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曹操对子嗣的理解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马腾来了邺城,令曹操大喜过望,同时也感到欣喜若狂。
    虽然韩遂很有可能不会来邺城做人质,但曹操也不用再担心西部地区会挑起什么事端了。
    有马腾在曹操手里,马超是无论如何也不敢造次的。
    而韩遂也轻易不敢有什么动作,否则的话,就是马超也不会答应。
    这样一来,曹操的后方就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他终于可以全力以赴地对付荆州了。
    时间转眼已经进入了七月,天气炎热,人心也变得躁动不安起来。
    曹操正在着手操办两件事,一件事是了解荆州情况,另一件事是找人。
    对于荆州的情况,曹操始终都在密切关注。
    之前他就已经跟蔡瑁和蒯越暗中有过多次书信往来,二人都说刘表时日无多了,等刘表一死,便推举刘琮上位,然后再让他带着整个荆州投靠朝廷。
    曹操也始终在翘首以盼、静候佳音,希望刘表能够早日驾鹤西游。
    另一方面,郭嘉临死之前对曹操说的话,曹操也始终都铭记于心。
    郭嘉让曹操去南阳寻找当年那个超凡脱俗的少年。
    得到那个少年的辅佐,曹操会事半功倍,早日一统天下。
    得不到那个少年的辅佐,那就要想方设法早日除掉他。
    自从曹操平定乌桓回到邺城,他便往荆州派去了大量的密探,去打听那个少年的下落。
    然而时至今日,却依然毫无结果。
    曹操一直对荆州做了两手准备。
    一个是如蔡瑁、蒯越所承诺的那样,顺利拿下荆州。
    另一个就是刘表死后,荆州会发生意外的变故,到时还得用武力解决。
    所以曹操想在对荆州用兵之前,尽快找到郭嘉所说的那个少年,免得到时兵荒马乱、刀枪无眼的,再误杀了一代大贤。
    然而,寻找那个少年又谈何容易?
    简直犹如大海捞针!
    曹操虽然当年在南阳也亲自见过那个少年,但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再加上曹操根本就没拿他当回事,觉得他不过是个少不更事、心比天高的毛头小伙子,所以也没记住他长什么样子。
    至于他姓甚名谁、何方人士,那就更是不得而知了。
    寻找一个人,既不知道相貌,又不知道名字,更不知道他家住哪里、是谁家的公子,就只知道是个少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事比登天。
    所以,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依然一点儿头绪也没有。
    曹操要找寻的那个少年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其实诸葛亮当初未出茅庐之时,也是最希望能够去曹操麾下效力。
    然而偏偏天意弄人,命运并没给他如此安排。
    曹操把那个少年说得神乎其神,曹操派出的密探都以为他怎么也不可能呆在荒郊野外。
    所以密探始终都是在城里四处打探,并没有去乡下寻找。
    后来诸葛亮又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新野,就算曹操那些密探再去乡下找他也没用了。
    这一晚,曹操派出去的一个密探回来向曹操复命。
    “怎么样,有消息了吗?”曹操迫不及待地问道。
    密探一脸愧疚地摇了摇头道:“回禀大人,还是没有。整个荆州戒备森严,我们白天很难混进城去,只能等到晚上。可晚上外面本来就没几个行人,打听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曹操挥了挥手道:“知道了,先下去吧。”
    密探又道:“大人,那个少年虽然没找到,但小的此番在南阳倒是听到了一些别的消息。”
    曹操老眉一皱,好奇地问道:“哦?都听到什么消息了?”
    “听说新野县令刘备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刘禅。”密探回答道。
    在曹操的印象中,刘备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此时听说刘备生了个儿子,一股不祥的预感顿时油然而生。
    曹操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消息可靠吗?”
    密探连忙道:“绝对可靠!南阳城里的人都知道,刘备也在新野城中大肆庆祝自己喜添贵子呢!”
    曹操啪地拍了一下桌案,怒不可遏地道:“什么?我这刚死了仓舒,他刘备就来了个弄璋之喜,还大张旗鼓地庆祝,这分明是想气我啊!”
    “大人息怒,您膝下还有很多儿子呢,而刘备好像才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跟大人相提并论!”密探满脸堆笑地奉承道。
    曹操叹了口气道:“嗯,先下去吧,回去歇两天,然后再去荆州打探消息!”
    密探点点头,缓步退了出去。
    曹操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又不由百感交集起来。
    虽然自己有一大堆儿子,刘备只有一个儿子,但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看,为人主者,往往儿子越多越不好。
    袁绍如果只有一个儿子,也许自己根本就拿不下河北四州。
    正因为他有三个儿子,立了袁尚当嗣子,袁熙不乐意,袁谭不甘心,哥俩才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最后让自己有机可乘。
    还有刘表,他现在病入膏肓,荆州到底传给谁,也还是悬而未决。
    想必他也是左右为难、无法抉择。
    传给这个,那个不高兴。
    传给那个,这个不满意。
    结果拖来拖去的,最后荆州也早晚得成为别人的地盘。
    还有自己,如今仓舒死了,自己一把年纪了,也面临着立嗣的问题。
    虽然仓舒的死暂时告一段落,但城里的风言风语犹在,也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曹丕没有杀害仓舒。
    就正因为如此,自己也不可能立曹丕为嗣子。
    曹丕奸诈狡猾、城府颇深,自己一直不喜欢他。
    如果他继位了,还不得把其他的兄弟们都迫害致死嘛!
    可不立曹丕的话,立其他人当嗣子也是麻烦。
    无论谁继承了自己的基业,其他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妒忌心理。
    尤其是曹丕,到时还说不上得闹出什么事情来呢!
    如此看来,还是一个儿子好,谁也不用瞎琢磨,到时理所当然地就把位置传给他。
    但转念一想,这样也未必就好。
    自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的聪明睿智,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武艺超群,也有的傻了吧唧,还有的体弱多病……
    正应了那句老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凤育九雏,各有所好。
    如果就生一个儿子的话,文武双全还好,如果遇到傻了吧唧或是体弱多病的可就麻烦了。
    就算把位置传给他,用不了多久他也得被别人取而代之。
    曹操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道:“儿子多了不好,儿子少了也不好。到底怎样才好,最后还得看命运的安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