱,完全可以破格封赏。
    官渡之战爆发前夕,袁绍率领十余万大军前来讨伐,曹操本来是不想打这场仗的,他也知道敌我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但人家袁绍带兵打过来了,曹操也别无他法,只能硬着头皮跟人家硬拼。
    如果不打直接投降的话,袁绍肯定会把曹操碎尸万段,甚至满门抄斩。
    这个时候,曹操需要的是荀彧、郭嘉那样的人,在大战爆发前夕能够帮他鼓舞士气、稳定军心。
    而孔融又站了出来,说什么袁绍兵强马壮、地广粮丰,麾下的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智谋过人,曹操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
    虽然孔融说的这些都是实话,曹操心里也这样认为,但这个时候说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话,简直就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只会令军心更加涣散、士气更加低落。
    结果奇迹发生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起死回生、反败为胜,把袁绍打得大败,还缴获了无数的粮草、辎重、军械、兵马等等,孔融也总算是老实了一阵。
    进入邺城之后,曹丕娶了甄宓,这也完全是曹操的主意,希望他能够早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孔融又冒了出来,说什么当年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曹操虽然听不明白孔融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也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后来曹操又特意查阅了相关的历史典籍,却并没有找到关于周公和妲己的任何记载。
    史书上只是说周武王兵临朝歌城下,商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入城后又杀死了妲己。
    如果按照孔融的说法,那就是周武王想把妲己赏赐给周公,但周公说什么也不要,还说妲己是红颜祸水,留在世上只能是个祸害,周武王一看妲己不能留,便把她给杀了。
    曹丕不但没有拒绝,还娶了甄宓做正室,明显没有周公睿智。
    曹操没有杀甄宓,还让她做了自己的儿媳,也明显没有周武王贤明。
    如果说甄宓是当年的妲己,曹操就是当年的周武王,曹丕就是当年的周公。
    可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曹丕却是曹操的儿子。
    而且袁熙是甄宓的前夫,如果袁熙是当年的商纣王,那袁绍、袁尚、袁谭又是谁?
    曹操反复琢磨了很长时间,都觉得孔融这种比喻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只是自作聪明、故弄玄虚,想证明他比别人渊博。
    进入邺城之后,曹操又开始了与袁氏三兄弟的较量。
    由于连年战事,河北四州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曹操为了安抚当地百姓,又想出了一个禁酒的主意。
    因为酒是粮食酿造的,但粮食可以当饭吃,酒却不能当饭吃,不但不能当饭吃,喝多了之后还会让人精神错乱,干下很多荒唐之事。
    但曹操的禁酒令颁布得并不顺利,刚一开始就遭到了孔融的强烈反对。
    孔融写了一篇名为《难曹公表制禁酒书》的文章,与曹操据理力争,也让天下好酒之人都与孔融产生了共鸣。
    文章洋洋洒洒,列举了古往今来很多因喝酒而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
    其中的“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桎宗,和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彘肩卮酒,无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卮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袁盎非醇醪之力,无以脱其命;定国非酣饮一斛,无以决其法。故郦生以高阳酒徒,着功于汉;屈原不铺糟歃酶,取困于楚。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治者哉?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那一段十分脍炙人口,就连曹操看了也叹为观止。
    曹操又询问了身边一些亲近的人,想听听他们对禁酒令的看法。
    文官大多好酒,不喝酒写不出好文章,武将更是无酒不欢,喝了酒方才浑身是胆。
    最后曹操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禁酒令的推行。
    为了铲除袁氏余孽,曹操决定攻打乌桓。
    这时孔融又站出来说,当年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苏武的牛羊,应该一并讨伐。
    这句话表面上听起来是在鼓励曹操出兵攻打乌桓,实际上则是在对曹操挖苦讽刺。
    肃慎、丁零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并不在大汉的辖区,如今大汉内部还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呢,又哪有精力去征伐异族?
    但曹操也没心思跟孔融废话,只当自己什么都没听见。
    如今孔融又不老实了,竟然说官渡之战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