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黄承彦为诸葛亮指点迷津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由于刘表和黄承彦的关系并不怎么样,所以黄承彦也不愿意在刘表府上逗留。
    刘表随口说了一句要留他们在家中吃饭,也被黄承彦婉言谢绝了。
    诸葛亮和黄承彦出了刘表府,已经是正午时分。
    二人来到了襄阳集市上,找个酒楼走了进去。
    刚一坐下,黄承彦就抱怨道:“孔明啊,这次我的一张老脸可都让你给丢尽了!”
    诸葛亮一脸委屈地问道:“我也没说错什么话吧,怎么给您老丢脸了?”
    黄承彦哭笑不得地道:“还没说错什么话?哪有一上来就直接管人家要荆州刺史的啊?要是早知道你这样,我说什么也不会带你去找刘表的!”
    诸葛亮虽然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了话,却并不知道具体错在了哪里,又问道:“岳父大人,我一身的本领,当个荆州刺史绰绰有余啊,怎么就不合适了?”
    “你知道什么是刺史吗?刺史跟州牧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一州之主,只不过州牧不听朝廷的,刺史得听朝廷的。”黄承彦解释道。
    诸葛亮秀眉一皱,辩驳道:“不对呀,书上不是这么说的啊!州牧是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相当于一个州的二把手啊!”
    黄承彦叹了口气道:“你那都是理论上的!现在大汉朝都乱成什么样了,中央还哪有能力治理地方啊?这荆州都好几十年了,就只有州牧,没有刺史。你不能光读书,书本上写的东西往往跟现实有很大的出入。如果你完全按照书本上的东西来看待这个世界,那就是人们所说的书呆子了!”
    诸葛亮有些无言以对,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
    黄承彦又道:“再说了,那刺史是朝廷任命的,只有皇上有这个权力,你管刘表要刺史,这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嘛!你年纪小不懂事,但是人家刘表不得笑话我嘛,怎么平时也不好好教教自己的女婿,就带出来丢人现眼了?哎呦,我说不来不来,你偏要来,这回可丢人丢大了!”
    “岳父大人,这件事确实是我欠考虑了,下不为例!”诸葛亮连忙赔不是道。
    “还有件事,我也不得不提醒你一下!以后再也不要提荆州刺史的事了,知道吗!”黄承彦又叮嘱道。
    诸葛亮一头雾水地道:“为何?”
    黄承彦俯下身来,沉声道:“如果荆州有了刺史,就不会有荆州牧了。你想当荆州刺史,就说明你想图谋荆州。刘表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他肯定得想着把位置传给他儿子,不允许任何人篡权夺位。你说你想当荆州刺史,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你想篡夺荆州呢嘛!这刘表是了解我,知道我没什么野心,不愿意蹚仕途的浑水。若是换了别人,肯定当场就翻脸了,没准儿还得治我们的罪,或者找人暗杀我们呢!”
    诸葛亮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正说话间,店小二已经把饭菜都端了上来,二人又开始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刘表说让你到邓县衙门去当差,你打算怎么办啊?”黄承彦一边吃着饭,一边问道。
    “我不去!”诸葛亮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什么?你不去?”黄承彦瞪着眼睛质问道。
    诸葛亮放下筷子,郑重其事地道:“我肯定不去!一个小小的邓县,能有什么出息?再说又不是当县令,估计也就是下面跑腿儿的,我才不去呢!”
    “你不去的话,我们这大老远的不是白来了,我也白在那低三下四地跟着刘表一顿赔笑了,再说日后我怎么跟刘表交代啊?”黄承彦愁眉苦脸地问道。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说道:“岳父大人,这件事不用你交代,日后我会找机会跟刘表解释的。但邓县衙门我肯定是不去,您别忘了我们此行的初衷。曹操要南下了,我是想到刘表身边劝他投降的,不能去他身边的话,还有什么意义,荆州还不是早晚得哀鸿遍野、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尸骨如山嘛!到那时,我和月英,包括您和岳母也都没有好日子过啊!”
    黄承彦一听这话,才想起此番为什么帮诸葛亮向刘表举荐,又问道:“那你说该如何是好啊?”
    诸葛亮想了想,又提议道。“我觉得我们下午还应该去一趟刘表那,再跟他好好说说!”
    黄承彦顿时头摇的似拨浪鼓一般,说道:“绝对不能再去了!人家刘表是一州之主,多大的官啊!你以为人家成天没事干,专门在家等着接待咱们呢!再说刘表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他既然已经说了,让你去邓县当差,那就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改变的了,更何况上午你给人家留下的印象并不好。”
    诸葛亮一听这话,又不由回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刘表说什么年轻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不知天高地厚。
    他虽然没直接批评自己,但话也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看来刘表这棵大树是抱不上了,只能另请高明了。
    想到这里,诸葛亮又道:“岳父大人,我知道您人脉很广,在这襄阳城,您肯定还认识很多达官显贵。我看这样吧,我们吃完饭之后,您再带我去别人那里看看,这回我保准不要荆州刺史了!”
    黄承彦连忙矢口否认道:“没了,在整个襄阳城,当官的我就认识刘表一个。你别给我戴高帽,我人脉一点儿都不广。我的朋友都是一些闲云野鹤,像庞德公、司马徽什么的,他们毫无一官半职。”
    诸葛亮不以为然地道:“岳父大人,您也太谦虚了吧。别人不说,这蔡瑁您肯定认识吧,他可是您的内弟啊!”
    黄承彦虽然认识蔡瑁,但是在他眼里,蔡瑁和刘表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官场那套做派,说起话来居高临下、半真半假的,所以黄承彦特别不爱与蔡瑁打交道。
    “啊,对呀,他是拙荆的弟弟,那我肯定认识啊!”黄承彦承认道。
    “岳父大人,那您就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下午再跟我去蔡瑁那走一趟吧!”诸葛亮央求道。
    黄承彦眼珠一转,说道:“我说贤婿啊,你仔细想想,这蔡瑁是拙荆的亲弟弟,是我的内弟,你说他是跟我的关系近,还是跟你丈母娘的关系近啊?”
    “自然是跟岳母的关系近了!”诸葛亮不假思索地道。
    黄承彦点点头道:“哎,这就对了!所以你想找蔡瑁办事的话,还是得找你丈母娘才管用。如果我去了,万一蔡瑁不给面子的话,你丈母娘再去找他,这事可就难办了!”
    诸葛亮一想黄承彦说的在理,吃完饭后便又跟他返回了南阳。